APP下载

谈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05-14伍灵全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解题教学思维训练语言表达

伍灵全

【摘要】思维能力的训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和数学活动紧密相联,只有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中理解知识,伴随于数学活动的思维能力训练才能真正得到落实.中职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思维训练;理清概念;语言表达;解题教学

在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它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个过程.思维能力的训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和数学活动紧密相联,只有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中理解知识,伴随于数学活动过程的思维能力训练才能真正得到落实.中职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分析概念的形成结构,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是中职数学重要的内容,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没有一定的思维能力难以真正理解.在中职概念教学时,教师要紧扣概念的形成过程,分析概念形成结构,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去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这个理解过程需要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参与其中,概念的本质才会逐步得以理清.如教学“异面直线”的定义时,应重点分析这一概念形成的结构,让学生理解它的内涵:(1)是指两直线的关系;(2)是平行与相交以外的一种;(3)是不可能同在任何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再让学生进行正反例辨析,如出示两种错误的说法:“在两个平面内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和“不在某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就是异面直线”,让学生判断对错、举例说明,注重概念反映的实际原形,指出生活中异面直线的例子,并能画出异面直线.

二、注重语言载体作用,强化数学语言训练

在数学推理过程中,语言表达暴露了学生在参与思考中的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因素,当学生要依靠语言去表达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时,它需要学生对知识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会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过程.可以说,缜密的语言表达正是数学思维的能力体现.如何借语言表达强化思维?

1.以教材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准确语言在对比与论述中的作用.如“互质”与“质数”的区别,表面上只差一字,但结合实例时,相差就非常大了; 还有如“两不相交直线”与“平行线”;“整除”与“除尽”;“不全为零”与“全不为零”,“分数34”与“3÷4”等.可以说,数学缜密的语言是学生加深对概念和命题论述理解的重要基础.

2.结合实例巧妙引导语言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概念:并针对有个别同学将分数定义表述为:“把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的情况,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得出一致意见:虽然与正确的表述只是两个字之差:“这样”与“其中”,但结果反映的内涵就不一致了.例如,把“1”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一份或几份,表示的数是13,23,33即1(“其中”规定了最多只能取3份).而43,53……则不属此列.这样就缩小了概念的外延,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

三、展示结论的得出过程,让学生深刻理解结论的实质

思维能力的训练伴随着学生的思考过程,在数学学习中,学习过程比结论更重要,想让学生知道结论并不难,但想让学生知道结论的来龙去脉就很难,教师要重视在推导过程的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代数“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刚开始学习时,学生会对证明的第二步产生疑问:先是假设n=k成立,再去证n=k+1成立.这样不是把证明结论当条件,犯循环论证的错误了吗?如何突破?我首先引导学生弄清n和k的区别.使学生明确n和k虽然都表示自然数,但k只表示某一个自然数,而n是表示所有自然数.第一步已经验证有一个具体的自然数使命题成立,故第二步设n=k(k为某一个自然数)时命题成立是有根据的,并非“循环论证”.然后明确第二步是一个递推,即:如果命题对于某一个自然数成立,那么,对这个数紧挨着的后一个自然数也成立.由此推得这个数后面的所有自然数都成立.再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把这个递推过程写出来,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样使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实质有了正确的理解.

四、重视题解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纵观中职版数学教材,例题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但如是教师照本宣科,就题论题,例题的作用就被弱化了.例题是学生思维训练的好载体,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我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例题自主探究,分析例题的解法思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下面是本人在题解教学中两点做法:

1.追溯学生的思维过程

当学生通过严密的数学推理发现了结论,表面上课堂是结束了,但此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还是活跃的,教师可以通过“追根问源”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借追问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并根据学生的追忆过程巧妙融入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2.教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在数学学习中,有些问题比较难,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会出现思维障碍,此时,课堂陷入了“僵局”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思维困惑点,巧妙点拨,从而让学生找到突破点.

例如题目“已知方程x2+2bx+m=0的两根在x2+2bx+(b-4)=0的两根之间,求b,m应满足的条件”.一般学生做法是先求根,再列不等式求解.这样做运算量大,也比较复杂.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数形结合来进行分析.由方程与函数的有机联系,观察到方程两项相同,联想到,如果设y 1=x2+2bx+m,y 2=x2+2bx+(b-4),两个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对称轴重合,且系数相同,因此,经平移后能重合,它们的顶点分别是A(-b,m-b2),B(-b,b-4-b2).由已知第一个方程两根在第二个方程两根之间.因此,B点在A点下方,所以b-4-b2

猜你喜欢

解题教学思维训练语言表达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基于语文教学的写作思维训练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中学数学中的解题教学及案例分析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探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
浅论新时期中职数学教学
题海无边,方法为船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