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不读是种什么病?
2016-05-14施业中
施业中
摆烂学就是“期待最差结果的经济学”。按在日语中有这么个词:稹就(Tsundoku),用来形容买很多书却把它们扔在角落积灰的行为,这个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治时代,翻译成中文大概就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买书不读”就像14世纪流行欧洲的黑死病一样,堪称当代社会最严重的瘟疫之一,它虽然不会威胁你的生命,却会谋杀你的钱包,并带给你永无止境的负罪感。4月21日,亚马逊中国发布了《2016年“全民阅读”调查报告》,将近1/4的受访者一年看书不超过5本。2015年美国电子书商Kobo研究也发现,60%电子书消费者从来没打开过他们买回来的东西。
说到买书不读的原因,最普遍的理由是“没时间”和“静不下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上厕所时总是我们阅读效率最高的时候,卫生间这个迷之圣地不仅圈出了封闭的空间和固定的时间,还将其他一切会让你分心的娱乐方式排除在外,只要那扇毛玻璃门一关上,别说黑格尔和康德了,我能把洗发水配方表都背下来。
一个真正爱看书的人,感兴趣的是书籍的内容而非载体,哪怕把字印在天花板上他都能仰着脖子看完。而我们买书不读的根本原因,很可能是我们对那本书的内容不够感兴趣。
面对墙角积灰的书堆,我曾经扪心自问:我真的有那么想看这些书吗?既然我对它的兴趣都不足以让我把它从书架上拿下来翻开,为什么我还在坚持不懈地买书?
最大的锅一定是图书电商:他们丧心病狂的打折,不买简直就是吃亏。便宜是促使我们屯书的前提条件。此外,储物癖也在驱动着我们不断下单——剁手——再下单。占有欲扮演着罪魁祸首的角色。一套心水的漫画怎么能不收全呢?一部心爱的电影怎么能不买蓝光呢?收藏才是正义啊,虽然我知道把这本书这张碟买回家来使用的机会约等于零,但这株毒草一天不拔我的灵魂就一天不得安宁。
国外Goodreads网站上有个小组叫做买书成瘾症,聚集着一大波买书不读的病友。对这些重症患者来说,买书已经演化为了成瘾行为。在他们心中,“买”这一行为本身,似乎就已提前享受到了“我已掌握这些知识”的满足感。
通过上述胡说八道,我们已经对“买书不读”的行为进行了洗地,可是当深夜面对书架的时候,我还是能听见无数未拆封书籍的冤魂在向我控诉,我该拿这份负罪感怎么办?
在经济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沉没成本谬误”。有时我们会强迫自己看一场毫无兴趣的电影,只因为害怕浪费了票钱。
此外,人是会变的。下单时的你可能真的对《三峡水电站水位与铁三角耳机声音效果研究》非常感兴趣,可是当加完班考完试拖完稿快递到手之后,你已经不是买书时的那个你了,此时的你只想躺在床上边吃炸鸡边看岳云鹏相声,至于发电机组到底是西门子还是通用,你已经无所谓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买书不读是一种再合理不过的行为。对“病友”们来说,买书这项活动本身带给你的快乐已经远远超过了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