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及分析

2016-05-14刘红江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效果

刘红江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重症手足口病者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且在患儿家属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以及相应的护理程序、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儿护理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服务差错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康复出院32例(100%),高于对照组(81.25%)(P<0.05);且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丘疱疹消退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用药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服务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手足口病中应用效果满意,能显著促进护理水平的提高、改进工作效率、降低护理风险和差错率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 重症; 手足口病; 护理; 路径;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078-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7.042

手足口病作为好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的常见传染病,轻者可导致发热、四肢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溃疡,预后良好,但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来说,具有起病危急、进展迅速、合并症多、预后不良等特点,甚至导致死亡[1]。临床除了积极的治疗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明显促进患儿康复、改善预后等[2]。本文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重症手足口病中,其效果得以肯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6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所有患儿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3]标准,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1~5岁、平均(3.10±0.50)岁,除丘疱疹外,临床表现出不同神经系统受累(例如精神差、肌阵挛抽动、呕吐、易激惹、嗜睡、震颤、肢体无力、脑膜刺激征阳性等)、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例如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辅助检查显示患儿外周白细胞计数升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升高以及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异常;在患儿家属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先天发育不全,语言障碍者;(2)既往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异常或合并严重并发症患儿;(3)病历资料不全或依从性差等原因退出本次研究者。

1.3 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儿在以往临床护理经验基础上,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原则和要求,采用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1)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护士长、护师、护士、助理护士组成,根据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特点以及相应的治疗、护理步骤,结合“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以及护士长弹性排班制、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例如责任护士在患儿入院以及每次交班时对患儿进行评估,切实执行临床路径的程序,及时检查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评估路径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记录偏差;同时于每日晨会时,由交班护士宣读报告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新入病例,说明护理路径以及对值班中未能完成的护理路径,值班护士将其作为接班内容进行提醒和说明。(2)根据以往护理特点,制定具体的护理路径措施,即在对患儿评估后,填写临床护理路径表格,以横轴作为患儿住院时间、纵轴作为相应的护理项目与内容,包括病情观察、高热护理、惊厥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颅内压增高护理、输液护理、皮肤护理、消毒隔离管理、并发症护理、健康指导、个体化指导(针对与标准路径存在差异的患儿而给予的个体化护理)、出院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以及相应的护理程序。

1.4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参考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修订的“满意度调查表”[4],包括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技术水平、关爱情况、心理支持等多项内容。分为满意:80~100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0~59分。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临床表现消失时间及用药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体温、丘疱疹及溃疡消退、愈合时间、用药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服务差错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服务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手足口病作为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丙类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性极强,常表现为以下五期,即手足口出疹期、心肺功能衰竭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心肺功能衰竭期以及恢复期,一旦得不到有效护理,患儿病情极易进展、加重、恶化进而威胁到患儿生命安全,所以有效的护理方法尤为重要[5]。

近年来,随着医学发展以及人们对临床护理的需求日益重视,探寻一种既能持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又能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方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而随着对国内外护理方法的不断研究与临床应用,主要包含有以下三种,即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以证据为根本的循证护理以及以临床路径为主的新护理方法,由此,本文将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运用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中,从上述数据分析可知,本次护理路径能显著促进患儿康复,康复出院率达100%,且极大缩短了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同时通过本次护理显著提高了护理满意度、降低了护理风险发生率,形成了良性循环,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手足口病中应用满意,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护理方法。因为该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是由临床不同层次专业人员共同制定的,是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针对手足口病发病特点、机理、治疗方法等而形成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护理计划,即该病大多数患儿所获得的最有效且效率较高的照顾流程共识[6];并且此种护理方法通过严格的护理顺序以及准确的时间要求,规范了整个护理过程,使得有限的护理资源价值最大化,保证了每个患儿能够以最佳康复状态出院[7];同时当本次护理路径完成后,护理路径小组成员可根据护理效果对本次路径进行再次评价,寻找差异,以进一步弥补和完善临床护理路径,从而使得护理质量得以持续性改进,保证了护理满意度的不断提升;另外,由于护理路径是一种具有时间性与一定顺序性的整体护理服务方法,期间常常需要运用到护理学、循证医学、心理学等综合性知识[8],由此,极大督促了护理人员继续学习行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对促进护理水平的提高、改进工作效率、降低护理风险和差错率等具有积极作用。

总之,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手足口病中应用效果满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崇应.危重症手足口病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9):18-19.

[2] Wang C,Xie G,Cheng B,et al.Performance of 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pediatric index of mortality and PIM2 in term Chinese neonates[J].J Trop Pediatr,2010,56(4):235-24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S].2008.

[4]陈湘玉,谢玮伟.精细化管理保障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16.

[5]赵雪频,陆卫民,方仙芬.4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0,17(6):47-49.

[6]霍振云,贾秀英.“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重症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15,39(3):284-285.

[7] Ta R N,Lahiri K R,Tullu M S.Pedormance of PRISM(Pediartic Risk of Mortality)score and PIM(Pediatde Index of Mortality)score in a tertiary care pediatric ICU[J].Indian J Pediatr,2010,77(3):267-271.

[8]王玲.临床护理路径及其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41-42.

(收稿日期:2015-11-09)

猜你喜欢

手足口病重症效果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灵动耳环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分析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伪装效果
重症肝炎的早期信号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