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016-05-14马青
马青
高中生物新课标明确指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施探究性学习是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给高中生物教学有益的参与与借鉴.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以讲解为中心,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问题意识无从产生,严重阻碍了学生生物探究能力的培养.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主动探究,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一、启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
在生物教学中,应该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出发,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能够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是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前提.有了问题意识,学生才会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诱导,帮助学生学会生物科学探究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身实践,经历探究的过程.在探究中发现问题,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已有结论,而不是由教师贴标签式的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教师的启发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增强学生探究的动力.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是靠自主探究学习建构的.因此,教师要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原则来引领学生完成生物科学的探究过程.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学会独立思考,积极地投入探究性实践.例如,在学习“矿物质营养”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我们养花为什么要进行松土?为什么还要选择养花的肥料?为什么要给花施肥?肥料对花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往往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学生会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展开探究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注重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动手操作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经历生物知识建构过程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发现知识、提出问题,进一步增强探究的动力,在探究过程中增强实验技能,提高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高中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要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过程.可以让学生根据生物教材的实验主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有序开展实验活动.要充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实验实践中了解科学研究的程序,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素养.例如在做“洋葱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对学生的操作不宜进行过多干涉,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实验过程来认识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规律.通过实验,学生不仅了解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学会了如何通过科学实验来发现规律,也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要领.
三、密切联系生活,激发探究兴趣
生物学来源于人类生活,生物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生物学科的研究才有意义,生物课堂才更有生命力.学生学会结合现实生活来发现生物问题,解释生物问题,才能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教师要在生物教学中善于发现和挖掘与生活相关的内容,从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使生物教学更富有生活气息,拉紧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生物探究活动,提高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如执教“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时,教师用生活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在吃面包前喝牛奶,还是吃面包后喝牛奶?”,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最终通过探究得到答案.再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以后,教师可以把生活中人们习惯于到树林中去晨练的现象提出来,并且让学生探究:“清晨是不是去树林中锻炼的最好时间?”,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利用生物知识更好地认识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探究热情
高中生物知识比较抽象,运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可以形成集图片、视频、声音于一体的教学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近于真实的感性认识与间接经验.通过多媒体的显示,可以充分感知微观的生物结构,激发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生物知识趣味化,使抽象的课堂教学直观化.同时,互联网信息的发达为生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点击呈现于课堂,创设更加开放的生物教学环境,让学生领略最新的科技生物成果,引导学生自主实践、认真观察、积极探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料查找相关材料,解决生物问题,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为手段,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在实验操作中认识生物规律,提高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注重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升教学效率,有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