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
2016-05-14黄志求秦湘阁武淑艳
黄志求 秦湘阁 武淑艳
摘要:课堂教学是高校培养大学生获得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形成态度和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认知与认可,也关乎着学校的声誉与生存。文章应用过程方法,识别课堂教学的环节,调控课堂教学的关键节点,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 过程方法 质量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7-225-02
20世纪90年代,全国高等院校合并后,招生数量与日俱增,促进了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同时,伴随学生入学质量的参差不齐和教师队伍的扩充,高校教学质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课题,因此如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和从事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经验认为,可借鉴ISO9001-2008标准中“过程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ISO9001-2008标准关于“过程方法”的定义是:组织内诸过程的系统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通过利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项活动,可以视为一个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可直接形成下一过程的输入。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
本文笔者基于过程方法,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后作业等教学环节着手,确定课堂教学的关键节点,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识别教学过程,精心准备
课堂教学是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即利用与调控教学资源,遵守课程教学大纲,以教材为基础,融入教师个人的素养及有关课程发展前沿而形成的系统知识后输入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输出为学生特有的知识技能与智能的、系统的知识导入的过程。就整体而言,课堂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课前准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主要过程:
首先,了解专业培养计划。高校的培养计划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性文件。
其次,熟悉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可视为教学的“法律”性文件。其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教学时间的安排、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教学大纲体现了系统性、完整性、规范化、适宜性、科学性与实践性等原则。教学大纲也是选用课程教材的依据。
第三,选用教材。教材的选用应体现学科的先进性和教学的适用性原则,选用教材要与该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吻合,并符合本学校(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的要求。目前,受职称以及各种评审等考核的影响,一度出现“编书热、出书热”,结果造成重复版本众多,教学质量也深受影响。因此,教材选用一定要慎重,必须要满足能给学生最优化的知识结构。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而定,是教师教学的具体内容和依据。教师透彻地理解、熟练地掌握、合理设计和精心组织教材的全部内容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第四,通过辅导员、专业班主任或其他教师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建立良好沟通渠道的基础。了解学生的心里、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调研倾听学生的建议,才能知晓他们的要求,才能有效地准备并组织课堂教学。
最后,在备课过程中还应了解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基本知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素质全面的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良好状态,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有效课堂教学应做到:能合理设计并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有适当的教学策略、学生处于最佳投入状态、具有畅通的师生沟通渠道、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方式、拥有优化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质量基本评价标准是: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统一、学生群体的共性发展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即时性发展与延时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课堂教学应贯彻赏识教育的原则,在对待师生关系上,要强调尊重、赞赏。尊重是赏识的前提,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教师还要善于用不同的方式赞赏每一位学生,如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特长;赞赏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学生对课程所选用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上述所谈到的课堂教学前的几个准备过程,也是课堂教学过程策划实施过程。总而言之,要坚持学生是传授知识的对象,是顾客、是“产品”。“PDCA”(P-策划、D-实施、C-检查、A-处置)的方法可适用于课堂教学过程的策划。同时,在课堂教学策划时应用过程方法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及其重要性:理解和满足学生的要求;需要从增值的角度考虑教学过程:获得教学过程有效性的结果;基于客观的测量,持续改进课堂教学过程。
二、思路清晰、主体明确、掌控有度。保持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是主体,老师的引导应坚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激发法学生听课、学习的兴趣、理解和满足学生的要求的思路构建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老师的启发引导是基于课前的设计准备,需要严格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教授工科专业课程或基础专业课程,需向学生讲明白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讲清楚本次教学的难理解、重点学习的内容。课堂教学设计,应依据教学任务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有机地组织教学内容。有些高校鼓励年轻教师撰写讲稿,如课程内容导入、教学内容层次排布、提问的问题、互动的内容与环节和时间、内容小结等都设计好,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课堂教学一气呵成,符合传统教学的模式。但课堂教学设计不能按部就班,因为教学不是老师演戏,是老师与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的基于专业知识的沟通交流。课堂上学生作为个体,其思维、想法是多样化的。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而且应允许“意想不到”的变化,这往往正是考验教师处理突然变故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避免照本宣科,否则就会出现你讲你的,我看我的,学生自然会表现出种种厌学的情势,教师可能完成教学任务了,但是教学质量却无从谈起。如上所述,考虑到过程方法,教师应该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节点,充分研究学生个体的心理。如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就看教师的知识底蕴、引导的能力与方法了。教学实践证明,过度强调课堂教学设计,容易导致教学僵化;过度强调课堂现场生成教学,可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教学设计与现场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设计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教学设计的目标,从而体现过程方法中“从增值的角度考虑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一堂精彩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探索式、启发式和谈话式。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比喻的方法。通常,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教学内容都是对生产实际现象的概括与总结,形成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这里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很抽象,且较难理解。若在授课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形象比喻的方法,将抽象难懂的概念、原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授材料力学性能中“应力场强度因子”的概念,是表征外力作用下弹性物体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场强度的一个参量,将其比喻成打拳击时,拳头出力的大小,学生在自发地示意动作时就理解了这个概念。
设问、反问的方法。以“问题教学方法”贯穿课堂教学始终,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反问、追问,和学生相互交流、点拨,引导学生研究、探索事物现象的本质规律,把握教学内容的主脉,可以始终揪住学生的好奇心。随着一个个内容的讲授,所有问题依次浮出水面,学生在得到观感满足的同时,好奇心、求知欲、精神方面也将非常充实。
对比的方法。比如讲授材料力学性能课程“硬度”内容时,“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的概念具有相同之处,如果采用对比的方法,将这些概念包含的知识点如压头、压力、表示方法和用途列成表,进行一一对照讲解,使学生一目了然。很易理解和记忆。
三、精炼作业、及时辅导、定期沟通,持续改进课堂教学过程
课后作业、辅导答疑以及与学生定期沟通交流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延续,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信息反馈渠道,是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温故而知新,课后作业是消化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巩固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应独立完成作业,避免抄袭。为此,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需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简单布置几个题目就算课后作业,应难易结合、多样化,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切实得到训练和提高。教师批改作业更不能简单地画对勾或叉,应从作业内容、共性问题、原因剖析、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向学生反馈。
辅导答疑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教学环节,适宜的辅导,可帮助学生解决教学内容的难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辅导答疑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沟通交流的渠道,准确地反馈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能综合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为教师修改教学方案和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依据,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是课堂教学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持续改进课堂教学的关键过程。
综上所述,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系统中各项“过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课堂教学准备过程与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参与的效果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准则。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位,以“过程方法”为手段,强化各个过程的有机联系,课堂教学质量必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