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奥肯定律看三大产业与失业率之关系

2016-05-14郝晋彬

经济师 2016年7期
关键词:回归分析失业率

郝晋彬

摘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背离是导致失业的根本原因。文章根据奥肯定律探讨各产业对失业率的影响。如果能找出各产业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再结合上述背离分析就能找到失业治理的良方。目前,学界更倾向于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及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但结果却不理想。分析可知,我国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与奥肯定律存在一定的背离关系,且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无关。这些研究表明由于失业统计的原因,使我国不能直接套用奥肯定律。所以文章在分析奥肯定律的含义、前提下进行变形,推导出扩展的奥肯定律形式。然后结合奥肯定律对三大产业增长率和失业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得出最终结论。

关键词:奥肯定律 三大产业 失业率 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7-025-03

一、前言

本文选取了失业率和三大产业的增长率作为两个变量进行分析。采用了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关系的奥肯定律进行分析,用以详细说明我国三大产业的增长对降低失业率的影响。最终得出了拟合效果较好、回归效果较为理想的结果,从而得到了最终的结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降低失业率有很显著的影响,同时考虑到我国目前的国情,应该适当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奥肯定律内容及其使用条件

(一)奥肯定律的主要内容

奥肯定律指出:失业率如果超过充分就业的界限即自然失业率水平(通常以4%的失业率为标准)时,每使失业率降低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增加2%。反之,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减少2%。奥肯定律给出了一个特定的增长目标在长期中如何影响失业率的,作为一种经验规则,它说明产出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是负相关的,并且在美国经济中得到了良好的印证,以致被上升为定律,影响了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为防止失业率上升,实际GDP增长必须与潜在GDP增长同样快。如果想要使失业率下降,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增长。应当着重指出,奥肯定律论述的失业率与GDP的数量关系是失业率变动与潜在GDP增长率减实际GDP增长率这个差额的数量关系。

奥肯研究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出发点是为了测度“可能的产出额”(potential output)。奥肯认为“可能的产出额”是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整个经济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出额”,它确立在总需求正好处于失业率为4%的基础上,也就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自然失业率。奥肯定律即奥肯用来测量“可能的产出额”的方法,它把失业率作为一个变量,代表由于资源闲置而对产出额产生的一切影响。首先求出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偏差,然后将其对产出量造成的损失加上已达到的实际产出额,便是“可能的产出额”。反过来考虑,奥肯定律反映了失业率给GDP造成的损失。

(二)变形

(三)使用条件

尽管奥肯定律产生于极其简单的计量模型,并且事先也未对其分析过程施加各种限制,但这并不能保证其结论适用于所有情况。但是实际上在运用该定律时,至少有以下三个重要前提隐含在模型之中的:(1)发达的单一市场体制;(2)相对稀缺的劳动资源;(3)失业的公开化存在形式。与之相对应,我国现阶段则具有三个截然不同的特征,即:(1)转轨中的市场经济体制;(2)相对过剩的劳动资源;(3)传统公有部门大量的隐蔽失业。前提条件的巨大差异将改变定律的实现形式,奥肯定律的扩展正是建立在以上前提变化的基础上。

(四)在我国实用性的定性分析

很明显,在我国,实际情况与上述很多前提是相差甚远的,将其直接套用到我国,得到的结论可能与正常情况背道而驰,那么奥肯定律是否适合于分析中国经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首先:从理论上看是可行的,奥肯定律的条件就是将失业率作为一个变量,来代表由于资源闲置而对产出额产生的一切影响。作为人口大国,中国拥有巨大的劳动力存量,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程度(反映为失业率)无疑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反过来,增长率的高低也对失业率构成显著影响。换言之,中国经济应该是符合奥肯定律的。一些学者得出相反的结论是由于我国失业率指标限于城镇登记范围。如果我们能够在把握奥肯定律实质的前提下,对指标以及数据进行处理,应该也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正是基于此点,在探讨我国各产业增长率对降低失业率的贡献问题上,试图运用奥肯定律,在失业率的处理上使用就业人口指数取代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以修正,构造一个扩展的中国经济奥肯模式,求得各产业对降低失业率的贡献度。下面是对指标的处理:

在计算中笔者使用了一个新的指标:就业人口指数,即以上年的各行业就业人口数为基数100,计算出各年度就业人口数LK就业指数:L=LK当年/LK上年*100%

可以看到,在三大产业的误差回归方程中,各回归系数都是显著的,农业和第三产业的虽然不高,但是也有一定的说服力。总的来说,回归效果较为理想。

四、各产业的奥肯定律分析结论

根据三大产业的划分,并采用就业人口指数取代失业率的方法,分别建立的奥肯模型表明,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符合奥肯定律,并得出了相应的奥肯系数。

1.经过校正的奥肯模型还对宏观经济政策在控制失业率和增加产出量方面给出了一个估计方案:如果想让农业的失业率下降0.8个百分点,农业产出量要增加大约1个百分点;类似地,当工业产出增加量如果上升一个百分点,意味着工业内的失业率将下降1.1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工业又略有优势。

2.当工业产业增长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工业内的失业率会下降1.1个百分点,较之农业有更大的幅度,这与通常在理论上的分析是相一致的,并且,这里的扰动项在一阶情况下也是显著的,说明工业增长率变化率的波动情况也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当产业增长率迅速上升时,会导致失业率迅速下降,但同时,会导致下期的失业率上升,因为一定时期内,产业容纳就业人数是有一定的界限的,这是由整个经济增长水平所决定的,所以,当本期吸纳了较多就业人员后,下期的吸纳能力受到影响,会导致失业率上升。

3.在这里,可以看到,当第三产业增长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业内的失业率会下降1.1047个百分点,与工业的吸纳能力非常接近,第三产业的吸纳能力也很强,并且,这里的扰动项在一阶情况下也是显著的,而且其系数低于工业,说明第三产业增长率变化率的波动情况也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但是其回滞效应要比工业低,当产业增长率迅速上升时,会导致失业率迅速下降。并且,也不会明显影响下期的失业率上升。从得出的回归拟合图形,可以看到拟合结果较好,所以本次回归也是有说服力的。

五、结论

在三大产业中,工业和第三产业对失业率的影响是很大的,当然,这里的统计指标的调整也对这一结果有影响,虽然经过了调整,但与真实情况还是会有差距。但仍然可以看到,为了降低失业率,应该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这与前面的理论研究部分也是一致的。并且,还要注意到,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要更多地偏向于向劳动密集型方向发展,而不应该是资本密集型,即降低资本的有机构成。只有这样,工业的发展成果才能不仅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更有利于加大对劳动力吸收的力度,从而最终降低失业率,这也是我国国情所需要的。而对于第三产业,其在吸纳劳动力方面的先天优势,更应该大力发展,虽然在系数表现不高,并且似乎还稍逊色于工业,但要注意到,建立这一模型的假设条件2过于苛刻。模型要求人均单位产量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与上年相比无变化,以至在计算中可以忽略不计。但是15年间第三产业发展非常迅速。绝大部分年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增长率都超过5%;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由1978年的23.7%上升到2001年的33%。假设条件2明显不适合第三产业,而且第三产业的产值、就业等指标的统计都不如其它产业规范,也影响了回归结果。同样,工业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由于高新技术的普遍运用,人均单位产量已经提高,从而与假定2不尽一致。

所以这里的结果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但也的确揭示了它们之间存在着的数量关系,可以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回归分析失业率
基于三次指数平滑的失业率预测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基于变形监测的金安桥水电站坝体稳定性分析
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研究
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
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