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预习可使课堂教学高效低耗

2016-05-14刘惠冰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有效预习创造精神主体意识

刘惠冰

【摘 要】在教改的浪潮中,我校曾经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我们从有效预习着手,设置了一份名为《我的作业我做主》的特色作业。其中包括几部分的环节:我来写一写、我来读一读、我来查一查、我来问一问、我的知识小金库。从字到词,从词到句,由浅入深地让学生进行了有效预习。

两年来,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比,显示着我们收获了丰硕的教学成果。特色作业《我的作业我做主》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获得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也是彻底改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只要多围绕学生主体进行教研教改,课堂教学是可以收到高效低耗的效果的。

【关键词】有效预习;有效策略;主体意识;创造精神;高效低耗

新大纲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指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课堂教学满堂灌、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时代已然远去了,如今,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了。所以,我们应该将这种教学思想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时时处处都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地求学。同时,主体性也是创造的核心,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素质教育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呢?我校为此狠下功夫,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我们从有效预习着手,设置了一份名为《我的作业我做主》的特色作业。其中包括几部分的环节:我来写一写、我来读一读、我来查一查、我来问一问、我的知识小金库。从字到词,从词到句,由浅入深地让学生进行了有效预习。学生自主预习的有效策略具体包括了“圈、查、读、划、批、写、注、想”:①圈,预习时先将要求会认及会写的生字圈出,标出读音并括出带生字的词语,使之醒目,便于下一步深思、发现问题、提出疑点;②查,使用工具书,扫除了生字新词的障碍,牢固掌握这些字词;③读,一读课文前面的“预习提示”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及预习要求,二读课后问题,了解训练要点,三读课文,做到“一知内容,二研文题,三析习题,四悟情感”,四读课文插图,领会插图含义,以便深刻理解课文的内涵;④划,划出层次,找出重点词句;⑤批,眉批,把自己的体会、看法写在旁边;⑥写,将自己不懂得的地方(无法解决的难点、疑点)整理出来;⑦注,在教材上将疑难处(造成阅读、理解障碍的地方)用明显的记号标出来;⑧想,下节课老师要讲什么(即学什么)?自己懂否?相联系的旧知识是什么?自己掌握否?要准备什么资料文献。

两年来,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比,显示着我们收获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会提问的孩子,有着最聪明的脑瓜”

质疑问难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的第一步,我们在特色作业“我来问一问”这个环节的预习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告诉学生“学习原本就是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使学生先明白有不懂的问题是一种正常现象,进而敢于多提为什么。接着把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对认真提问题或提的问题较有思考价值的学生给与肯定、表扬。然后教师因势利导,整理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实践证明:师生共同确立教学目标,能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一枚金币》时,在让学生充分预习后鼓励多提问,学生经老师一启发,提出了许多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把儿子的金币扔进火炉里?”“母亲为什么要给儿子金币?”“为什么前两次被父亲扔掉了金币,儿子都笑了?”“为什么第三次被父亲扔掉了金币,儿子却受不了啦?”……然后我根据学生的提问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把“为什么前两次被父亲扔掉了金币儿子都笑了,第三次却受不了啦?”作为研读的重点。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起来自然就兴趣盎然了。这样一来,就使学生强烈地感到自己是这节课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体现,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二、“来,我们一起学习……”

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是主体意识得以体现的基础和前提,师生之间和谐融洽,有笑声,有争议,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我们在特色作业中激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热情地鼓励学生提出有创见性的问题。“来,我们一起学习”“你真聪明!”“你真棒!”这些激励性的评价,经常出现在特色作业的批改中,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自主学习精神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例如,这学期我担任了四(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兼班主任。我发现有这样的一位同学,她胆子特别小,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可仔细观察,我发现她的特色作业每次都做得很工整,而且饶有趣味地配上了精美的图画。为了让她习惯班级的生活,像其他同学一样活泼开朗,我把她的特色作业展示给班里的同学观看。在同学们一片赞叹声中,她找到了难得的自信。

有一天我正在上《草原》这篇课文,当我问到:“作者喜欢草原的原因是什么?”时,看到她好不容易举起了手,我毫不犹豫地请她发言了。她犹犹豫豫地站了起来,却不回答问题,我有点担心,怕她说错了,于是,快步走到她的身边,拍拍她的肩膀,对她说:“勇敢些,把你的想法说出来!你在特色作业中,这个问题回答得很棒的,老师相信你!”通过我下意识的鼓励,这位同学也就不紧不慢地开口了。我不失时机地对大家说:“看,其实每个同学都很聪明,以后要争取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哦!来,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我的作业我做主》中还充分体现着教师恰当的“导”。如果“导”得法,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兴趣就会更浓,反之,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或者畏难而退。教师的“导”实质是对学生有效預习的学法指导,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若得“法”,自然就会为以后的主动学习打下了基础。如我在同课异构《迟到》的教学中,先布置课前特色作业中的有效预习,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为什么“我”不愿意起床上学,受到了父亲严厉的责罚,然后归纳学法,接着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父亲给“我”送棉袄,严中有爱的那部分。并完成老师设计的相关练习,最后还让一个学生当“小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评讲练习。这样一来,课堂上“动——静——动”有节奏而巧妙地结合起来,更因为有“小老师”的出现,全体学生变得异常活跃,这样掌握的知识就变得异常深刻,这就是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学生的主体性一旦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了。

四、“你还想知道什么?”

主体意识还可以体现在最后的教学环节上,显然,巧用结尾想象,续编课文内容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我们在特色作业的最后一个环节“我的知识小金库”中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契机,让学生主动想象、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以获取知识。如在学完《井底之蛙》后,我作了以下引导:“小朋友们,学完课文,你认为青蛙如果到了东海生活会是怎样的状况?”学生立刻兴趣盎然,纷纷各抒己见。“青蛙会受到海中的鲨鱼的伤害。”“青蛙不能够再像在井中生活那样快乐,它适应不了海水的咸度,皮肤会皲裂。”经老师的引导,学生就会主动地进行想象、创造了。所以,只要做好了充分的有效预习,在课堂教学上就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也就从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而应从学生这个主体出发,为学生主体服务。特色作业《我的作业我做主》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获得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也是彻底改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只要多围绕学生主体进行教研教改,课堂教学是可以收到高效低耗的效果的。

猜你喜欢

有效预习创造精神主体意识
学习行知精神,发展现代幼教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策略应用初探
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浅析实验性动画的艺术语言表达
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党人在军事上的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