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2016-05-14秦凤星
秦凤星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数学课堂不再同过去一样,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将合作学习运用到小学书写课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数学课程的抽象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小学生的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待提高。合作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法。通过将合作学习运用到数学课堂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程度,进而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须改进。
首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并没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学生没有进行充分准备,因此对探究的知识不熟悉且对自己的分工责任不明确,因此很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其次在合作学习中,很多教师在小组分工上没有合理把握,而将学生进行随机分组,这样在小组学习的人员配置上存在盲目性,无法让合作小组有效发展。还有教师在选择探究问题上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教师在选择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上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合理掌握。除此之外,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方式也特别需要注意,很多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参与的过多,这样让合作学习失去了原有的效果。还有的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指导的过少,这样有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错误却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最后一错到底,让合作学习失去了意义。因此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对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提出以下建议。
一、确保分组分工合理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组。例如教师可以有以下两种分组方式:当属于基础性探究问题时,教师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到一组,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带动成绩较弱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当探究拓展性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并安排不同难度的探究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而在小组合作中,由于每个学生的特质不同,程度不同,因此擅长的方面也不同。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如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可以负责汇总结果进行陈述,逻辑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研究步骤的主导。通过这种方式,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能尽可能地参与进来并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升。
二、探究的问题应具有针对性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不局限于让全班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不同合作小组选择不同的问题进行探究。这样既让探究的问题更具针对性,还可以通过探究后的汇报环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让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三、教师提供有效指导帮助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扮演聆听者的身份。但是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也不能“大撒把”,应该以“裁判”的身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在合作学习中对两名学生在意见上产生分歧时,教师应给他们两个人进行理论的时间,如果长时间内仍未解决问题,就需要教师对两位学生的观点进行评判,这样在合作学习中不会影响到整体探究的进展程度。除此之外,当学生对问题分析得不够全面时,教师还应作为提问者进行发问,引导学生继续进行多方位的全面思考。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探究能力,还应该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合作的时代,而近些年在企业发展与科研成果上我们不难发现,合作比竞争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因为合作精神不仅可以运用在数学课堂中,还可以广泛运用到各个学科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合作,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并凝聚成集体的力量。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得共同进步。因此,通过合作学习教师应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不仅是数学学习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下时代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开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教师能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合作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素质教育下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和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J].教育艺术,2007(6).
[2]余明.合作学习小组能力构成因素对互动过程与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