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慢四步”
2016-05-14李明
李明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表达有两种形式: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书面表达就是作文。就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普遍出现厌恶作文的现象:要么在网上找到类似的作文稍作改动,要么写出来的作文中心不明,词不达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呢?我认为可以分以下四步走。
一、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欲望。无论是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多或少都会产生自身的认知和思考。《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对外部事物的认知和思考加以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你心中有没有想说的话要对谁说?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思?你有哪些见闻想和别人分享?你想不想把它们描写得绘声绘色,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一系列的诱导启发,学生便跃跃欲试,创作热情高涨。
二、指导学生写日记
写日记也是一种积累,它是为以后的作文积累创作素材。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素材之后,自然会有感而发,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了。好的文章能使情景再现,而日记就是灵感的保险箱。生活中许多美丽动人的瞬间稍纵即逝,只有记录下来才能成为永恒的画面。由此可见,指导学生写日记,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生写日记容易写成流水账,所以,教师的指导更显得重要。教师要教给学生写日记的方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记录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日记最好有个题目,以便以后作文提取素材。教师要教会学生整理日记。日记的内容包罗万象,最好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可以一举多得。另外,摘录优美的词句、名言警句等也是日记的一种形式。对以后的写作大有裨益。
三、教给习作学习策略
习作的第一步是构思,构思又包括审题、立意和选材。审题要紧扣作文题目中的题眼和题限进行分析,掌握作文的要求,也可以拿与当前作文类似的题目进行比较,明确异同点,准确定位当前作文的要求,还可运用逐层分析的策略来审题。
构思的最后一步是选材。写文章好比做衣裳,首先得选择材料,即写作素材。十分文章,七分选材。选材在写作中至关重要。前面提到的写日记,其实就是观察积累的策略,从分类整理的材料库中选择当前作文所需材料。选材要有重点,去粗取精,这样选出的材料才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
习作的第二步是写作,写作包括拟题、列提纲和剪裁,如果把写作文比作做衣裳,拟题就是确定衣服的名称,列提纲就是设计衣服的样式,剪裁就是对布料的取舍,做出适当的安排。
其次是列提纲。提纲既像服装设计,又像建造大楼的框架,提纲列好了,写起文章就会水到渠成。小学生作文很少列提纲,想到哪写到哪,心里没底,作文自然难写。我们要教会学生列提纲。一个完整的提纲一般包括题目、文章主旨、主要内容和段落安排。初学者可以把提纲列得详细一些。
最后是剪裁。剪裁的基本原则只有一条:那就是看材料能否很好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凡是与文章主旨无关的一律删除,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典型材料要详写,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的要略写。
四、学生习作成果展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的成功感和自豪感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两位大师的话联系起来理解,就是说让学生体验到习作学习的成就感,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作文浓厚的兴趣,他们也就找到了最好的老师,甚至是无师自通。所以,教师要重视展示学生的习作成果,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机会展示他们的习作成果。比如,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放声朗读,在其他学生热烈的掌声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信心。对于特别优秀的作文,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如果能够发挥学生的激励作用将无法想象。
习作成果的展示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看到优秀学生的成果,还要看到学困生的闪光点,哪怕他们在作文中只用了一个好词或句子,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给他们在班级展示,让他们也能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相信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会日趋浓厚。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成功的作文教学。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个研究不完、探索不尽的王国。正如人们所说“作文有法,但无定法”。我相信只要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精神,并且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作文教学遵循创造性思维的规律,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作文教学的质量便会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潘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创新[J].人民教育,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