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结构游戏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
2016-05-14钱庆龄
钱庆龄
摘 要:结构游戏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游戏之一,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和与结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活动。多变性与多样性的特点使结构游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为幼儿提供了创造想象的广阔天地。结构游戏主要包括:搭什么、用什么搭、怎么搭这三个问题,因此,从这三个方面以及教师的指导与评价入手,阐述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结构游戏;创造性;建构技能
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黄金时期,幼儿具有创造力的萌芽,充满了生机,幼儿创造性思维具有敢于大胆想象,不受任何外界客观事物限制的特点。何为结构游戏呢?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和与结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就是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是创造性游戏之一。幼儿使用各种结构材料,通过想象和手的造型活动构造建筑工程物体的形象,幼儿在堆砌、排列和组合的活动中,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区别形体,学习空间关系知识和整体、部分的概念,发展感知觉、目测力、操作能力及创造性。多变性与多样性的特点使结构游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为幼儿提供了创造想象的广阔天地。总之,在结构游戏中注重幼儿创造性的培养非常有必要。
一、搭什么:丰富知识,加深对建筑物体的感知认识,明确建构目的
这是结构游戏的先决条件。结构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方式。因此,幼儿只有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物体和建筑物有了细致了解,并形成丰富深刻的印象,才会产生建造物体的愿望。
首先,不要抑制幼儿的好奇心。在日常生活中,成人不去抑制幼儿的好奇,正确地加以引导,就能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兴趣。如幼儿喜欢不停地摆弄物体,拆、装玩具,甚至收集“破烂”,依靠这些行为,他们不断地运用感知器官感知观察着自然界,成人在满足他们永不止境的好奇心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和经验。很多家长对他们孩子的行为不理解,认为是捣乱、搞破坏或不讲卫生,一味地加以训斥、盲目制止,家长的这些做法无疑是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如当孩子拆装玩具时不要打断他们,耐心地引导他们探索玩具的组合方法和工作原理,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道理。
其次,养成幼儿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生活环境的习惯。从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物品入手,引导幼儿观察建筑物的形状、结构、色彩,由近及远,由局部到整体,让幼儿掌握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从而自觉形成观察的习惯。如每次午餐后的散步,笔者都会带着幼儿有意识地观察身边的建筑:幼儿园里的滑滑梯、攀登架、凉亭、教学楼等,对这些建筑的外形、结构、联接等特性逐一讨论,加深幼儿对这些常见物体的印象。幼儿一旦形成了习惯,只要看见新奇的物体都会展开讨论:这个建筑有几层?它的屋顶是什么样的?是封闭式的还是敞开式的?
这些大概的掌握和细致的区分,不只有利于幼儿通过构造,真实地再现周围生活的物体,更能促使幼儿举一反三,在构造物体时进行加工和发明。总之,幼儿脑海中积累的感性物象越多,他们构造时的表示力、创造性也就越强。
二、用什么搭:利用材料,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建构区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丰富多样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材料的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体现创意性、丰富性、可塑性、生活化。
1.就地取材
幼儿园更应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多种原材料进行材料加工。玩具制作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利用创造出来的玩具进行创造性的建筑活动,这就使游戏本身的意义和所产生的教育作用得到了高度统一。这些未成型的材料具有特殊教育作用,它既充实了游戏的内容,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笔者所在的农村幼儿园里,幼儿从自家收集来的秸秆、火柴棒等,通过卫生和色彩的加工,都能利用它奇思异想地拼搭出各种形象逼真的图形,如房子、卡车、飞机、帆船等;各种色彩不一、大小不同的蔬菜种子,也常常是幼儿喜爱搬弄的“积木”之一,蝴蝶、花朵、蚂蚁、毛毛虫,幼儿总能拼凑出造型各异的图案来;路边随手捡来的小石头,也可以成为结构游戏中的“小河”。
2.变废为宝
在材料选择上不仅要有积木等基础性材料,还可以有具有可替代性和可发展性的半成品、废旧物品。如:饮料瓶、纸盒……这一类材料给孩子们的自由发挥创造了机会,大大增强他们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在一次次的游戏活动中,身边的废旧材料就成为建构游戏中的新宠。
笔者也曾尝试将一些废旧材料用于本班的建构活动中,于是马路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车子,有用积木搭的,有用材料做的;建构的房子更是多种多样,有的对牛奶盒进行加工,画上窗户、小门,一幢漂亮的房子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们充分利用多种原材料进行加工,把这些原材料变成需要建构的具体事物,进行创造性的建筑活动,既充实了游戏的内容,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何乐而不为呢?
3.一物多用
在幼儿掌握使用材料的一定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寻找其他方法及替代物,不断补充新的材料,永远保持游戏的新鲜感。有些辅助材料投放后,我们没有向幼儿介绍,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拼摆、琢磨。如,当我们引导幼儿尝试用积木多层搭建后,启发孩子讨论:“除了用积木搭,还可以用哪些不同材料搭呢?”幼儿探索后得出高搭必须要有支撑。于是找来了易拉罐、纸筒等来替代积木材料进行相同内容的搭建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游戏材料的多种玩法。一物多用,一个主题多种材料搭建等。这样孩子们在搭建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求新性,大胆想象创造,思维变得更加活跃。
三、怎么搭:掌握建构技能,拓宽对物体建构的思路
幼儿掌握一些结构的技能技巧是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结构游戏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创造性活动,对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幼儿结构的技能技巧往往影响着游戏内容的扩展和游戏水平的提高。结构游戏中幼儿的技能技巧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使其得到提高。
1.自我探索法
在结构游戏中,幼儿会遇到很多疑难问题,在掌握了基本的建构技能后,他们会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技能一个个加以解决。如,在一次次的尝试后,幼儿会逐渐懂得建房子时要把地基建得结实,材料左右一致才能保持平衡;搭建斜坡时,叠得越高坡度越大,汽车开起来也越快;搭建立交桥时用圆柱形的积木做桥梁支撑,虽然美观但不牢固,可以用小正方形积木叠加的方式来代替。
2.演示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演示的方法来启发、引导幼儿。游戏前,教师先把材料能构成的基本结构展示给幼儿,再用这种结构组成一个简单的物体,座位范例向幼儿演示。采用这种方法,能使幼儿在掌握基本结构技能的基础上,用已知的知识经验去展开想象,去延伸、发展、变化、创造结构出他们所熟悉的物体和建筑物等内容。
在第一次建构活动中,中班的孩子们商量后决定搭建一个住宅小区。刚从小班升入中班的他们并没有较多建构技能,每层楼的搭建只是往上叠加,他们时而用圆柱形的积木做支柱;时而用三角形积木叠放做支撑。不出所料,刚搭到第四层楼房子就倒了。幼儿们有些泄气,最后放弃了建构。当教师通过指导演示的方法,让幼儿掌握了垒高、排列、组合、架空等建构技能后,幼儿第二次尝试搭建住宅小区,结果他们顺利完成了小区的搭建,因为此时的他们已具备了建构楼房所需的基本技能技巧,最后为了丰富小区的娱乐生活,幼儿创造性地用平铺、架空、围合等方法搭建了游泳池,有效扩展了游戏的内容。
教师的指导是发挥结构游戏教育作用的关键。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他们在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各种要求、思想、能力、行为、认知水平等问题,都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帮助与正确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全面、系统的,既要主动地为结构游戏的顺利开展创设条件,又要把握游戏中的主体与主导位置,还应合乎结构游戏本身的发展趋势及进一步完善的需要。
由于幼儿的社会经验和知识有限,建造过程中会出现不少问题,教师应仔细观察,了解幼儿各自的水平和需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我们平时主要是通过巡回观察来了解幼儿的游戏状况,准确判断幼儿的游戏需要,适时指导。当幼儿游戏开始处于低潮时,当幼儿情绪不佳时,当幼儿获得成功时,当幼儿遇到技能障碍时,当幼儿游离游戏情景时,当幼儿延伸或扩展游戏内容有困难时,当幼儿出现负面行为时,当环境中产生不安全因素时,我们教师都应找准时机,自然介入,适度点拨,保证建构活动的顺利开展。
3.成果交流法
幼儿在建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丰富的搭建技能技巧,更需要体验合作、分享、交流的乐趣。而教师有效的评价,能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交流分享是教师让幼儿对活动过程和结构成果进行评议的时间,是游戏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幼儿当天的游戏做出总结,又为下次活动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不仅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欣赏别人作品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启发,丰富了想象力,增强了自己亲自动手参与活动的愿望,由此适时推进游戏。
在一次评价活动中,笔者指着建构区的公园问:“这么漂亮的房子,是谁搭的?”一下举起了许多只小手,笔者指着其中一名幼儿问:“是你搭的吗?”“我搭的是小路。”笔者又问其他幼儿,他们分别回答“我搭的是大门。”“我搭的是亭子。”教师听完说:“怪不得搭的这么出色,原来是你们分工合作好的呀!”短暂的评价过程,没有空泛说教,却使全班幼儿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的肯定和同伴的赞扬也是幼儿自我价值体现和成功感满足的过程。幼儿从兴趣出发找到了自己喜欢搭建的物品,在拼拼搭搭中轻松愉快地进行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同时,在交流作品时,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会与人交往,与同伴分享玩具和材料,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随着幼儿游戏的深入开展,我们认识到游戏在幼儿园整个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结构游戏的突出之处则是一种变化无穷、引人入胜的创造性活动。我们也越发感受到结构游戏给幼儿创新能力发展所带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不仅在游戏,而且将结构游戏融入自己的生活中,结构游戏促进了他们创造能力的发展,给予了他们一次又一次表达、表现的机会,他们又为结构游戏融入了活力,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想象。
参考文献:
[1]吴海燕.10个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关键[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07.
[2]彭尼·塔索尼,卡林·哈克.儿童早起游戏规划.早期教育,2014.
[3]格温·斯奈德·科特曼.开发幼儿智力和创造力的99个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4]伊丽莎白·琼斯,格雷琴·瑞诺兹.小游戏大学问[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