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测量专业专本贯通的讨论

2016-05-14陈蓉周爱成罗露露

亚太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专本测绘应用型

陈蓉 周爱成 罗露露

摘要: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体系存在系统结构和功能上的不足,高等教育中的本科大学与专科类高等职业教育在互相分离,无法贯通;基础职业教育的培训体系不完善,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后劲,高层次本科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我国市场企业的人才需求,本文以工程测量专业为例分析专本贯通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工程测量;专本贯通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280-01

一、绪论

2014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1]。目前湖北省部分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开展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终身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以工程测量专业为例,分析该专业转本贯通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二、测量专业专本贯通的可行性

(1)社会、市场、企业对于高学历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不少用人机构,如一些测绘局、大城市的测绘院、地理信息中心和研究院所等,在招聘或者评职称时对于本科学历是有要求的。大学生的就业率是衡量专业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不能只是空谈,要与市场紧密联系,打通高职和本科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就业。

(2)从学校层面分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于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高等教育中学术类本科大学和专科学校在教育上互不贯通,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们困在“职业—工作—工人”的死胡同。学校在专业设置 、课程体系、学分互认等方面统筹协作,坚持以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就业需求为导向, 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及规格标准。

(3)从学生角度,继续深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以我校交通工程学院学生分析,专套本、专升本的学生数量逐年递增,说明学生自身需要对于更高层次的专业学习。

三、测量专业专本贯通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空间科学、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极大促进了工程测量的发展,因此打通高职与本科的升学渠道,有利于培养技术测量方向的技能人才,有利于培养能够从事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有利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市场发展需要的测绘工程技术技能人才[2,3]。

(1)坚持培养方案系统设计原则。工程测量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时应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围绕测量专业这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目标,重点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改革,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基本素质和专业基础能力的考核,既保留在职业教育在中重视实践理论操作的优势,也要保持本科学习中高层次学习和研究的延续性。

(2)坚持教学运行协调统一原则。大专和本科高校对于课程设计、人才培养、学习形式、就业方向、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等目标方法达成共识[4],制定统一的教育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及规程,对教学运行的各环节进行规范和管理。

(3)突出应用型本科的特色,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市场的要求。按照“两个结合,五年贯通”调整实践教学环节及内容。“两个结合”指的是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企业实践相结合, 对于工程测量这一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将实践与理论、校园和企业联系才能让学生对于测绘技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 “五年贯通” 是指从专科到本科的5年学习时间里, 有序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测量实践,在完成学时学分的同时,也要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安全员,施工员、质检员等相应的上岗资格证书[5,6]。

在前三年的高职学习中,应顾及3年的学习既是一个整体,也是进入本科后两年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和素质发展要求的基础,既考虑到3年高职人才培养要求,又要兼顾2年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实现高职和应用型本科在课程内容上的完美衔接[7,8],开设数字测图课程、控制测量、GPS原理与应用等测量专业课程,开设工程测量综合实训和在校外的实训,提高学生在测量岗位上的专业操作动手能力,做到教学课程内容的相对独立和融合,实现有阶梯式的衔接和提升。

四、总结

综上,专本贯通的学习模式能让测量专业学生在持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本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经过高职测量教育培养的人才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将具备更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更扎实的测量工作专业知识,更全面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能更好的适应市场和企业。专本贯通如果大力推行将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国家多方共赢的局面。

(作者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交通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校级课题,项目名称:工程测量专业专本贯通的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q2015001

参考文献:

[1]石芬芳. 专本贯通在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中作用关键[J].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 2014, (12):1-1.

[2]谢宏全, 周立, 高祥伟. 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规范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测绘通报, 2012,(2):99-102.

[3]宁津生. 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J]. 测绘工程, 2000, 9(2):70-74.

[4]周秋生, 马俊海, 冯守良.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测绘工程, 2009, 18(6):71-73.

[5]吴杰. 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甘肃科技, 2009, 25(24):163-164.

[6]甄红锋, 王万喜. 高职工程测量专业培养方案的探讨[J]. 职业教育研究, 2008, (2):35-36.

[7]姜留涛, 张福荣, 刘舜.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地矿测绘,2012, 28(3):44-45.

[8]李志峰, 梁世翔. 高职专本衔接学制的类型与课程结构设计[J]. 教育发展研究, 2002, 22(12):82-85.

猜你喜欢

专本测绘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时代高职院校“专本衔接”学历教育探索与实践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数控技术专业专本衔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商务英语专业专本衔接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