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及其培养机制研究

2016-05-14陈云玲

亚太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社会责任感内涵

陈云玲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不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而且还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成员。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此时就需要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和培养机制进行分析,从根本上降低各种因素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直观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涵;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226-02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意见》(皖教办〔2015〕47号)明确指出:“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教育培养,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根本保证,是坚持立德树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要求,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着力点和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要素。各高校务必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的重要性、迫切性,认真、扎实做好这项工作。”社会责任感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阶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这个阶段也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的至关重要阶段,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本文将会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现状及培养机制给予介绍。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古罗马西塞罗提出:“任何一个人的生存都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每一个人都需要肩负推动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任。”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思维比较活跃、知识结构非常丰富的群体,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道德,还需要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任,所以加强大学生社会的责任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综合分析来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对他人和客观事物的责任感和对自我的责任感。而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任何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和家庭负责。此时就要求每位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应对社会中的点点滴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和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同时大学生还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何时候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规范,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此外,大学生还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因为只有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多参加一些科技创新类活动,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容也极为丰富,任何一个人如果仅对自己负责,那么他仅能做到“独善其身”,做任何事情只是为自己着想,而对身边的事物漠不关心,这样的一个人不仅无法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对他人负责的人。因此,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懂得感恩父母,尊敬长辈,不做未富先懒之人,同时还要学会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其要求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任何事情都不要强加于人。大学生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位大学生都要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境界,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肩负起自己的使命,争取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引领着社会的发展潮流,因此要求每位大学上都要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同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相关调查和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大学生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那么他就具备比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并能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但是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结果。一方面,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对自己与国家、社会和他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处理不好,集体观念比较淡薄,做任何事情都喜欢以“我”为中心,从“我”出发,完全忽略了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缺乏以集体利益为重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识比较薄弱,践行能力差,从而无法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二)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

1、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遭受了社会转型的冲击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其不仅对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社会任何一个阶段的转型都会发生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变化。自从我国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有效地完善了大学生的个人价值,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更好的机会。但是由于我国已有的市场基础还比较弱,体制还不健全,从而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产生了不良影响。市场经济的存在,导致大学生以利益为中心,在利益的驱使下,导致一些人形成强调自我、利益为先的观念,将自己的利益作为评价成败的主要标准,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此外,如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他们从出生父母就开始溺爱,从而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社会责任感淡化。

2、大众媒体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众所周之,如今的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都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逐渐超过了家庭和学校对大学生的影响。首先,大众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学习知识、拓展思维的主要途径。其次,有些大众媒体还会为大学生提高一个快捷、便利的不良信息,从而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严重的时候还会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引导。最后,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娱乐化、商业化信息开始慢慢进入学生的视野,但是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并且大学生自身抵制能力比较差,缺乏一定的自律性,从而容易受到不良媒体的影响,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出现一定的偏差,严重的时候还会对大学生的教育和未来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不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3、高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方法不合理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共同的努力才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与此同时,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储备的增加,家庭、社会、学校都要对大学生的各个阶段给予足够的重视,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告知他们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使他们更好的认识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以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到与社会的关系,做一些身体力行的事情,并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更好的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我国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的教育还未形成一个体系,而且高校对大学生德育教育还缺乏一定的创新,基本上还在沿用一些传统的方法,还在以教师为主体,而且教师在日常教学还在沿用以灌输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无法建立。这就要求高校在德育建设方面,对已有的传统教学理念进行不断的改进和更新,要举一反三、推陈出新,以学生为中心,认真做好各个阶段的教育。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探索

(一)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而该阶段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任何一个家庭都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更好的与社会接轨。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而且还能为学生树立较好的榜样,为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父母不要单单对孩子进行口头传教,还要更多的付诸于行动,尽可能为孩子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此外,父母还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对社会和学生组织的教育活动不仅要给予足够的支持,还要多多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二)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今的社会价值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果价值观不正确,不仅会阻碍学生的发展,而且还会妨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建立。然而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公民道德水准。首先,社会党员要发挥好自身的带头作用,做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引导作用。其次,要对社会的舆论做出正确的引导,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尤其是要加强网络监督、优化网络环境、坚决打击不良网站,尽可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资源。最后,政府要对大学生的就业给予高度的关注,建立和完善就业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还要对就业政策进行不断的优化,从而更好的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因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教师的综合素质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具备应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不断的培养和提升,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为大学生做好榜样,从而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引导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正确认识

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进行正确的认识,加强课堂教育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让大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进行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尽可能为学生挑选一些以道德教育、爱国主义为宗旨的教学题材,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外,还要做好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养成知法、守法的好习惯,避免学生走向歧途,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五)健全学生评价机制

良好的评价机制对于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学生评价机制,借助自评、他评、互评等手段,将德育与智育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学生作出正确的评判和引导,使他们意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四、结语

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希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骨干,因此学校要做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工作,对各种影响因素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同时还要求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有效结合,从而为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参考文献:

[1]王恩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及其培养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4,6(24):94-95.

[2]荣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现状及其培养机制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4(3):56-57.

[3]朱俊奇.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及培养路径[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5):112-113.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社会责任感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