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教学点滴感悟
2016-05-14黄向华
黄向华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的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文言文是极其重要的载体,可以说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文言文是我国优秀文化宝库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要认真透彻地遵循课标要求,一要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我国悠久的语言文化,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二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为初中学习文言文作好铺垫;三是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教师的点拨,能理解大意,积累语言。四是领会文言文所蕴含的道理。但是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爱学、易学,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落脚点不应放在教懂、学懂上,而应让学生通过初次接触文言文,就对文言文感到新奇并产生兴趣,由此而摒弃畏难情绪。
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融入文章的情境之中。如,在教学《学弈》这篇文言文之前,可与学生谈一谈围棋,在学生畅所欲言后,引出古人也学围棋,从而引出课文。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不再觉得文言文枯燥无味,而是很感兴趣急于想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同时教师要以动情的范读引导,例如,在教学《伯牙绝弦》这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把他们带入情感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文言文,要将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可以将复习巩固融入小品表演之中,把归纳寓言寓意藉于“访谈”的进程中,以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得到最大的“宣泄”。例如,在教学《杨氏之子》时,让学生自由结合,用文言文表演一遍(即背诵课文),再小组自编成小品表演一遍,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经意的表演中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二、以读为本,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熟读、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习现代文如此,学习文言文更是这样。而读的目的在于读通课文,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通过诵读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使学生身临历史情境,直入文本深处,与作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产生灵魂与灵魂的感染与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
同时教师要以动情的范读引导,例如,在教学《伯牙绝弦》这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把他们带入情感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都要求学生背诵,通过背诵,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三、提出质疑,自主探寻答案
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体现一个教学的宗旨——“教是为了不教”。要放手,先让学生自己去琢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对文言文逐句进行揣摩,从而感悟其大意。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去感悟,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悟出了文章所要阐明的道理。这样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拉近了文言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距离,又体现了学生对文章个性化的理解。
开放式教学,学生一定会对文言文产生兴趣。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迁移阅读,知识延伸
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能读懂文言文。在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要适当增加他们的阅读量,让他们运用已掌握的方法、知识去阅读,在阅读中加深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反过来又更好地作用于阅读。
《两小儿辩日》一文中,孔子不能判断两小儿谁对谁错,是由于古代的科技不发达。而现代这个科技发展的社会,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却可以从多种渠道来了解这些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请学生用课前所收集到的资料来解答两小儿的问题。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文言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育中一直是个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选取精当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乐学、会学。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样不但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内涵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延伸了知识,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参考文献:
董九英,张秋锑.小学文言文教学点滴[J].小学教学研究,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