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的游戏材料让区域活动生机盎然
2016-05-14周琴
周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游戏中幼儿是主人,幼儿充分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自由摆弄材料并按自己的意愿自主玩耍、自发与同伴交往。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正越来越彰显出其独特的教育价值。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各项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因此,要让幼儿对区域活动兴趣盎然,我们必须注重游戏材料投放的多元性、可变性、层次性、探究性、趣味性,使每个孩子获得成功和自信,更好地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首先,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参与游戏活动,班级创设活动区域,提供的材料不仅要丰富,而且要具有多元化的探索价值和多种可变性,要涉及教育活动的诸多领域。根据各区域的特点,投放适宜的材料,引发幼儿产生与材料交互作用的兴趣。如:在科学探索区,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种汽车,然后放到汽车展示区展示,幼儿再用这些自制汽车玩开汽车的游戏;把在美工区做的蛋糕,送到娃娃超市,再由妈妈买回娃娃家给宝宝吃。在区域游戏中,通过对操作材料的再创造和有效组合,使幼儿的思维空间变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多元化发展的网络,进一步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提升。再如,我们平常用的瓶子就有若干玩法:用于音乐区,让幼儿打节奏,发展幼儿的节奏感;用于科学区,装上各种豆子,摇动瓶子,把声音相同的瓶子放在一起,发展听力;用于数学区,可进行排序、比大小等活动,发展思维能力;用于运动区,进行套圈、保龄球等游戏,发展幼儿投掷及手眼协调能力。
其次,多元化的材料要给孩子留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以挖掘材料的可变性引发幼儿以物代物、一物多用,提高材料的使用价值,并以此来激发幼儿接近材料,能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它们。如一根普通的小棒,在音乐区里是“小指挥”使用的指挥棒,在娃娃家里是筷子,在美工区是孩子们用来舀浆糊的工具。
幼儿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相同年龄段的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在美工区装饰盘子中,因同一年龄段的幼儿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就要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材料:盘子、圆形的纸、各种形状的彩色小图形、剪刀、彩笔等。能力弱的可以选择盘子和小图形装饰,能力稍强的可以自己用剪刀剪自己想要的图形,能力强的直接在圆形的盘子上作画装饰。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提供给他们适合的操作机会,使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就感。
另外,在同一种材料中也可设计出多元化的层次。如在手工区“美丽的项链”这一游戏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大小颜色各异的珠子、纽扣、尼龙线、毛线、鞋带等,我们将这一游戏分成几个阶段。初级阶段:幼儿选择电线、尼龙线或毛线自由玩串珠游戏,体验串珠的乐趣。中级阶段:教师提供各种图卡,幼儿按照图卡进行串珠活动。高级阶段:幼儿自己设计珠子排列规律,并记录。这样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多层次需求又能节约资源,大大提高了材料的使用价值,更让幼儿在这个游戏中持续兴趣盎然。
多元化材料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引起幼儿的兴趣,才能引发幼儿产生探索的欲望。通过多元化材料的趣味性来不断支持幼儿实现自己的想法,促进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如在“趣味工坊”中投放了激发幼儿编织的毛线、彩带、纸条、打包带、菖蒲叶、芦苇叶等各种材料,小班幼儿可以利用芦苇叶打结、编手镯;中班幼儿利用芦苇叶编制糖果、小鱼等;大班幼儿则利用菖蒲叶编制篮子、垫子、动物等。无论多么有趣的材料,如果总是一成不变,也会失去其原有的魅力,而多元化的游戏材料更应体现它的动态性。因此,当幼儿对原先投放的材料兴趣减弱时,应及时随着幼儿能力的提升及主题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换、添加,使其呈现动态性。我们还可将主题活动中收集到的资料、物品、新累积的经验等投入其中,并授予其新的目标和要求。
幼儿随着年龄增长,经验越来越丰富,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应体现年龄跨度,照顾不同年龄幼儿的能力差异和发展需要。所以,在区域投放多元化材料,既要有买来的现成高结构材料,还应有自制的半成品及各种废旧物品等低结构材料。例如用牙膏盒、药盒组合成汽车,瓶盖做轮胎,用纸杯做成五彩的花,用碎纸片装饰图画,用废报纸做娃娃的衣服、裙子,用一次性碗装饰成可爱的帽子……这些由多元化的低结构材料自主创作的成果,更多地满足了幼儿的成功感,让幼儿从中体会到游戏的快乐,并发展了各种能力。
皮亚杰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我们通过对区域游戏材料的多元化不断地探索,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