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2016-05-14赵仁璧

亚太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高职教育

赵仁璧

摘要: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协同性发展,主要是教育事业转型中的基本方式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本体现,同时也是社会经济、教育领域发展的共同目标。但是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协同性发展是一项相对复杂的问题,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制定有效的结构、功能及政策等相关内容,从而合理解决产业集群互动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并为高职教育事业的构建树立全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职教育;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153-03

协同发展一词在政策语言以及大众媒体中较为常见,但是,人们对其认知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协同发展最直接的理论视角是社会系统的理论,并在演化及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对协同发展的有效认知。而产业集群主要是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及发展的重要模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在现阶段教育事业构建的过程中,提出了“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这一内容的提出不仅是专业教育的转变,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现阶段社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实现对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系统重构,避免单向思维出现对整个体系构建的影响。文章对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系统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旨在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综合性发展。

一、 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

高职院校在运行的过程中,其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产业性及经济性的发展模式。而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模式,同时也是面向大众的教育机构,因此具有一定的经济行为以及企业行为。随着经济化社会形式的不断形成,职业教育中的经济属性也得到了一定的展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劳动力向人力资本方向的转变。与此同时,在产业分类中可以发现,教育产业是一种较为重要的产业形式,英国经济学家以及统计家科林·克拉克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创建了“克拉克产业分类法”,将产业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第一类:农业、林业、渔业等;第二类,采矿业、制造业等;第三类,又分流通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等,而美国经济学家马克·波拉特等人在研究的过程或则将信息产业以及知识产业从第三产业中划分出来,将其列为第四产业,并提出了教育事业为最重要的知识产业形式。

(二)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

在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问题分析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协同理论进行科学化的分析,主要是由于协同发展中包含着重要的基础概念。首先,熵,主要是指系统中存在的无序度量,是系统中不确定因素的表现,如果在系统分布的过程中,其空间的分布越均匀,熵就越大。其次,涨落主要是指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各个参数所统计的平均值,而在一般状况下涨落的变化是相对较小的,但是,这些现象仍然会出现,并会一定程度上对系统的相变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再次,序参量,主要是指一些控制参量。例如,在相变的气压以及温度等,当处某一阈值时,对系统的宏观调整状态其到决定意义的参数就被称之为序参量。最后,耗散结构,主要是一种远离平衡状态的非线性开放性的系统,通过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所获得的能量。其中,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可以充分解释一种与外部环境的开放性系统,系统中的熵的变化可以用dS表现,是负熵流(deS)以及熵(diS):dS = deS + diS的总和,如图一所示。

二、高职教育对区域产业的影响

(一)高职教育可以为区域产业培养技术型人才

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构建的过程中,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首先,在现阶段社会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我国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城乡经济结构”整发生着一系列的转变,农业产业逐渐形成了现代化产业的构建,生产行业中的效应现象逐渐增强,而且规模化的发展也得到了系统性的提升,这些现象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高职教育充分发挥出区域的优势性,为本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适用型的人才。其次,在“二元经济结构”的环境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逐渐涌向城市及城镇,促进了城镇化的经济发展,因此,就需要高职教育中通过人才职业技能、职业培训等人才的培养有效解决本地区人才需求中出现的矛盾。最后,由于成人教育以及企业培训等社会服务机构的出现,经济的发展导致人次需求出现了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因此,高职教育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因素,合理构架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训机构,从而实现区域产业的经济化发展。

(二) 高职教育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高职教育机构在构建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性,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会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以及技术背景。对于大部分的高职教育而言,主要是中职、成人高校以及专业的技术院校的升华,很多高职院校是为了向相关部门提供专业性的人才,所设立的技术院校。因此,高职院校中通过将专业教师与教学设施的紧密结合,实现了一种将产业、科研及教育结合一体的教学形式。高校中的新科技、新项目可以有效的转换为市场的经济实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区域产业的高效性发展。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区域企业中的基本需求,配合企业进行专业项目的研究及资源的开发,从而为区域的经济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高职院校其本身的优势就是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企业与院校的紧密结合,在最终程度上实现相互渗透的发展模式,并为区域产业的发展以及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化的依据。

(三)高职教育提供了继续教育及培训基地

很多高职院校是由国家及地方政府组织并构建的,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及公益性,同时也具有人才培养以及基础设施构建等优势性,但是,在我国目前人才现状研究的过程中,高技术性的人才相对匮乏,因此,高职教育应该认清这一因素,为下岗职工以及农民工提供更多专业性的技能培训,而且也应该构建行业研究、咨询以及企业文化培训的。在我国颁布的《2012 年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从学生角度、学校角度以及政府的角度对高职教育的经济及社会性的贡献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报告者支出,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过程中,近几年在教育、经济等方面对区域的产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使很多学生实现了大学梦。而且在服务领域中,为区域中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了专业性的技术人才,统计中发现高职院校中的毕业生有60%的人进入了中小型企业,而小微企业占据了30%,也就说明,通过高职教育实现了新农村的建设及引导,同时也为区域产业的经济化发展提供了充分性的保证。

三、 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系统性的指导结构

在现代化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通过综合性职业技术以及职业人才的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化的转型,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将社会的需求作为基本的立足点,通过与其他组织的协同发展,才可以在最终程度上实现复合型的组织功能转化。而在区域产业运行的过程中系统结构的构建是决定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集群发展的基本要素,高职教育中的基本层次、子系等结构应该保持其特有的秩序,才可以在最终程度上实现人才有序的发展。但是,在现阶段很多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其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高职教育发展的模式与产业的集群需求并不相适应,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一些高职教育与区域中的企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从而为企业与高校的协同性发展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

(二) 缺乏有效性的功能指导

高职教育中缺乏一定协同性以及目标性,高职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在实质上主要是一种内部关系的职能扩展以及分工联合等所形成的一种长期的自发过程,并不是在设计及强化技术中所实现的。因此,高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通过与产业的充分结合,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及创新。在社会系统理论中可以发现,功能是组织将联系的基础,虽然在现阶段高职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中的组织功能以及人力资源价值等内容得到了充分性的体现,但是,仍热存在着很多制约性的因素,例如,高职教育过程中人才培养的基础性相对较弱,科研成果与市场产业的集群化协同缺乏系统性的协调发展,因此,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拓展高职院校的教育及产业的功能边界,从而使高职院校更好的融入到企业的创新过程中,并在最终程度上促进高职教育中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构建有效性的功能指导目标,为区域产业的综合性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缺乏科学化的制度协同

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化的发展与制度的系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其中制度的构成是社会系统结合及协同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制度的创新可以充分解决我国教育事业中出现的经济及科技相脱节的现象,同时也可以在最终程度上实现经济、教育及科技的协调性发展。但是,在现阶段高职教育的过程中,与产业集群将的利益驱动及创新存在着不成熟的现象,很多评价机制不健全,导致集群之间的协调机制缺乏较为松散的现象。因此,在现阶段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构建专业化的评价机制,推动新思想以及新观念的创新,为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树立良好的依据。

四、 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一)分析区域经济实现专业对接

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实现对区域经济的研究分析,实现专业化的对接,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在知识理念构建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专业的设置以及区域产业之间的相互结合,产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其特定的组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劳动力的构建,在不同就业结构中所形成的产业效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高职教育中为了充分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机制,就应该为区域产业的发展输送专业性的人才,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服务与区域产业。所以,在专业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将京剧作为攻击能力的支撑点,将社会各级对人才需求作为培养目标,合理分析产业的市场变化,并在最终意义上实现“进口旺,出口畅”的目的,其专业性的设置如图二所示。其次,应该注重优势群体带动专业设置的方法分析,例如,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结构设置法、延伸拓展法等技术的应用,其中的解耦股设置法主要是指高校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新专业的设计及开发,可以促进优势群体的资源构建,保证专业及课程设计结构的有效性运行,与此同时,也可以节省办学的成本,为扩大办学规模提供科学化的依据。延伸拓展法主要是在基础稳固以及经验才成熟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专业的延伸及发展,在专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与其他新专业以及新形成的优势群体的延伸,从而为优势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首先,在现阶段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其优势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有计划的对展业重点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而保证高职教育中其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一定时期构建有效性的发展方向。第二,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可以在高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构建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相关的研究策略,从而在最终意义上实现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在这一环境喜爱可以充分保证教育内容由针对性的完成。第三,通过校企合作的构建,可以在高职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聘请企业中专业的技术人员,从而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第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通过技术应用以及项目的开发,可以充分保证师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一定的持续及提高。第五,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在学生就业选择的过程中实现就业的指导及聘用,充分保证高职教育的稳定性运行,同时也为区域产业提供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其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指导内容构建的灵活性,并在最终意义上实现深化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紧密合作。在合作形式中可以发现,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更注重人才专业性的培养,充分彰显了教育资源的优势性,而且实现了教育用地的充足性。在灵活性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高职教育中可以与同专业的企业进行学生专业职能的分析,并通过短期的培训实现上岗操作,使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实现企业项目设计的专业性。第二,高校教育的过程中,高职教育可以通过自身的先进办学经验,对企业人才进行专业培训,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三) 增强区域产业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高职教育中区域习惯的社会服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想区域以及产业提供技术性以及高技能型的人才培养需求;其次,为区域经济的社会化发展以及产业的行业发展提供直接性的技术支持,其中的技术支持主要包括技术的创新、技术的咨询以及技术的服务等;最后,为区域发展提供文化辐射功能,实现城市中两型社会的文化辐射及文化传播功能等。与此同时,高职教育中的区域性不仅与其自身性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包括区域经济化的特征。高职教育中的专业设置应该将区域产业的规划及发展进行合理的布局,并在最终程度撒很实现区域性以及行业性的统一发展。而且高职教育也应该向区域产业提供继续教育的支持,形成对社会开放性的教育资源,通过商业技术、工艺技术以及农业技术等专业课程的设计,充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企业的基本需求,充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通常情况下会分布在与区域地区经济结合紧密的地区,因此,通过两者的充分融合,可以为企业的科技发展以及院校的社会服务提供科学化的依据,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高职教育教育以及区域产业结构良性运行的过程中,其良性的发展与高职教育对市场灵敏反应程度有着紧密联系,因此,高职院校不能忽视企业的参与性。通过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协同性发展,可以帮助区域产业以及高职教育构建战略性的发展目标,为社会的经济化发展提供科学化的依据,并在最终程度上促进产业界与教育界的紧密融合,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作者单位: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耀华.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

[2]黄云碧. 温州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6:37-39.

[3]周红莉,谭辉平.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研究——长三角地区的经验与启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6:70-75.

[4]胡昌建.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及对接路径选择[J]. 中国集体经济,2015,21:20-21.

[5]高树仁,董新伟. “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再认识——基于社会系统理论的视角[J]. 职教论坛,2014,25:75-78.

[6]肖伟. 湖北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适应性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3.

[7]沈陆娟. 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的互动研究[J]. 职教论坛,2010,27:11-15.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高职教育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