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2016-05-14杜琳琳

教育界·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学习动机中学生

杜琳琳

【摘 要】本文对河南省X市的24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等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不同年级、不同家庭、父母受教育水平高低等因素与学生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工作等献计献策。

【关键词】学习动机 中学生 对策建议

一、研究意义及目的

中学生的身心处于逐渐发育成熟的阶段,学习动机不够明确,而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学习动机又呈现出差异性,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同的影响。学习动机又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学习动机是指学习需求、本能等内在驱动;外在学习动机是指学习目标、学习奖励等外在诱因。学生在内在和外在学习动机的共同作用下从事学习活动。故学习动机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又存在辩证关系,学习能产生动机,动机又能推动学习。

二、研究方法及内容

(一)被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X市一中、X市下属县级市C市第二高级中学、X市Y县第二高级中学、Y县初级中学四所学校,随机抽取240名学生作为被试。本次问卷采取不记名填写,发放了240份问卷,回收问卷236份,有效问卷为232份,女生占57.8%,男生占42.2%。其中初一学生27人,占总人数的11.6%;初二人数33人,占总人数的14.2%;初三人数26人,占总人数的11.2%;高一人数55人,占总人数的23.7%;高二人数63人,占总人数比例为27.2%;高三人数28人,占总人数比例为12.1%。户口为城市的有87人,占总人数的37.5%;农村的有145人,占总人数的62.5%。独生子女有76人,占总人数的32.8%;非独生子女156人,占总人数的67.2%。

被试成绩在年级前、中、后位置分别占27.6%、51.3%、21.1%。成绩居中的人数较多,整体呈正态分布。父母受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下的有23人,占总人数的9.9%;初中水平的有122人,占52.6%;高中水平的有71人,占总人数的30.6%;大学及以上水平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6.9%,整体呈正态分布。

(二)研究工具

问卷采用自制的《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主要考查被试有关学习动机方面的信息。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和学习具体相关问题两部分,其中,基本信息包括年级、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成绩排名以及父母受教育水平等六个方面。初始KMO值为0.786,近似卡方值为858.501,P为0.000,适合做因子分析。

三、分析过程及结果

(一)学习动机各维度的独立样本t检验

通过描述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可发现,家庭所在地在城市或农村,在影响学习动机的四个因素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即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受家庭所在地的影响;同时,是否是独生子女,在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外部影响、成就动机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即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受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影响。尤其在学习方面,无论是不是独生子女,都被父母寄予很大的期望,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会受到是否为独生子女问题的影响。

由分析可知,女生与男生在学习兴趣方面无显著差异(t=1.341,df=230,P>0.05)。但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女生与男生有着极其显著差异(t=3.036,df=188.876,P<0.05),其中,女生的平均值为4.0075,男生的平均值为3.6701,可见,女生在自我效能感方面优于男生。对待外部影响时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方差检验不显著(P>0.05),即两组的方差齐,女生与男生在对待外部影响时存在极其显著差异(t=3.526,df=230,P<0.01),且女生受外部影响的平均值为3.8980,男生受外部影响的平均值为3.5136,可见,女生更容易受到外部影响。在对情感认知方面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方差检验显著(P<0.05),即两组的方差不齐,女生与男生在成就动机方面有着极其显著差异(t=4.001,df=178.294,P<0.01),且女生在成就动机方面的平均值为3.9254,男生在成就动机方面的平均值为3.5034,可见,女生在感情认知方面强于男生。

通过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孩子学习动机各维度的分析得出,父母受教育程度各组均值在学生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外部影响方面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即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孩子的关心程度、鼓励程度及影响程度就越大。

(二)方差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年级差异在学习兴趣(df1=5,df2=226,P=0.760)、自我效能感(df1=5,df2=226,P= 0.080)和成就动机(df1=5,df2=226,P=0.774)三方面的方差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差异均不显著。各年级组在面对外部影响方面有明显差异(df1=5,df2=226,P=0.018),即P<0.05,故各年级组在外部影响方面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差异显著。在学习动机中的外部影响方面,初一和高一学生的平均值较高,即年级较高学生不易受外部影响。SPSS分析结果显示:成绩在年级的位置在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外部影响三方面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在成就动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经数据分析显示:成绩靠前的学生在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外部影响和成就动机四个方面都要优于中等及靠后的学生。

四、相关对策建议

(一)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需要和学习动机,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自己对学习有了兴趣,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不仅要做好本职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都能听懂课程,还要竭尽所能创设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即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或新鲜的感受,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与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兴趣,也会促进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的增强,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

(二)教师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学生产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必要前提,有了自信心,学习将不再是压力和累赘,而是自己能够驾驭的事情,自己愿意去做的事情。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布置适合他们的作业,使其觉得学习不难,并明确作业布置的要求,应确保学生有能力完成,否则他们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去完成学习目标。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纵向比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建立起信心。

(三)针对不同年级实施差别教学法

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不易受家长和教师态度的影响。所以,教师应针对这一特点,对高年级学生实施差别教学。对待那些依赖教师督促,注重教师关心的学生,教师应适当予以督促和关心,以使学生在期待的人文关怀下一如既往地好好学习;对待那些已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希望教师和家长过多干预,或者教师的过多关心和干预会增加压力或引起反叛心理的学生,教师应充分了解其情况,适度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样,针对中学生学习动机在年级上的差异这一特点,就能高效地促进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尤其是在生源大省,学生年级越高,面临的升学压力就越大,在学生伴随着复杂的心理压力和疲乏的身体状况下,教师适当的情感教学显得尤其重要,一定程度上将优于课堂常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效果。

(四)家长应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并对孩子的教育给予重视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过渡期,家长的正确指引和关怀,在某种意义上讲,会为孩子提供动力和勇气。如果自己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或不希望父母过多评价和督促,那么家长则不应过度干预,否则将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邵瑞珍,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2]刘加霞,辛涛,黄高庆,等.中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09):54-58.

[3]成強,张巧明.烟台市中学生学习动机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92-94,100.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学习动机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