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户生态施肥行为动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6-05-14宋宇

当代经济管理 2016年7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动因南水北调

宋宇

摘 要 通过南水北调中线生态保护区不同类型农户的实地调查,基于前景理论分析了农户的生态施肥行为动因,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农户生态施肥行为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小农户、普通转入户、流转大户三类农户的动因分别为保障与健康、稳定与节省劳力、效益与盈利;施肥预期、过度施肥认知等是影响农户生态施肥行为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土地流转;生态施肥;动因;影响因素;南水北调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6)07-0039-07

一、引 言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2016年“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户的种植规模及生产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重大转变。农户的施肥行为也将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向生态施肥(环境友好型施肥)转变。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政府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降成本,减少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要求“十三五”期间,化肥利用效率提高到40%以上,2020年实现零增长。

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至今,我国化肥施用量增长了4.5倍。当前,化肥增量仍在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肥力下降等不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日益严峻。[1]特别是南水北调沿线属于生态型限制开发区,走“生态友好型”发展道路的任务更重。南水北调沿线不同类型农户在土地流转背景下,施肥行为向生态型转变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然而现实中,劳动力以老人、妇女为主力军,劳动力兼业度越来越高,种粮不再是多数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加之农资市场环境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这些现象导致劳动力稀缺,兼业滞留化,掠夺性生产经营行为,使农户在施肥决策时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因此,在土地流转背景下,不同类型农户的施肥行为是否随之向生态友好型转变?转变的动因是什么?动因背后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研究针对南水北调沿线农户的施肥行为进行了实地调查,依据前景理论分析生态施肥行为的动因,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农户生态施肥行为动因的影响因素,为“减肥增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农业等提供决策依据。

二、文献综述

土地流转对农户生产方式的影响是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张忠明等(2014)通过对浙江的调查表明70%的农户愿意流转,不同兼业程度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存在显著差异。[2]土地流转改变了农户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黄祖辉等(2014)运用一步随机前沿方法分析了土地流转等因素对江西稻农技术效率的影响,发现土地流转的稻农比未流转的技术效率高,耕种面积在两公顷以上的平均技术效率显著较高。[3]王晓兵等(2011)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认为流转土地与自有土地之比与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显著相关,增加土地流转会提高生产效率。[4]

近年来,有关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户施肥行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第一,关于施肥行为动因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的发展过程,从西奥多·舒尔茨为代表的“利润最大化理论”到理性预期理论再到前景理论。前提假设逐步放宽,由基于理论的逻辑推导到基于实验的描述性研究,更贴近现实的农户施肥行为决策过程。从影响因素角度开始,日益细化,不断深入,分别研究了农户施肥行为的决策、技术的扩散与整体模式的转变。

第二,关于农户施肥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普遍认为是种植规模、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技术培训等。李纪华等(2015)针对太湖西岸重点保护区内农民的水稻施肥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农户施肥行为具有主观性与盲目性,缺乏科学指导,建议采取激励措施与风险保障措施推广简易施肥技术。农民的年龄阶段和其对控制化肥用量的态度对氮肥施用量具有显著性影响。[5]在南水北调沿线农户施肥行为研究方面,郑鑫(2010)针对丹江口水库农户对于有机肥的施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库区6 县(市)223 农户调查发现,畜禽养殖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发生概率较高,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农户家庭自给自足的有机肥供给和需求模式被打破。[6]在农户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采纳方面,褚彩虹等(2012)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针对太湖流域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技术培训经历、技术知晓度、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影响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重要因素。[7]葛继红等(2010)针对江苏农户也有相似的研究,结果表明,示范户、多次参加技术培训、以及年轻的农户越倾向于采用配方施肥等技术。[8]

第三,关于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扩散研究。国内外学者逐渐认识到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的普及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示范到模仿每个阶段的影响因素和农户行为特征都存在差异,这些研究深入探讨了农户从采纳到扩散过程中具体的环节和过程。邓正华(2012)借助传染病扩散模型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扩散过程、农户动机与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9]当前国外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将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视为一个二分过程,即 “采纳”或者“不采纳”;二是将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纳视为一个逐步采纳过程(Khanna et al.,2002)。国内学者认为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采纳行为,主要分为“部分采纳”和“全部采纳”两个阶段,并指出两阶段不同的影响因素(葛继红,2010)。

尽管技术培训、种植规模等因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显著减少化肥施用量,但在技术培训体系存在若干缺陷的情况下(黄季焜等,2009),面对成千上万较小规模普通转入户,很难按照完全理性的标准进行决策,只能做出基于有限理性的选择。[10]吕悦来等(2006)认为农户在具体施肥时更多依靠自己传统经验和习惯,多数农户认为施肥越多产量越高。因此,非农兼业、劳动力老龄化、技术培训体系不健全等约束导致农户对于未来预期具有不确定性。面对不确定性的风险决策,前景理论分析农户行为是一个新的视角。前景理论充分考虑决策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心理因素的作用,为理解和把握农民施肥行为的不同决策行为提供了独特视野。邓正华(2013)运用前景理论对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扩散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在前景理论与效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推导了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中示范户和模仿户的决策行为,认为如果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获得的收益是即时的,自我控制问题将导致示范户和模仿户积极参与技术扩散过程。

总之,国内外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农户施肥行为的影响因素上,从不确定情况下农户风险决策视角研究农户施肥行为的较少。如何转变广大普通转入户的施肥行为?哪些因素能有效地转变农户施肥行为,使之向生态友好型转变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户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由于非农兼业、社会保障、信息渠道等方面制约,并不掌握新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产品质量信息,在信息不对称中处于劣势,很难对存在的客观环境和信息做出理性判断。因此,前景理论充分考虑决策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心理因素的作用,为理解和把握农户对于施用化肥的不同决策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野。

三、数据来源和统计描述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南水北调沿线农户小麦种植区域进行实证调研。南水北调源头的当地政府为保证水源水质,鼓励环境友好型施肥的快速发展,扶持部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进行4.4万亩示范田的试验。因此,该地区有部分农户开始采用环境友好型施肥行为(使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是进行生态施肥行为研究的理想区域。

研究针对农户基本特征、生产经营特征、生态施肥行为特征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2015年,调查了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4个省辖市、10个县、20多个村。发放问卷280份,有效问卷229份,有效率82%。农户调查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法(Stratified sampling)。研究对象分为三类:小农户73户(占26%),面积在5亩以下,部分小农户的土地一部分流转出去,一部分作为口粮田自产自用;普通转入户193户(占69%),面积在5亩至50亩之间,其流转入土地的细碎化程度较高;流转大户14户(占5%),面积在50亩以上,流转入土地成方连片,规模化、机械化程度较高,以粮食生产经营为职业。受访人年龄上相差较大,流转大户比小农户和普通转入户年轻10岁以上(流转大户平均40.4 岁,普通转入户平均49岁,小农户平均51.5 岁)。受教育情况也大不相同,流转大户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小农户和普通转入户。

(二)统计描述

1. 农户生态施肥行为特征

本次调查主要围绕农户生态施肥行为展开。生态施肥行为是指以化肥减量增效为目标,采用生态(环境友好型)肥料及生态施肥技术,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施肥行为。生态型肥料一般包括施用生物肥、有机肥、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缓控肥、农家肥等全系列肥料。生态施肥技术一般包括分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机械喷施等技术。

调查显示,农户化肥施用总量超标,利用率低。受访农户化肥施用量大约53.98公斤/亩,含氮量27公斤/亩,比国际上规定的氮肥施用安全标准值(15公斤/亩)高出80%。具体来说,普通转入户的化肥施用量最小,平均为50.8公斤/亩;小农户平均为52.21公斤/亩;流转大户的最高,平均为53.33公斤/亩。

从肥料施用结构来看,三者有一定差异。小农户主要使用尿素、碳氨、复合肥等,同时也选择施用一些生物肥(含有微生物的肥料);普通转入户则普遍使用复合肥(化肥);流转大户在使用复合肥的基础上使用较多的有机肥和生物肥。

2.农户生态环保意识

农民的环保意识总体较弱,三种农户的环保意识没有明显区别。24.78%的农户认识到化肥会对河流水质等生态环境产生危害,23%的农户意识到自己的化肥施用过度。大多数农户不愿意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问及原因,94.69%的农户回答担心减产。在生态施肥的认知方面,三类农户有一定的差异,小农户和流转大户的环保意识较强,大多数倾向于尝试生态型肥料。普通转入户环保意识较弱,选择生态施肥的倾向较低。

3.减少化肥过量施用的措施选择

本研究通过设置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您愿意减少化肥施用量,或施用新型生态型肥料”来调查农户对“减肥”措施的选择。结果表明,相对于补贴、税收、宣传、技术培训等措施,78%的农户更倾向于示范,即在有人率先使用生态肥后,结果能够保证不减产又能带来活化土壤等效益的前提下愿意施用生态型肥料,并且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买到假肥料。

四、理论依据与模型构建

(一)理论依据

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户的施肥行为随之发生转变,转变中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农户施肥选择是一种风险决策,这种风险决策可以用前景理论决策模型来解释不同类型农户的施肥动机。前景理论(Kahneman and Tverskey, 1992)认为,人们决策时主要依据参照点进行选择,参照点是指决策者现有的初始效益值,或决策者在现有效益和对未来预期基础上,渴望达到的效益水平。选择所造成的结果大于参照点的部分定义为“获益”,低于参照点的部分定义为“损失”。决策者选择方案a 而非b,当且仅当:■?仔(p)∨(Δxi)>■?仔(qi)∨(Δxi),这里的Δxi=xi-x0,是xi相对于某一参考水平x0的偏离值。这意味着决策者对可能得到的“获益”表现出风险规避,但对可能造成的“损失”却表现出风险追逐。换言之,当人们能够稳定地获得既得利益的时候,都小心翼翼地维持现有的状态,不愿尝试新的事物去冒险;而当人们面对损失可能性较大的情况时,索性愿意赌一把,反而敢于冒险,即人们在面临“获益”时的行为趋于风险规避,当面临“损失”时则趋于风险偏好。

(二)生态施肥行为动因的理论分析

对于农户而言,选择生态施肥行为时同样根据参照点确定“获益”还是“损失”。参照点的来源是施肥预期,每一种预期对应不同的参照点。普通转入户的施肥预期是求稳定、图省事儿,参照点是自身经验或前辈的经验;小农户施肥预期是作口粮,求保障,图健康,参照点是自身或他人经验;流转大户施肥预期是求效益,图盈利,参照点是他人经验。因此,拥有健康预期的小农户和效益预期的流转大户预期值较高,面临“损失”,是风险偏好的,倾向于新技术新肥料;而普通转入户施肥预期只是图稳定,只要求产量达到平均水平,面临“获益”,风险厌恶,不愿冒险采用新技术新肥料。

让普通转入户选择新的施肥行为向生态友好型转型,需要参照点的替代,用新的参照点替换原有的,从而改变农户的风险态度。普通转入户在稳定预期指导下,根据自身经验,参照点定位在“平均产量”水平上。要想在原有预期下改变农户行为,就要找到一个同样能带来稳定产量的新的参照点,降低风险,实现参照点的替代。

如何找到这个新的参照点?新的参照点通常是他人经验,是农户亲眼看到的实实在在的可靠信息。调查发现,农户在亲自观摩了别人率先使用新技术新肥料并获得稳定产量和更好效益之后,会竞相模仿。85%的农户表示,在同村邻居率先施用新型生态肥,既保证产量,又省时省力的情况下,农户愿意跟随、模仿这个邻居的施肥行为。这种替代过程是示范作用引起的结果,称之为“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能在满足农户原有施肥预期的情况下,通过示范农户的成功典范,改变农户原有的风险态度,实现参照点的替代。小农户和流转大户更倾向于新技术新肥料,此类农户可以率先成为示范户。他们的示范行为降低了风险预期,可以满足普通转入户追求稳定可靠的施肥预期,作为一种标杆和楷模,形成新的参照点。普通转入户在新参照点的影响下,转变行为模式,追随与模仿示范户。这样,普通转入户因为参照点的替代而转变为新技术新肥料的行为,也就实现了生态友好型的施肥行为模式的转型(见图1)。

基于前景理论的假设:第一,施肥预期是影响农户施肥行为选择的关键因素。施肥预期在不同情景下有不同的行为,具有稳定预期的农户(普通转入户)的粮食产量比较稳定时,农户在获益的时候不愿意冒险让自己有损失,这时农户拒绝使用新型肥料;拥有效益和健康预期的农户(流转大户及小农户)当损失的可能性较大时,更愿意冒风险,倾向于使用新肥料。第二,示范效应有助于农户施肥行为参照点的替代,促进农户施肥行为转变。

(三)模型选择

以上理论分析可知,三类不同农户因施肥预期不同,采用了不同的行为。示范效应是农户施肥行为转变的重要途径。为分析施肥预期、示范对农户生态施肥行为的影响,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是一种对二分类因变量(因变量取值有1或0两种可能)进行回归分析时经常采用的非线性分类统计方法,Logistic回归模型没有关于变量分布的假设条件,也不需要假设它们之间存在多元正态分布,最终以事件发生概率的形式提供结果。根据Logistic回归建模的要求,设X1, X2, Xi…是与Y相关的一组向量,设P是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将比数P/(1-P)取对数,即对P作Logistic变换,记为Logit(P):

Y=ln P1-P=α+β1X1+β2X2+β3X3+…+βiXi+μ(1)

P=exp(α+β1X1+β2X2+β3X3+…+βiXi)/(1+

exp(α+β1X1+β2X2+β3X3+…+βiXi))(2)

公式中: P表示农户愿意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的概率或愿意施用生态型肥料的概率;α为常数项;Xi表示影响农户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的相关因素;βi表示变量Xi的回归系数;μ表示随机误差。

(四)变量说明

将农户减少化肥用量或采用生态型肥料的意愿作为被解释变量,并假设农户是否意愿减少化肥或采用新型生态型肥料受到农户基本特征(区域、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生产经营特征(农业收入比例、土地规模、施肥预期等)和生态施肥行为特征(施肥观念、过度施肥认知、模仿意愿等)的影响,各因素在模型中的含义见表1。

五、估计结果与分析

(一)估计结果

运用STATA12.0统计软件包中Statistics-Binary outcomes-Logistic regression模块对农户减量施肥意愿与生态施肥行为选择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处理,结果见表2、表3。

(二)分析

由表2可知,农户减少化肥施用量意愿在1%显著水平上受性别的影响,在5%显著水平上受施肥预期、过度施肥认知的影响,在10%显著水平上受年龄和耕地规模的影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生态施肥观念、技术培训、模仿意愿等对农户减量施肥意愿影响不显著。

第一,农户基本特征变量对减量施肥意愿的影响。性别对农户施肥行为选择呈正相关关系,在1%水平上显著。相对而言,男性更倾向于减量施肥,男性有更多外出交流机会,获得信息广泛。年龄越小越倾向于减量施肥。这与韩洪云(2011)、黄季焜(2012)的研究成果相吻合,年龄越大,越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成本学习新技术,尤其是需要多次施肥的精细技术。此现象也在测土配方技术推广进程中得到了验证。葛继红等(2010)的研究认为,相对于年龄稍小农户,农户的年龄越大在配方肥施用比例上越持有保守态度。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减量施肥意愿影响不显著,可能的解释是农户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第二,农户生产经营变量对减量施肥意愿的影响。耕地规模对农户减量施肥意愿有正向影响,在10%水平上显著。施肥预期对农户减量施肥意愿有正向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农户施肥预期越趋向职业化(期望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对于减量施肥的意愿越强烈;这与规模对减量施肥意愿的正向影响相吻合,职业化水平越高,规模越大,减量施肥意愿越强烈。

在选择采用减少化肥施用量方面,无论小农户、普通转入户、流转大户都担心减产。其中,小农户种植的小麦一般为口粮田,担心减产影响自己的口粮;普通转入户种植目的是维持家庭收入,减产意味着减少主要收入;流转大户为保证效益,担心减产会影响效益。在选择新型生态型肥料时,小农户与流转大户意愿较高。另外,在调查中发现,几乎半数的小农户把最好的地块留作口粮田,其余地块流转出去。口粮田少施甚至不施化肥,而增施农家肥、有机肥、生物肥。这足以说明农户清楚多施化肥有残留,影响粮食品质和食品安全。

过度施肥认知对减量施肥意愿有正向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土壤板结等过度施肥危害日益显现,农户对其有了直观的感性认知,导致了观念的变化。然而,现实中农户虽然认识到过度施肥的危害,但是在化肥减量方面存在着矛盾心理。一方面,认识到过度施肥的严重后果,愿意减量施用;另一方面,又担心化肥减量造成减产。

第三,施肥行为变量对减量施肥意愿的影响。技术培训对农户减量施肥意愿影响不显著,一是得到的技术培训机会普遍较少;二是生态施肥具有正外部性,减量施肥的环境效益不易被感知,具有滞后性和持久性。由于不涉及农户当前的切身利益,因此对于农户减量施肥决策不具有显著影响。模仿意愿并没有如理论假设那样对农户产生影响,发挥“示范效应”,可能的原因是身边的减量施肥示范户较少,农户亲自观摩示范田的机会不多,导致农户模仿意愿难以实现。简言之,农户最关注眼前的切身利益,对其决策有决定性影响。

由表3可知,农户生态施肥意愿在1%显著水平上受施肥量和过度施肥认知的影响,在5%显著水平上受区域、年龄、性别和机械费用的影响,在10%显著水平上受施肥预期的影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生态施肥观念、技术培训、模仿意愿等对农户减量施肥意愿影响不显著。

第一,农户基本特征变量对生态施肥行为选择的影响。男性更愿意冒险与尝试新技术新产品,更倾向于生态施肥;年龄越小越倾向于生态施肥。区域对农户生态施肥行为选择有正向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离南水北调生态区越近,越有机会观摩生态施肥效果,越倾向于生态施肥。实地调查中发现,在南阳市淅川县已经存在个别的示范农户,他们率先施用了新型肥料,种植的田地称为“观摩田”,附近的农户都很感兴趣,并有部分农户在观摩之后开始模仿施用这种新型肥料。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减量施肥意愿影响不显著。

第二,农户生产经营变量对生态施肥行为选择的影响。农户施肥量越大,越能感受到过度施肥的危害,例如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品质下降等,越倾向于生态施肥。这与过度施肥认知的显著影响相一致。然而,施肥预期对生态施肥的影响显著性不强,仅在10%水平上显著。机械费用越高越不愿生态施肥,说明农户偏好省力的耕作方式,更多依赖于机械,而对生态施肥的认知有偏差,误认为生态施肥是费时费力的方式,所以意愿不强。相对而言,生态施肥观念等对农户减量施肥意愿影响不显著。这与上述减量施肥意愿模型结果一致。

第三,施肥行为变量对生态施肥行为选择的影响。模仿意愿对农户生态施肥行为的影响不显著。虽然实地调研中发现无论流转大户还是小农户都要看到示范效果之后才会信任新技术,在看到更多人采用生态施肥行为后,确定能够保证产量与节省劳动力,才愿意跟随模仿,这说明农户需要环境友好型肥料。但是,农户对当前市场上销售的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商品有机肥等新型肥料不信任。因此,对示范户生态施肥行为的模仿意愿也不强。技术培训对农户生态施肥行为选择影响不显著。因为技术培训受众少,调查显示,有35%的农户希望接受技术培训,而仅有18%的农户实际接受过技术培训。总之,显著影响农户施肥行为的变量与感性认知和切身利益有关。

六、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调研获取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生态施肥行为动因与影响因素。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 基本结论

第一,不同类型农户对生态施肥行为有不同的采纳行为。生态施肥行为在小农户和流转大户中采纳率较高,普通转入户采纳率不高。采纳与否与是否影响产量和品质,是否节省劳动力等有关。

第二,影响农户施肥行为的变量与感性认知和切身利益有关。即使在技术培训或试验示范等措施的影响下,各类农户都不愿轻易地直接减少化肥施用量。显著影响农户施肥行为的变量与感性认知和切身利益有关,农户最关注眼前的切身利益,对其决策有决定性影响。

第三,施肥预期是农户选择生态施肥行为的重要因素。农户生态施肥行为的关键因素是施肥预期。不同预期对风险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三种类型的农户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小农户图健康、普通转入户图安稳、流转大户图盈利。因此,小农户与流转大户倾向于冒风险尝试新型肥料。普通转入户不愿意减少化肥使用量的原因是担心减产,深层次的原因是劳动力稀缺等因素的制约,往往选择劳动力节约型施肥方式,一劳永逸。

(二)政策建议

第一,推进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对流转大户的农业技术培训及生态施肥行为的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扶持新型服务主体,完善农机、农资、植保、物流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二,加快生态施肥技术进步,大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货真价实”的生态型肥料,实现化肥减量和生态施肥行为替代。优化肥料结构,生产符合农户施肥预期集有机、无机、生物、复混及缓控释为一体的生态型肥料。完善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缓控施肥,分次施肥,水肥一体化及喷施、穴施、深施等实用技术。通过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重点扶持新技术的研发单位和新肥料的生产厂商,鼓励新产品替代旧产品;通过对生产厂商补贴帮助农户降低成本,尽快扩大新肥料市场份额。

第三,制定化肥零增长的实施细则,加强生态友好型施肥的宣传教育。根据国家零增长行动计划要求,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细则,将零增长目标细化到具体区域、作物,列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执行时间表。同时,加强生态友好型施肥宣传教育,增强农户的生态环保意识,确立生态施肥理念,调整农户施肥预期,进而转变施肥行为。

[参考文献]

[1] 张广裕. 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15(1):40-44.

[2] 张忠明,钱文荣. 不同兼业程度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浙江的调查与实证[J]. 农业经济问题,2014(3):19-24.

[3] 黄祖辉,王建英,陈志钢. 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土地细碎化对稻农技术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2014(11):4-16.

[4] 王晓兵,侯麟科,张砚杰.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 农业技术经济,2011(10):40-45.

[5] 李纪华,王东,杨沫. 农民水稻施肥行为研究与政策涵义[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3):524-530.

[6] 郑鑫. 丹江口库区农户有机肥施用的影响因素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1):12-15.

[7] 褚彩虹,冯淑怡,张蔚文. 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行为的实证分析——以有机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2012(3):68-77.

[8]葛继红,周曙东,朱红根,等. 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行为研究——以配方施肥技术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2010(9):57-63.

[9] 邓正华,杨新荣,张俊飚,等. 农户对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环境影响感知实证[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7):138-144.

[10] 黄季焜,胡瑞法,智华勇.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30年发展与改革:政策评估和建议[J]. 农业技术经济,2009(1):4-11.

Abstract: Through an investigation on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in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zone along the South-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and employing both prospect theory and Logistic model,the article analyzed farmers' motive of eco-fertilizing behavior and its significant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small farmers,ordinary incomers and large farmers of land circulation hold different motives respectively,as security and health,stability and labor-saving,and effectiveness and achievement;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eco-fertilizing behavior include fertilizing prospect and awareness of over-fertilizing.

Key words: farmland circulation;eco-fertilizing;motive;influencing factors;South-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责任编辑:李 萌)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动因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研究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南水北调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