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016-05-14杨卫华张思源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6年7期
关键词:双师骨干教师双师型

杨卫华 张思源

当前,在职业教育快速改革发展的背景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任务,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关键环节,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文结合驻马店高级技工学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探索。

一、界定内涵,明确培养方向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在系统化课程模式下,根据教学项目要求将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融为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双师型”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应具有“一全”“二师”“三能”“四证”的特征:“一全”是指全面的职业素质;“二师”是指既是理论教师,又是技能训练教师;“三能”是指有进行专业理论讲授、技能训练指导的能力,课程开发建设的能力和教学资源制作能力;“四证”是指毕业证、技能等级证、继续教育证和教师资格证。

二、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驻马店高级技工学校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一支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目前,大多数教师比较敬业、乐于奉献,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在不断提高。专业教师主要来源为普通大学毕业生、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毕业生和企业转入的工程师,不同来源的教师各有特点。

1.普通大学毕业生

此类教师在专业领域里具有比较宽泛、深厚的学科体系知识,知识结构比较前沿和领先,在理论研究方面具有较强优势,欠缺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动手能力、企业实践经验及必要的教学方法。

2.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毕业生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毕业生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了相关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他们懂教育教学规律,既能上专业理论课又能承担现场实习指导,但他们欠缺深厚的理论功底,对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等了解不够,在技术应用、技术转化、产品生产工艺经验等方面还存在短板。

3.企业兼职教师

这些教师具有对企业的亲身体验和理性认识,对企业需求认知清晰,教学过程中能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从岗位需求角度学习,但他们缺乏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相关知识,在本专业课程的前沿性和发散思维方面也比较欠缺。

三、制订规划,明确任务

近年来,学校制订了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大力推进“三项工程”建设,即基础达标工程、素质提高工程和名师打造工程。出台了《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等制度,完善了理论学习、校本培训、高校进修、专家指导、企业实践、社会服务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并建立兼职教师工作档案,建成兼职教师资源库,形成了兼职教师的选聘和培养长效制度。

1.梯度培养,整体提升

学校根据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按照教师的年龄、学历和专业结构进行分类组合、梯度培养。通过考核选拔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等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制订各类教师的达标要求、达标时间、培养途径、评估办法等。对专业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选送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出国培训;输送普通专业课教师到高校进修,提升学历和技术水平;通过短期培训和校本培训,大幅提高全体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操技能。

2.强化技能,培养“双师”

通过示范校建设,学校努力打造出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专兼结合的梯队式“双师型”教师队伍。两年内每位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累计时间不少于两个月,通过理论考试、教学技能和实操技能考核合格的教师才能被学校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同时,学校要求每个重点专业都要聘请一定比例的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兼职教师的比例要达到10%以上。

3.重点培养,成就名师

在国家中职示范校项目建设期间,学校计划实施名师打造工程,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专家型教师或技术专家,同时要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学校计划每个重点专业至少培养出2名专业带头人,争取培养一名专家型教师或技术专家,培养骨干教师3~6名。非重点专业至少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

四、多途径培训,提高教师能力

以职业道德和教师基本素质培养为前提,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支撑,多途径培训,提高教师能力。

1.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强化教师技能训练

学校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第一线进行中短期企业生产实践。一方面,教师可以掌握企业生产和工艺过程,熟悉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及时了解最新技术信息和企业发展最新动态,了解生产实践一线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另一方面,让专业教师承担产品加工业务,使专业教师熟悉从功能要求、图纸分析、工艺制定、操作加工、质量检验直到产品交付整个生产过程,通过反复加工大量产品,使教师实践操作技能得到强化培养,通过解决产品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了技术开发能力。近两年来,学校累计安排了212人次的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实操技能。

2.通过技能大赛促进教师成长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更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标杆,在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方面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我校每年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得多项荣誉。通过竞赛强化教师职业技能和知识体系,教师的实习指导能力在指导学生技能竞赛中得到提高,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3.以内外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校本培训,安排本专业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任教,以学校现有实训设备为基础进行培训,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开展校内公开课、示范课活动,推动一体化教学能力提升。邀请专家讲学,促进教师对职业教育新理念的理解,为教学改革打开新思路。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技术得到了提高,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

两年来,我校通过多方位多层次内培外训的方式,对师资队伍进行强化培养,先后选派4名骨干教师赴德国学习,21名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50名教师赴同济大学培训,325名教师参加了短期培训和校本培训。通过“基础达标和素质提升”工程,重点专业的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有在职研究生28名。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操技能大幅提升。

4.通过专业建设和教研教改历练教师综合能力

学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中,以专业带头人牵头组成教学团队,承担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如一体化课程开发、一体化教学场地改造、一体化课程教材和学材编写、课程教学任务书编写、教研教改论文撰写、教学新模式实施等,提升了一体化教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能力。两年来,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共建成虚拟仿真实训室、电工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室15个,编写校本教材6本。

5.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教学改革

学校还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把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成功经验引入课堂和实训环节,使专业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兼职教师是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邀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来校进行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专业教师更新知识,可以使所有教师都能及时了解企业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做到了技能水平不落后,知识理念不滞后,师资队伍结构更合理。

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体会

1.要长远化

“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职业院校生命的源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关键,“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形成长效机制。

2.要深入化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靠校企合作共同实现,需要通过校企双方更加深入地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带动全体教师的职业发展,从而培养出高素质技能人才,达到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目的。

3.要高端化

目前“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质、技能水平一般能够承担学校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但是在教学研究、内涵提炼、理论升华和参与科技服务与研发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应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向高端发展,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卓越成长。

(责编 周继平)

猜你喜欢

双师骨干教师双师型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