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与训练同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2016-05-14王建良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廉颇瀑布语言文字

王建良

语感是指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把握能力,它反映着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理解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语言素质。一个人要是没有良好的语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就会感到特别困难,也就不能充分发挥语言的工具作用。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大量感受优秀语言文字,与训练同步,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具体做法如下:

一、朗读中训练。展现语感

古人云:“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自知。”培养学生语感需从朗读人手,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作者的话通过自己的口说出来,即将作者的语言、作者的遣词造句、作者的神气及音韵,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因此,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教师要加强范读,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如教学唐代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一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如果只凭直觉感受,不过是“瀑布从山上直流而下,以为是银河从九天落下来”这些意思罢了。而通过富有敏锐语感的教师的范读,学生就会联想到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仿佛看到高山之陡峭、水流之急,看到水流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在云烟雾霭之中隐藏着巍巍的香炉峰,站在远处望,庐山瀑布简直就像从云端中直泻而下,仿佛一条银河从天空中飞降而下。这一比喻,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整个形象凸显了李白特有的“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这一形象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无边的想象空间,真美!此刻,教师调节自身情感,将自己的情绪融入课文。教师情感的变动,能引发学生情绪的调动,学生会在朗读中进入课文描绘的意境,获得鲜明生动的感知。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美读的指导,在范读中向学生传达作者的情感,激动处读出激动,伤感处读出伤感,悲愤处读出悲愤,愉快处读出愉快。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草原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一问题,反复朗读,特别是通过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语句的朗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草原的景色如诗如画,草原的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读着读着,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就自然而然地用语气表达出来了。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和空间,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他们多读书,在读中感悟,展现语感。

二、想象中训练。感悟语境

教师应引导学生想象培养语感。语文教材是用抽象的文字记录各种文化信息的一种阅读材料。我们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称得上是经典的作品,其语言是经作者精雕细刻,可谓妙不可言。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言材料进行想象,才能深切感受语言信息。

如指导学生品读《黄果树瀑布》中的第5~7自然段,让学生与作者一起“顺着石阶”,“来到谷底”,“坐在水边的岩石上”,感受“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脸上”那种“凉丝丝,舒服极了”的感觉。再重点理解“……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和“只觉得胸腔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这两句话的意思。这三个自然段既是写实,也是写虚;既是实景,也是写感受。光从字面进行分析,学生领会不到语言的精妙。

因此,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引导学生紧紧联系课文描绘的情境,将“訇然作响”的瀑布同端坐在谷底的人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同时感受勃勃生机的大自然与人的生命力之间的联系。悟出这样的内涵,就是语感。经常这样分析想象,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就会日渐敏锐。

三、评价中训练。把握内涵

在语文课程中,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深广的是文本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富有个性。课标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由于自身的年龄特征、生活阅历、社会经验、文化素养的不同,在对同一个阅读材料的理解上往往会带上个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因此在引导学生感悟时,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用欣赏的眼光评价每位学生的“悟得”,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独特感悟体验。

如教学《负荆请罪》一课,其中写廉颇向蔺相如来请罪时,有这样一句话:“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大多学生认为“背着一根荆条”可以说明廉颇向蔺相如请罪是真心诚意的,突然有一位学生说:“我认为从‘他没穿上衣更能感受到他的真诚。”大家一下顿住了,“为什么?”“我跟着爸爸读过《史记》中的好多故事,对廉颇的印象特别深,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名名将,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曾穿着这身战袍驰骋沙场,杀敌无数。这身不同寻常的战袍,陪伴他讨伐齐国,夺取晋阳;陪伴他固守长平,逼退秦兵……这身不同寻常的战袍,对于赫赫战功的廉颇将军来说,象征着名利、地位……而此刻,廉颇将军把战袍脱下,袒露身子,代表着他已放下自己的荣誉、名利、地位!”大家恍然大悟。通过感悟评价,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个性特点,也更准确地把握了文本的人文内涵。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评判,在教师引导下参与思考,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语感能力。

四、积累中训练。积淀语感

广泛的阅读积累,是训练语感的又一有效途径。但是语言积累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每学期的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让学生在学好书中的课文之余,大量地阅读一些有益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读物。有了广泛阅读的体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自然就多,正如我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该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不少于150篇优秀课文(含课文)和75首古诗词。大量的阅读,有利于学生感受、贮存优美的语言,在感悟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运用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即不仅能将阅读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能规范表达自己的口头语言,积淀语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此,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教师需适当给学生补充与文章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引导学生读《水浒传》的有关故事;学习了《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引导学生阅读《成语故事》;学习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引导学生诵读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引导他们阅读自己喜爱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读物,如《鲁滨孙漂流记》《伊索寓言》《上下五千年》等。学生大量接触语言经典,语感的积淀、提升就是水到渠成。

语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敏锐的语感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才能培养出敏锐的语感,才能从优秀的篇章中汲取营养,才能从丰富的生活中学到知识。

猜你喜欢

廉颇瀑布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瀑布之下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瀑布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瀑布
语言文字
廉颇并非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