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艺术,启蒙教师的选择
2016-05-14邢瑾
邢瑾
湖南卫视重磅打造的大型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讲述的是一群一年级新生进入校园之后的故事,收视非常火爆。《人民日报》评《一年级》“是一档令人耳目一新而又牵肠挂肚的节目”,该节目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专家的肯定,节目将观众目光聚焦于幼小过渡阶段的启蒙教育,对社会大众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一年级的启蒙教育很重要,教一年级不易,当好一名优秀的一年级教师更不易。
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每个学生的适应过程都不同,每个学生的需要也不同,只有当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对事物的积极性才会表现得更加突出。教育是一种服务,是一种满足学生需要的服务,学生合理合情的需要才是我们教师的关注点。当学生提出的成长需要是合理的,我们又有能力满足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能和谐,才能充满师生之爱。
一、在乎学生的情感需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你喜欢他
作为一年级新生,学生都渴望教师先认识他、记住他,并喜欢他。所以,作为第一任数学教师,尽可能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并让每个学生都感觉教师喜欢他。美国托德·威特克尔说:“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其实,做出喜欢学生的样子,很简单。
讲课时,用亲切的目光看着每个学生;课间,轻轻摸摸学生的小脑袋;学生的红领巾歪到一边去了,亲手为他扶正……
做出喜欢学生的样子,很简单,可以是一次鼓掌、一个微笑、一次期待、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总之,一定是“行为”。“行为”的背后是师爱,师爱的核心是理解,“喜欢”是相互的,教师喜欢学生,学生会加倍地喜欢教师,进而喜欢教师教的数学课。
二、在乎学生的心理需要,童心未泯,把自己当成学生
如果学生们愿意围着我,说我是他们的“大朋友”,同事们说我是没长大的“老小孩”,那我认为这是极好的评价,小学教师最好“没长大”,“没长大”就是“童心未泯”。陶行知先生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在数学课上,一年级的数学教师须有一颗童心,有了童心,才能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在教学“高矮”时,我出示一张教师头顶比学生低的照片,并好奇地问学生们:“教师难道比小朋友矮?”播放全图,才发现学生站在了凳子上,于是假装恍然大悟——原来,比高矮时要在同一起平线上比。在教学中,我还经常和学生们“打赌”,很“固执”地坚持自己的“错误”,直到学生们演示给我看、讲解给我听了,我才佩服地谢过“小教师”,“赌输”了还愿意受罚让学生们刮我鼻子……每每到了“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我会送学生们礼物,会不布置作业,让学生们尽情地过节。在愚人节,还会“捉弄”学生们……
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才能走近学生,理解学生,体谅学生。有人说,人们寻求他人的理解,就像花儿渴望阳光那样迫切。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就像花儿需要阳光一样,渴望自己的想法情感能够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理解,因而学生就愿意接近教师。亲近随和也是一种智慧,师生融为一体,教育就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
三、在乎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出“恍然大悟”来,让课堂有意思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但需要教师开发,而且要会开发,才能发挥出来。所谓“会开发”,就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把“发现留给学生”,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教学观。有人用三个算式分别表示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第一层次的教学叫“告诉”,用“6×4=24”表示;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叫“启发”,用“6×4=?”来表示;第三个层次的教学叫“唤醒”,用“6×4=25”表示。是呀,6×4怎么能等于25呢?不对吧?于是大家都会瞪大眼睛,去探讨,去思考。
如在《100以内的数的特点与排列规律》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让学生自己用珠子摆数去发现规律的:
师:刚才用4颗珠子摆了几个数?(5个)
师:观察这5个数。(4、13、22、31、40)
1.引导:它们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有什么变化?
生1:我发现了个位上的数逐渐地减少1。
师(追问):这个“1”跑到哪儿去了?
生齐答:这个1跑到十位上了!
师:所以十位上的数就依次地……
生(接着说):多1。
2.继续引导:把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还发现用个位上的数字加十位上的数字,得数都等于4。
师:真神奇!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这些数都是用4颗珠子摆出来的。
通过这样的引导、点拨,学生都会有“拨云见日”的感觉,脸上会洋溢出那种“恍然大悟”的异样神情,这样的课堂学生感觉非常有意思。
四、在乎学生的成长需要,好习惯胜过小聪明,从“逼”到“习惯成自然”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是孔夫子的一句话,是说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就变成你的天性了,以至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都是由小时候的习惯所支配的。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玩玩乐乐,蹦蹦跳跳,加上又刚过了两个月舒服自由的暑假,刚开始的课堂通常只能安稳几分钟。为了把这些“脱缰的野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驯服”,我通常在第一、二周组织学生开展“好习惯训练营”活动。期间严格按照计划训练学生养成做好课前预习、倾听别人发言、认真写字、独立完成作业、动手操作、自己整理学具的习惯……训练过程“要严而有方,严而有爱”,不能心软,坚持方可训练到位。写不好的重写,说不好的再说,整理书包比赛、作业展览……训练结束,召开家长会,进行好习惯展示和坏习惯会诊活动,家校配合,集中训练加长期磨炼,才能有好效果。好习惯的作用,对于一个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成长来说,远远胜过“小聪明”,一旦我们的习惯养成,我们就会享受到“习惯成自然”带给我们的好处!
五、在乎学生的成功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在日本的任何一所学校,如果有学生在校园里看到地上有垃圾而没有及时捡起来,面对教师的询问,他如果分辩说“不是我扔的”,或者说“没有看到”而替自己开脱“清白”的话,将会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因为校方认为:垃圾在你附近,你就有责任将它捡起来。正确的做法是:赶快将它捡起来,并道歉说:“对不起,这是我的责任。”责任心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责任心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能够帮助学生们健康长大。
一年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着不同家庭文化的熏陶。很多学生把独生子女身上一些不良的习性带到学习中来,铅笔要妈妈削,书包要爸爸背,一遇到难题就求助父母,学习要靠哄,做事要讲条件。还有的学生一张试卷做15分钟后就开始玩,直至下课……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从点滴开始,让学生从进班级的第一天开始就认识到认真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读题时用小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等于号要用直尺画,考试的时候做完了把答案盖住了再想一遍……如果有学生作业写得马虎了,就得重写,再写不好,再重写,直到写端正为止,因为学生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责任心的树立,对成长中的学生有重要影响。学生不能过多地依赖家长,不能老惦记着家长的社会关系,不然很难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任的意识。
学生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学生的起步教育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发展,更关系到我们祖国的未来。作为一年级的教师,我们应该用心、用情、用责任心做好工作,努力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做到情意相融、心灵沟通,让生命得到润泽,让生命的成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