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建根的事业
2016-05-14卞国湘
卞国湘
【背景描述】
5月,我有幸参与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西部偏远贫困地区的志愿者活动。这次活动是赴云南大理永平县开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的“技术启迪智慧”“小学语文读写项目”的考察调研工作。该项目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援我国西部地区教育的一个重要项目,旨在借助整本书课外阅读活动的互动开展,实现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一对一的教育帮扶,最终改变当地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善贫困地区教育现状。
在为期五天的行程中,我们一共走访了云南大理永平县的10所学校。这10所学校只有两所在县城,其他8所在山区,海拔均在3700米左右,而且离县城有五六十公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由于经济落后,少数民族师生居多,当地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现状分析】
我们每到一所学校,采用听课、走课的形式了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现状;了解教师和学生课堂中的状态;参观学校的图书室和计算机教室,了解硬件设备和图书使用情况;通过校长、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与语文骨干教师进行座谈,了解西部偏远贫困地区教育中的更多问题。
现状一:陈旧的教学方法
在听课、走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地大多数语文教师有意无意地把“应试”的需要作为取舍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出现了烦琐的分析、讲解,花样百出的练习题,代替了学生自己的阅读与感悟的情况,学生很少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校园生活几乎在题海中度过,答题的技巧是纯熟了,但语文的积累与修养却显得欠缺和苍白,对于语文学习毫无兴趣。
现状二:匮乏的图书资源
在参观图书室的过程中,我们明显地发现除了县城的一所学校图书资源相对好一点以外,其他9所学校图书资源非常匮乏。由于经济落后,这里的图书大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红十字会或其他慈善机构,甚至是教师捐资购进的。这里的图书特别是适合学生看的书只占图书总量的十分之一,真正能够在学生中流通、借阅的少之又少,这些图书也往往因为多次被借阅而破烂不堪。
现状三:闭塞的教学信息
在教师问卷调查中,问及教师是否经常阅读时,89%的被调查教师有经常阅读的习惯,但问及教师们经常阅读什么时,老师们不约而同地首选了教辅资料。至于理论著作、儿童文学作品则很少问津。再加上这里的师生们都生活在大山里,就算到最近的永平县城也要乘车一两个小时,更何况到云南大理、昆明这些大城市,大山里的师生很少有机会出远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现状四:残酷的课外阅读现实
由于考试压力大,应试的制约,再加上学生多半是留守儿童,全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教学,负担很重,教师普遍反映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尝试。整本书阅读还未纳入到语文课程之中,更没有相应的组织、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状态不佳,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应试教育让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除了课本知识,课余知识和见识都极其狭窄。
透过以上种种现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存在于西部偏远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还有很多。如何改变西部偏远贫困地区的教学现状,需要我们志愿者以及更多的教师加入进来,手拉手帮助西部的教师们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切切实实地指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解决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从现状一中,我们不难看到那种重视技术训练而忽视个性和创造力发展的做法,可谓是舍本逐末。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要转变教学观念,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所以在当地最后半天面向全县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会上,我们明确地告诉与会教师:语文教育的目标如何定位?显然,最要紧的不是学生答卷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不难发现,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的语文积累、深厚的文化涵养,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真实追求!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开创一个大语文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让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得以提高。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着“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古训,唯有从思想上改变教师,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唯有从书本中让教师获取生活和工作的动力,才能点燃教师工作与生活的热情。
二、解决书源问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学尝试,没有书怎么行?书源问题已成为开展课外阅读的主要障碍。所以这次我充分发挥了志愿者的自身力量,在去云南之前,购买了一些优秀的图画书和其他童书,带给西部教师们。看得出他们对于我带去的童书报以了十二分的兴趣,在培训会结束时,纷纷向我咨询这类图书的信息和具体的实际操作情况。
当然光靠志愿者捐的这一点书是远远不够的,回来后,我向校长汇报了当地的教育现状,校长非常支持这项很有意义的志愿者活动。他表示要依靠学校力量更多地向当地投入资源,捐书捐物,还要动员家长参与其中,共同帮助西部偏远贫困地区解决书源问题。
三、网上结队指导
有了课外阅读的教学意识,有了一本本优秀的童书,西部教师们最需要的还不仅仅是这些,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才是他们的当务之急。在志愿者活动接近尾声时,我们与当地语文教师中的一些积极分子进行了单独交流,并且确定了东西部手拉手的班级和老师,准备进一步网上交流,一起带着学生共读一本书,具体指导西部教师进行整本书共读的操作与备课。大家聚在一起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共同探讨读书中遇到的困惑,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网络交流的乐趣。
(一)相互鼓励率先读书
在网上交流的这段时间里,大家都认识到教师读书的重要性,读书是实现素质发展、修身养性最主要和最简捷的途径。教师们约定一起看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经常交流读书心得,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率先读书并让学生们领略到教师沉浸于书海的快乐,这定能促使学生们也跟着捧起书本。所以我们也相互鼓励相互促进,一定要忙里偷闲,每天拿出一定时间,哪怕四五分钟读书,提升、扩展、充实自我。坚持下来,就是一笔巨大而又宝贵的财富。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对于西部地区老师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事情,需要手把手一点一滴地进行具体操作指导。比如,一开始,我们在网上交流的是我们班上开展课外阅读的情况,我从自己的课外阅读实践人手,讲述了几本经典的童书故事,介绍了童书引入课堂的意义及作用。这段时间,我们交流最多的是怎样为学生选择童书,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如何与生活联系进行读写互动等课外阅读课程等具体操作层面的情况。在以后的交流中,我还会向西部老师介绍具体的某一本书如何上好导读课、读书交流会,如何设计阅读学习单、读写互动话题,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如伺进行课本剧表演,等等。
比如:我们班最近在读《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在网上聊天时,我便具体讲了我是如何引领本班学生读这本书的。我特别向西部教师们介绍了大声读的阅读方式。特别是在一些书源匮乏的地区,尤其是西部偏远贫困地区,教师只需拥有一本书,定期安排时间给学生朗读书中的精彩内容,适时组织讨论,一学期下来,学生的阅读量也是可观的。我还告诉他们大声朗读虽然比较简单,只需教师有一本书即可,但在朗读给学生们听时还是有技巧的。我结合自己的实践向他们介绍了大声读需要筛选内容、切入话题、预设悬念、创设氛围,还要注意朗读的技巧,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讨论等需要注意的地方。在短短的近一个月的网上交流中,我明显感受到了西部教师们的读书热情,他们对课外阅读教学的认识普遍有所提高。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一起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走进书本,走进学生的心灵。时间久了,我相信学生在老师的熏染下,自然会爱上读书。
(三)读书与研究相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东西部教师在积极读书、进行课外阅读实践的同时,应该学会认真思考,及时记录点滴感悟,便于日后总结、整理、交流、推介。所以在网上交流时,我们会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确定问题,讲求实效,并相互鞭策,争取以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学案例等形式将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出来。其实,通过做这些扎扎实实的教育教学研究,切切实实能提高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真真正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服务。
最后我想说:花的事业是荣耀的,叶的事业是光辉的,但愿我们东西部老师手拉手能做好根的事业。让我们的职业尽可能地浸润着书的芳香,让我们的人生因为阅读而充满幸福。也由衷地希望有更多的教师投入到西部志愿者活动中来,携手同建根的事业,让那里的花儿更美丽,叶儿更青翠,果儿更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