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活动化课堂中享受德育

2016-05-14端云瑶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家乡

端云瑶

杜威曾经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在进行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教学时,我总在思考:我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呢?

现代德育建构理论认为:德行是在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建构的,活动化教学是促进其建构的主要方式。活动是德育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源泉。由此看来,小学的品德课上,我们应该把“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直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与身边的社会、自然进行亲密接触以及相互的作用,从而产生真实的体会和感受,以积累丰富的经验,最后获得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道德的生成与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考量品德与社会教学,原来,我该给学生一个活动化的课堂。

一、活动要实——掌握活动的主要内容,确定教学的目标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以及其归宿,就是教学目标。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我们往往只注重准确地把握教学的目标和以前教学偏向知识内容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样的教学观是不正确的。我们需要通过多种多样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且要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的生活态度,还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适应社会发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从而全面、整体地实现德育课程的目标。在品德的教学中,无论是活动的内容,还是活动的形式,都要明确针对教学的目标来进行,并且要为达成这些教学目标而服务。

例如:《我是教室美容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以下所用案例均是源自这册教材),本课的教学目的如下:

1.认知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每天学习生活的教室是自己生活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空间,每个人都有权利,有责任并且有义务去改变甚至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初步了解教室布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打扮教室的能力及一定的审美观;增强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班级、喜欢自己的班级的情感;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

我依据这个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活动:

(1)分组去调查各班的教室布置,把他们最精彩的设计记录下来,并拍摄成照片。说出你们认为其中最精彩的设计。

(2)根据别班的教室布置,设计本班的教室布置,列一份计划书,写一个方案,课后再实施。

(3)亲自动手实施教室的布置。

学生们兴趣盎然,通过这一主题的活动,教学上达到了理想的目标,学生们也逐渐改变了对教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也培养了学生们布置教室的动手能力。我想,以后布置教室的任务,我可以放心大胆地交给他们去做了。因此,想让学习有效,就需要带着学生一起亲身经历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中去感受,去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其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具有正确的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在有效的活动中促进其良好道德的生成。

二、活动要真——走进儿童内心,走进生活

陶行知先生认为: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来说,是生活决定了教育。从效力上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所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我们的教育,应当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与社会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让学生们获得真正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和“生活力”。由此看来,我们的品德教学应该从此得到启发。

例如:《不给邻居添麻烦》,我做了以下设计:

(1)大搜索。课前组织同学们进行大搜索,“在生活中,同学们为邻居添过麻烦吗?添过哪些麻烦呢?”

(2)情景再现。同学们再现给邻居添麻烦的生活情景,在情境中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麻烦会给邻居带来怎样的影响?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应该如何处理呢?”

(3)明星选举。找一找在我们身边,哪些同学特别懂事?议一议你们与邻居相处、交往的心得。

因为课前已经进行过调查搜索,学生们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方面的生活经验。所以,这节课上,我就想办法把学生已经掌握的生活经验积极地调动起来,并且努力与他们生活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再尝试通过情景再现等一系列的活动,引发争议、思考,引领学生们面对麻烦如何去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通过明星选举的活动,找出身边的榜样,因为这些榜样都是学生,所以可信、可亲、可学。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懂得了在与人交往时,要理解、善待别人,给别人添了麻烦时,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体谅别人。

新课程标准倡导让学习者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因此,教师进行品德课的教学时,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能让学生们感受到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和事,才能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烙印。我们还要多多鼓励学生们坦诚地向大家表露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亮出自己的困惑,从而使品德课的真实活动走进他们幼小心灵。

真实的生活情境,真诚的活动交流,才能让学生们领悟到人间的真情。

三、活动要活——形式丰富多彩,提高实效

学生们的好奇心是很强烈的,专注时间却很短,所以,活动只有多样化才能吸引他们的积极性。在活动中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力争做到不同板块都有不同的呈现。

例如:《可爱的家乡人》,我设计了不同的活动:

(1)课外采访活动:学生组成采访小组课前走出课堂,走进社会,采访一些家乡名人和普通的工作者,做好采访记录。

(2)课堂展示活动:用自己所喜欢的形式来展示课前所做的调查采访资料,并在展示的过程中组织研究讨论:家乡的建设者们,他们的相同之处在哪里呢?

(3)尽情讴歌活动:自己的家乡人如此可爱,这样了不起,请你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可以绘画,可以作诗,可以做明信片,等等,来表达自己对家乡人的敬意和喜爱之情。

每一个活动形式不同,学生们始终保持了强烈的兴趣,从中体会到自己的身边有如此了不起的家乡人,更深一步地了解了自己可爱的家乡人。

我们在设计不同的活动时,要尽量避免为追求单纯的形式而不顾及教学的实效,因为活动最后的目的是要为课程内容服务。所以品德课的活动要有趣,要遵循学生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要活。

四、活动要深——坚持不懈。将“活动”进行到底

品德课不可能简单地在一节课上就彻底解决某一个问题,因为品德是在平时的生活和行为中对学生们的一种帮助和指引,是要延伸的,所以,品德课堂虽然结束了,但必须在课后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快要结束时,我和学生们一起交流家乡的发展变化,启发学生们热爱家乡的情感。看得出来,学生们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家乡,我趁机抓住学生的情感点,布置了延伸活动:请爸爸妈妈做“顾问”,继续探究有关家乡的知识,并且密切注意家乡变化,写好观察日记,并不定期检查和反馈。

学生们用眼睛仔细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用喜欢的方式探究生活,用自己的情感热爱生活,他们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享受到了品德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快乐。

品德课堂需要有效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心去经营活动,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丰富、推动课堂的教学。让学生们愉悦地参与活动,把讲台还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尽情去交流,最后获得成长的收获……我坚信,只要我们能给学生创设一个活动体验的空间,给学生创设一个尝试表现的机会,他们就会回报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只要追求与理想同行,我们的品德课堂就必然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家乡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夏天的家乡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论茶的君子品德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