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腿村医的梦想长征

2016-05-14唐余方

当代党员 2016年7期
关键词:卫生室板凳走路

唐余方

37岁的李菊洪,早忘了用双腿行走的感觉。

因为4岁时的那场车祸,让她失去了双腿。

在命运的重击下,李菊洪并没有倒下。

她还有梦。

7岁,她用手握着小板凳学走路;22岁,她毕业回到家乡合川市(现合川区)清平镇瓦店村,成为村里唯一的医生。

“只有自己痛过,才懂得病人的痛。”15年来,她握紧小板凳完成了一场梦想“长征”,最终来到每一位需要就诊的病人旁。

村民说,李菊洪就是他们身边的“张海迪”。

残疾女孩之梦

李菊洪的母亲荣顺群,永远记得1983年那个春天的傍晚。

那时梨花正开,柳树抽枝发芽。

荣顺群正在地里干活。

“吱……吱……砰……”忽然,响起一阵货车的紧急刹车声。

她心里升起一种不好的预感:“好像是撞到人了!”

荣顺群丢下农具,赶紧往山下飞奔。

到出事地点一看,她4岁的女儿李菊洪正躺在血泊中。

荣顺群呆立原地。

由于伤势太重,李菊洪不得不截肢,腿部仅剩不到3厘米。

从那年春天到夏天,荣顺群一直守在医院,她看着病床上“短短”的女儿,忧心忡忡。

“你知道张海迪吗?她的残疾比你女儿还严重,却比我们很多正常人还优秀,不要让你女儿放弃过正常的人生。”医生安慰荣顺群。

荣顺群默默记下了医生的话。

出院后,李菊洪天天坐在小背篓里,身体不由己。

3年后,荣顺群给女儿订做了两只高约10厘米的小板凳,让她把手当腿,借助小板凳学习走路。

在屋外的坝子上,李菊洪双手握紧板凳,先踏出右手,接着是左手,身体一点点往前挪移。

一次次摔倒,再一次次“站”起来。

“你必须要学会走路,不能一辈子坐在地上!”荣顺群说。

日复一日,李菊洪终于能娴熟地“走路”了。

靠着小板凳,她一天不落地去学校上学,异常刻苦。

初中快毕业时,她告诉父母:“我要学医。”

当时没人想到,这个残疾女孩还能实现梦想。

2001年,李菊洪学成归来,在瓦店村办起了诊所,后来进入村卫生室。

当年这个让村民们摇头惋惜的小女孩,成了全村唯一的医生。

24只板凳

村卫生室的每一天,都是由板凳撞击地面的阵阵“咚咚”声开启。

李菊洪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两手握住板凳,“走”到卫生室门口,打开大门。

“菊洪,我腰痛了好久了,你帮我看看。”

“菊洪,我拉肚子,来拿点药。”

…………

不断有村民来到卫生室。

无论是抓药还是为病人检查身体,李菊洪都得先用右手握住板凳外侧,再用左手握住另一只,身体“跳”上去,然后快步“走”到病人身旁。

“就像人的腿一样,走得多了,意外也多,也会跌倒。”李菊洪说。

有一次,李菊洪到马鞍山给一位病人看病,她穿过便道,来到病人家门口,刚跨过门槛就摔倒在地。

“他家是土墙房,泥巴地,时间久了就坑坑洼洼的,再加上屋里光线暗,一不注意就摔倒了。”李菊洪立即捡起板凳,“站”起来,“走”到里屋为病人看病。

“小时候每次摔倒都哭,长大后摔倒就忍着。”李菊洪说。

李菊洪现在用的枣木板凳,每只重量接近3公斤,因为手掌长期摩擦,边缘的漆已脱落。

由于长期撑着小板凳走路,她的手臂很粗壮,手掌也长满了硬茧。

有时“走”的路多了,李菊洪也会全身酸痛,必须靠吃止痛药来缓解。

当医生15年,李菊洪“走”坏了24只板凳,“走”遍了附近的700多户人家。

那清脆的“咚咚”声,响遍山野。

丈夫的背

瓦店村的卫生室,每天24小时向村民开放。

“咚咚咚……”2008年腊月的一天,凌晨1点多,李菊洪家里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丈夫刘兴堰起床开门,看到敲门的是邻村的赵婆婆。

“李医生,你快去看看我孙子,他发烧,浑身烫得不行。”赵婆婆着急地说。

“快,马上背我过去。”李菊洪收拾好药箱,刘兴堰背起她便往赵婆婆家赶。

天色漆黑,刘兴堰走得很急,在山路上被野草绊倒,拿着手电筒的李菊洪从他背上滚了下来。

“我没事,走,赶紧!”李菊洪催促刘兴堰继续赶路。

对李菊洪来说,比板凳更重要的,是丈夫的背。

刘兴堰个头不高,很瘦,正是他并不宽厚的脊背,背着李菊洪出急诊,去道路不便的村民家随访。

夏天酷热,李菊洪总是在最热的午后出诊。

“农村农活多,只有中午村民才在家。”她说。

每次爬坡,走上五六十米,李菊洪就能听到丈夫粗粗的喘气声,环在丈夫胸前的双手,也渐渐感到他的心跳加快。

“我们找个树荫休息一下吧。”每次看到刘兴堰这么累,李菊洪都不忍心,“你看,我把你拖累了十几年”。

“这有什么,我还要这样背着你走一辈子。”说完,背已经微驼的刘兴堰,背起妻子继续赶路。

赶到赵婆婆家时,她的孙子正躺在床上,全身滚烫,满脸通红,李菊洪测了体温:39.8℃。

李菊洪给他打了针,喂了药,又不断地在他身上擦拭酒精进行物理降温。

考虑到只有婆孙两人在家,他们一直守着孩子,直到他睡着。

走出赵婆婆家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

李菊洪深呼一口气,她感到清晨的阳光,好像照进了心里。

守护

李菊洪毕业回到家乡时,父亲因支气管炎和肺心病卧病在床,稍微动一下,就喘得厉害。

3年后,父亲去世,但那痛苦的喘息声却消散不去。

因为在卫生室,李菊洪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喘息声。

“这总让我想起被病痛折磨的父亲。”李菊洪说。

年过七旬的唐廷贵就患有肺气肿,会不定期来卫生室检查身体。

有一天,太阳毒辣,李菊洪看着唐廷贵气喘吁吁地走进卫生室。

“这么大的太阳,你晒起怎么受得了!”李菊洪说。

唐廷贵不说话,一直喘气,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我走了两个多钟头,中间歇了五回。”

可唐廷贵的家,距卫生室只有一公里。

瓦店村有一百来位高龄老人,其中二三十位行动不便。对他们来说,走路是个要命的体力活。

李菊洪就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她为65岁以上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上门为他们做检查,对家庭困难的人少收钱,甚至不收钱。

“菊洪,你不方便,不要专门跑一趟嘛。”老人们总心疼她。

“没事,我过来挺方便的。”李菊洪说。

每次检查完,看到老人们身体健康,李菊洪觉得,这才是她守护瓦店村一生的理由。

猜你喜欢

卫生室板凳走路
送你一张小板凳
为什么鸡走路时一直在点头?
爱板凳腿儿的老韩
小板凳
会走路的树
学走路
板凳板凳摇呀摇
好好走路
村卫生室设备“一配了之”可不行
资金落地 村卫生室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