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笛福和《鲁滨孙飘流记》之解读

2016-05-14谭明华

关键词:笛福丹尼尔现实主义

谭明华

摘 要:丹尼尔·笛福是17、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誉为“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在现实中的身份是中上层资产阶级,因此,其小说中无不显示的是对资产阶级的赞扬。《鲁滨孙飘流记》是丹尼尔·笛福主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孙在出海时受到海盗攻击、经历种种磨难之后,最终漂流到一座无人的小岛生活的故事。《鲁滨孙飘流记》通过介绍主人公鲁滨孙在岛上的自食其力生活和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离开小岛回到家庭的过程,表现了鲁滨孙的智慧和勇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殖民主义倾向。

关键词:丹尼尔·笛福;《鲁滨孙飘流记》;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200-02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和历史主义双重含义,为当时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笛福也被称为当时英国和欧洲的“小说之父”[1]。《鲁滨孙飘流记》是作家主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笛福完美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鲁滨孙。鲁滨孙在几次出海中不断受到迫害,最终漂流到一个无人的岛屿。在小岛中鲁滨孙运用智慧和才能度过了28年的生活,收获了“星期五”这个朋友及仆人,最终回到了现实家庭。《鲁滨孙飘流记》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为当时资产阶级的殖民与侵略奠定了文学基础。

一、笛福的生平概述

丹尼尔·笛福出生于1660年的英国伦敦,他的父亲是油烛商人,因此笛福也选择了从事商贸。笛福早年经常四处游历,在欧洲各国经营商务贸易,具有丰富的阅历。25岁的时候笛福选择去参军,在经商破产之后又继续为政府办事,开始走上写作之路[2]。从1698年开始,丹尼尔·笛福开始发表各种文章,包括有《论开发》《真正英国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等。在这些文章中,笛福提倡反对天主教、争取民权,也因此受到罚款、入狱、枷示等惩罚。1704年,丹尼尔·笛福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一直为辉格党办事[3]。虽然这些年中丹尼尔·笛福受到了当时政府的众多压迫,但是也为他赢得了伦敦市民的欢迎。

1719年,当丹尼尔·笛福将近60高龄时,开启了他的小说写作之路。丹尼尔·笛福的第一篇小说即为《鲁滨孙漂流记》(Robinson Crusoe)。此后,丹尼尔·笛福还相继创作了小说《摩尔·弗兰德斯》(The Fortunes And Misfortunes Of Moll Flanders[4])、《杰克上校》《辛格尔顿船长》等,也编写了一些个人传记如《彼得大帝纪》等。丹尼尔·笛福的晚年生活较为舒适,因此也给他提供了较多的写作时间。据统计,丹尼尔·笛福的一生之中共有作品50多篇,包括传记、政治论著等。

丹尼尔·笛福出生时正是资产阶级迅速发展时期,他作为一名商人实际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者。丹尼尔·笛福一生之中关注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发展,反对贵族的压迫和专制,主张民权。因此,当光荣革命(1688年)爆发之后,丹尼尔·笛福开始长期为辉格党发送情报,希望新的政权能够取代旧的统治,发展英国的资产阶级[5]。丹尼尔·笛福作品中的主人公通常皆为资产阶级者或者通过努力成为资产阶级者,人物和情节构造细腻、真实,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受,为当时资产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舆论保障。总体来说,丹尼尔·笛福的作品在18、19世纪的英国及欧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进步意义,它主张反对封建主义,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丹尼尔·笛福作品中也含有一定的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这是其创作的局限性。

二、《鲁滨孙漂流记》故事概况

《鲁滨孙飘流记》全书主要分为3卷,第一卷中小说主要介绍了鲁滨孙为实现航海心愿而私自离家出走,途中3次出海的情况;第二卷为鲁滨孙在无人岛屿生活了28年的故事,包括他在孤岛中自己学会农业生产、在困境中求生的故事;第三卷为鲁滨孙在28年后重新回到现实家庭中的故事[6]。在这3卷内容中,第二卷为整个小说的中心和精华。

《鲁滨孙飘流记》这部作品中,主人公鲁滨孙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其为了实现航海的心愿而离家出走,在航海过程中遭遇多次迫害,甚至被俘虏为奴隶,但是鲁滨孙依然没有放弃。最终鲁滨孙漂流至无人的小岛之中。小岛内不仅没有鲁滨孙生活的必需品、没有食物、没有房屋,还隐藏着“食人肉”的野人种族,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是鲁滨孙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强的毅力,一步一步的解决了日常生活中吃、住等问题还结交到“星期五”这个仆人和朋友[7]。鲁滨孙通过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在无人小岛中生活了28年,28年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回到了现实世界。在小说中,丹尼尔·笛福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勇敢、充满智慧、乐观向上的人物形象,在主人公的身上读者看到了人类的潜力和资产阶级的优良品质。此外,鲁滨孙将“星期五”收为仆人和朋友也能够看出作者是将殖民主义带进了无人岛,并赞扬了这种殖民主义行为。

丹尼尔·笛福善于用细腻的文笔进行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描述,给观众带来了浓厚的真实感。在《鲁滨孙飘流记》中,作者通过对鲁滨孙小岛生活的详细描述体现了自己的资产主义观,也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鲁滨孙的大半人生都处于不断的危险之中:3次航海中一次被摩尔人抓获充当俘虏,一次船触礁,九死一生。这一时期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商人们为了经商而不畏险阻的过程。丹尼尔·笛福之所以能够写出那么多的经商历险事件与其本身丰富的游历经商经历有关,这是对资产阶级商人冒险精神的赞扬;荒岛之中什么都没有,鲁滨孙却既能像农民一样从事农业生产,也能像士兵一样不断在岛上向外眺望,同时也能够从事畜牧业工作进行捕鱼。从鲁滨孙的思想变化来看,这一切能力都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自觉获取的,当人想要获取食物时他要动脑子进行农业生产,当人需要居住安睡时,他可以自己搭建房屋。甚至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人还能够发展畜牧业。在小说中,鲁滨孙基本无所不能,且还将有无限的潜能。

三、《鲁滨孙漂流记》的现实主义和殖民主义

要充分了解笛福在小说中表现的世界观,就必须加强对《鲁滨孙飘流记》作品的了解。《鲁滨孙飘流记》全本小说皆是以主人公鲁滨孙的生活经历为基本线索展开写作。鲁滨孙生活在一个中下层资产阶级的家庭,家境一般,但他从小有着出海的心愿。为了完成这一愿望,鲁滨孙离家出走进行航海。航海过程中鲁滨孙购买了低价的劣质商品并以高价售出,获取了高额的利润,开始发家致富。二次出海鲁滨孙成为俘虏,形势所迫鲁滨孙来到了种植园,开始从事种植园事业[8]。种植园事业的成功依然不能够满足鲁滨孙的商业欲望,他开始捕捉黑人充当奴隶。第三次出海鲁滨孙航行的船发生意外,独留他一人存活。漂流到荒岛之后,鲁滨孙又开始从事畜牧业等工作。第三卷中鲁滨孙回到本来的家庭并继续从事商务贸易。可以说鲁滨孙的一生中从事了多种事业,经商、种植园、殖民。他从经商开始,又由经商结束,实际上这就是资产阶级的发展历程。

丹尼尔·笛福的一生与鲁滨孙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他同样是以经商开始,并以经商结束;他早期经商游历过欧洲各国,后来参军、从事政治工作,但最终他的理想事业仍然是经商。笛福出生在17世纪,当时的英国处于封建社会时期,国家重视的是本地的资本,对于商务贸易较为轻视。而笛福则恰好相反,他反复多次的从事商业活动,即使亏损和破产之后也依然不断寻求机会从商。为了更好的进行商业活动,他参加光荣革命的斗争,发表论文提倡开展商务贸易,包括对外贸易和殖民贸易[9]。《鲁滨孙飘流记》中在这方面反应的十分具体。鲁滨孙为了经商到达过许多的地方,已经完全覆盖欧洲、亚洲、美洲及非洲。在这些地区,鲁滨孙通过殖民贸易而获取巨额的商业利润,加上小说最后鲁滨孙对小岛的开发也同样反映了这些主人公对于经商的热忱和对殖民贸易的执着。小说中的荒岛象征的就是殖民地,在这片殖民地中,鲁滨孙不断开垦,并将荒岛原来的居民-“星期五”变为自己的仆从,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殖民主义思想。这是丹尼尔·笛福在殖民主义方面的世界观,但实际上,《鲁滨孙漂流记》中讲诉了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洲大量屠杀当地居民,而这些居民都是无辜的百姓。可以看出作者对西班牙殖民者的批判,但与此同时作者又通过鲁滨孙的行为表示殖民主义的优越性和合法性。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之处,可见丹尼尔·笛福在殖民主义思想上也具有双面性。

光荣革命爆发后,英国逐渐迈向资产主义社会,并开始大量对外展开侵略。当时英国的殖民地数量和范围还较为有限,只在北美洲和东印度有少量的殖民地。但是此后的英国不断向外扩张,收获大量的殖民地,在殖民地进行贸易垄断,实现了高额利润,英国自此发展为“日不落帝国”[10]。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逐渐摆脱了传统封建贵族对资产阶级的剥削与压迫,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鲁滨孙飘流记》所塑造的环境中不存在封建贵族、骑士等,只有代表着资产阶级的鲁滨孙一人。这实际上是对现实社会的反应,体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掌握英国政权、摆脱封建贵族的美好期待,在当时的社会来看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现实意义。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其小说作品对当时社会的变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也被称为欧洲“小说之父”。《鲁滨孙飘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实际上就是笛福本人的缩影,丹尼尔·笛福通过对主人公一生遭遇的描述塑造了一个智慧、勇敢的资产阶级英雄形象。这部小说反应了资产阶级的发展,揭示了资产阶级时代的到来,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

参考文献:

〔1〕李艳丽.东西交汇下的晚清冒险小说与世界秩序[J].社会科学,2013,(03):183-192.

〔2〕邹秀荣.荒岛小说中海岛生态悲剧的警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3,(03):109-112.

〔3〕惠海峰.社会、小说与封面——《鲁滨孙飘流记》儿童版的封面变迁[J].外国文学,2013,(05):58-67+158.

〔4〕李今.从“冒险”鲁滨孙到“中庸”鲁滨孙——林纾译介《鲁滨孙飘流记》的文化改写与融通[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01):119-137.

〔5〕赵丽莉.人的提升:从超人到自然人——《贝奥武甫》和《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的对比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1):52-54.

〔6〕曹原.笛福文学作品中的殖民主义烙印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1050-1053.

〔7〕解毅.国内近二十年笛福和《鲁滨逊漂流记》研究述评[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4,(04):40-42.

〔8〕马慧,朱媛媛.《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他者建构传统[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1):53-55.

〔9〕Song Lihua. "Gu Su course": "Robinson Crusoe" early Cantonese version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J]. 2012,04:64-72.

〔10〕Fang Jie, Jin retained. Desert island on the "colonial empire" - "Robinson drifting in mind," the ec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st-colonial [J].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3, 04:43-46.

(责任编辑 赛汉)

猜你喜欢

笛福丹尼尔现实主义
流体力学之父——丹尼尔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生命太短,没时间讨厌你(上)
新法律现实主义
鲁滨孙之父在欲海漂流
语言之轭——笛福与斯威夫特时代的政治、偏见与印刷文化
文豪笛福一辈子在躲债
论笛福的思想
新现实主义巨匠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