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去夕归托养式”社会化安老养老模式发展优势及路径探微
2016-05-14朱心慧李精华
朱心慧 李精华
摘 要:介于专业机构照料和家庭照料之间,依托老人熟悉的社区,白天“入托”接受全方位个性化照护,晚上回家享受温馨家庭生活的“托养式”社区日间照料养老模式,既能避免机构养老的生硬,又满足老人恋家思友情结,还能使其子女获得照顾老人的喘息休息;在让老年人及其子女切身受益的同时,也为政府减轻压力,为社区养老事业搭建新的平台,是备受民众喜爱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值得推广的社会化安老养老模式。
关键词:朝去夕归;日间照料;三社联动;三工参与;第三方监督评估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139-02
一、“朝去夕归托养式”社会化安老养老模式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加,以福利性为主的养老机构和由子女供养的养老服务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的需要,在这特殊的新形势下,依托社区日间照料室(中心)“朝去夕归托养式”社会化安老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并倍受青睐。
(一)“朝去夕归托养式”社会化安老养老模式
所谓日间照料,顾名思义,即在老人活动的白天为老人提供照料服务,也即依托老人熟悉的社区,白天以“入托”的方式将老人送到照料室(中心),接受全方位个性化照护,晚上能够回家享受温馨家庭生活的一种慰劳服务方式。
对于“日间照料”,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称谓,如在澳大利亚称“日间照料”为“日间照料中心”(Centre-based Day Care),而美国称“日间照料”为“成人日间照料中心”(Adult Day Care Centers),在我国香港地区称“日间照料”为“长者日间护理中心”(Day Care Centre for the Elderly)。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日间照料”的名称称谓有所不同,但是其实质都是指在白天为需要帮助和照管的成年人提供护理照顾和陪伴服务的机构[1]。
结合我国实际,“朝去夕归托养式”社会化安老养老模式,是由政府支持、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居住在家、白天无人看护的老年人开展的介于专门养老机构照料和家庭照料之间新的居家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针对老年人不愿离开社区、不愿离开邻里、不愿远离儿女的生活习性,在有条件的社区,通过设立日间照料服务室,为社区内生活能够自理、不能完全自理特别是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的专门机构,是一种更加适合半失能老年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等日常活动受限老人的社会化安老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对于老年人来说不用脱离熟悉的生活环境,白天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接受托管服务,晚上可以回家享受家庭生活。对于老人年的子女来说,既能够兼顾自己工作,同时,还能得到喘息休息的机会,能够为其解决后顾之忧。
(二)“朝去夕归托养式”社会化安老养老模式发展优势
1.依托老人熟悉社区的“朝去夕归托养式”养老模式,可以让老人不离开自己或其子女生活的社区,这样就可以不改变其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从老年人自身角度看,这种方式比照机构养老方式可以避免让老人产生社会隔离感、被抛弃感、无助感和无用感。
2.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无疑增加了年轻人的养老负担,尤其是一些失能半失能老人子女已经是不堪重负。这种把老人白天送到日间照料中心,晚上接回家的“朝去夕归托养式”社会化安老养老模式,使其能够兼顾工作,又能够得到喘息休息的机会,同时,还能够消除其因为没有精力照顾父母而不得已选择送父母到养老院等机构养老而在心理产生“不孝”的罪恶感[2]。
3.受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影响,无论是老人还是其子女,都有一定的恋家思友情节,认为居家养老是最好的养老方式,所以,大都不愿离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设在社区内,能够满足老年人恋家思友的街坊情结,符合老人及其子女就近养老需求,能够让老年人有尊严地在熟悉的家居环境中养老,备受老年人及其家人的青睐。
4.社区日间照料室,通过建立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服务项目评估机制,为老人提供充满人文关怀切实所需的个性化服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兼有为老年人提供个人照顾、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以及就餐、教育、交友、社团、娱乐等主要功能,能够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个性化养老需求。其服务内容丰富多样,服务范围广泛、灵活度高,十分适合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5.该养老模式结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各自的优点,既避免了机构养老的生硬、远离原有生活环境的疏离感以及各种生活不便,又为老年人的子女减轻了照顾老人的身体和精神负担,使老人的子女自身的生活状况不受太大的影响,能够兼顾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某种程度上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二、“朝去夕归托养式”社会化安老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全国来看,多数地方都在探索依托社区的“朝去夕归托养式”社会化安老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正逐渐得到发展,但是,大都处于探索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需要关注:
1.多数地方主要社区大都设有日间照料室(中心),但是,日间照料室的开放范围十分有限,接受日间照料服务的老人主要局限于生活能够自理群体,而那些最需求接受托管服务的认知功能障碍、失能半失能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等生活受限老人没有接受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的机会。
2.一些地方的社区日间照料室(中心),从外表上看,硬件设施还不错,但是,一些照料室门锁紧闭,没有对外开放,搁置闲放,没有开展任何为老服务。有的虽然对外开放,但是充其量面对能够自理老人开展一些娱乐活动,类似于社区活动中心,服务范围狭窄,服务内容有限,不能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多元化安老养老需求。
3.从社区日间照料室(中心)实际运营情况分析,发现之所以存在资源闲置问题,主要是由于服务人员缺乏,特别是缺乏医疗护理专业人员。同时,操作人员配备不足,缺少人员经费支出,对服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无法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护理服务等;尚没有建立需求和服务评估机制,缺乏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方案。因此,不能根据不同老人自身实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三、“朝去夕归托养式”社会化安老养老模式发展路径
(一)构建“三社联动”管理模式
目前,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多采取由社区居委会对日间照料中心进行管理的传统模式,鉴于社区精力、资源、服务人员有限等现状,建议将这种模式转变为“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为支撑”的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共同参与的“三社联动”式经营管理模式。即在政府或民政局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由社区委托社会组织,通过购买社工项目化服务,经营日间照料室。
(二)探索多种运营模式
结合老年群体需求实际,抓住重点服务内容定位。如社会模式,提供就餐和日常活动辅助。医疗模式,即在社会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专业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特殊模式,为有特殊护理需求的如痴呆患者提供服务。尝试用社会资本或社区社会组织如老年人协会来管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
(三)推行“三工”参与服务模式
所谓“三工”式参与即专业社工、医务护工、爱心义工,根据自身特长和技能等优势共同参与社区日间照料的各种服务活动。
1.专业社工服务。专业社会工作作为服务社会、发展社会的专业和职业,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政府一方面可以在社区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让专业社工介入到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工作中。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指导下,帮助社区策划设计为老人服务方案,针对不同老人不同需求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工作方法开展服务,既能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提供专业对口就业领域,缓解就业压力,同时,还能促使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
2.医务护工服务。老年照料中心的医疗资源,是很多老人和其子女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日间照料中心应该配备一些常规性的医疗设备和医务护工,能够为老人提供常规性的医疗检查、健康护理、疾病康复等医疗服务。或者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可以与社区卫生中心开展合作,聘请专业医生定期到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进行义诊等医务服务。
3.爱心义工服务。引入义工服务方面可以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建立和实施时间储蓄(Time Bank)制度,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倡导社区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大、中学生参加社区服务,使社区内已有的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社工+护工+义工三工联动”可以发挥地方高校人才资源优势,在多方面满足老年人不同服务需求,解决发展“朝去夕归托养式”社会化安老养老模式人力资源配备不足问题。
(四)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实现服务的规范化
建立第三方监督和评估机制,充分评估老年人健康状况、自理能力和个人意愿,提供个体化的服务。在此基础上,动态评估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质量,促进日间照料中心规范、快速发展,逐步建立日间照料中心的评价体系,对老年人服务需求以及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服务质量进行全方位评估和监督,以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品质提升。监督方面,政府可以委托第三方通过问卷调查、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全面监督,淘汰达不到标准的服务机构。评估方面,一是建立老年人信息库,对老人的健康状况、自理能力、服务需求进行评估;二是对社区日间照料室提供的养老服务质量进行评估,以促进日间照料服务品质的提升,使日间照料服务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
——————————
参考文献:
〔1〕Elder care locator.Adult day care.Washington, D.C. :Eldercarelocator.(2012-04-13)[2013-06-10].http://www.eldercare.gov/Eldercare.NET/Public/Resources/Factsheets/Adult_Day_Care.aspx.
〔2〕陈鹏,刘宇,王敏.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开展状况及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3,(11):67.
〔3〕大庆养老服务已从“老有所养”逐渐走向“老有颐养”.黑龙江人民政府网.http://www.hlj.gov.cn/zwfb/system/2015/10/27/010746339.shtml.
〔4〕大庆已建120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室 覆盖率90%以上.大网.http://www.hlj.xinhuanet.com/wq/dq/2015-10/28/c_134758236.htm.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