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设计是文化体现和意识的表达

2016-05-14

车迷 2016年7期
关键词:套娃汽车设计

颜光明

资深媒体人著名汽车记者

从1985年就开始与汽车行业接触并从事新闻写作,曾先后对汽车业界重大事件做过深度报道。长期关注汽车行业的发展变化,并参与一些软课题的研究。

著有《轮上风流》、《大国汽车》等书。

严格地说,汽车设计是建立在功能需求上的“文化现象”,但本质则是“方式设计”。以此,改变或创造生活。但更多的是体现人的情感或精神层面的诉求,把功能需求演变为—种公共识别符号及个体价值的体现。

在本世纪即将到来之际,由国外权扇气车媒体发起的“世纪车”评选,历经几轮,最后花落福特T型车。几乎是无争议地给了这款带有马车造型的家庭轿车。理由很简单,这是一辆给美国人创造了全新生活,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推动社会进步的一款车。今天看来,这是非常简陋的设计,但在当时促进了汽车产业的形成,无意中充当了美国国家发展模式中的急先锋。其意义就在于,虽然汽车发明在德国,但落地则在美国。这就给人以启示,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汽车最初被认知是出于“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后又显现出改造社会、影响生活、输出文化、价值取向等功能,从形而下被异化为形而上,演变为意识形态的表达。不管承认和不承认,还是接受和不接受,汽车(不论怎么变化)以它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存在方式仍旧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如今,看到甲壳虫就会想到大众,也就会联想到这款车把德国带向富裕的神奇。同样,看到菲亚特小老鼠和雪铁龙2CV就会想到这两个国家对待生活的态度,把汽车引入了情感和审美的需求。此外还有日本的卡罗拉和韩国的小马等。

从这些车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大致理出汽车前时代发展的基本头绪:即汽车是—个比较容易表达集体愿景和个体欲望的器物,代表主流社会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商品。因此,这就不可避免地会打上不同个性的烙印,或叫风格。无论是夸张,还是含蓄,或是中庸,都将遵守“和而不同”的原则,耗尽才情和智慧为了求得存在感。

不过,从竞争的角度看,汽车设计很快就进入了“特征化”、“风格化”、“个性化”的识别竞赛。从豪华到普通,再从个性到改装,都被卷入“符号化”的漩涡,被品牌所绑架。最典型的就是近年来大家都在诟病大众“套娃”现象。很显然,这是厂商平台战略的结果,以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设计上采用了“套娃”方式,大量复制,这就造成了产品很难区隔的现象。也就是说,被固化的前脸成了一种标识。大众高层解释,这种设计是为了便于消费者和公众的辨识,不用看商标就能识别。但他们也承认,给外界雷同的产品形象事实上是在抹去产品的个性,趋于平庸,同样面临“和而不同”的挑战。不过,大众坦诚,要想改变前提必须格外谨慎。

其实,“套娃”就是“家族”设计的极端。这种做法带有尚未摆脱前工业化的色彩。事实上各汽车厂商都在效仿,比如丰田,汽车前脸的家族色彩也很浓厚。如果比对一下,都有相似之处,即便是同类车型因为市场定位的不同会做局部的调整。比如卡罗拉与雷凌,在风格上就有所区别。在外观设计上,前者很注重家庭用车,稳健而趋于中庸,后者就偏重于年轻和时尚,打的是运动牌。仔细看,还是有相同基因存在。这在欧美汽车厂商中也很普遍,他们强调基因传承,未必做得像大众那样极端,进行“套娃”设计,但是,他们会很含蓄地将品牌的基因植入到他们的设计当中。宝马的“双肾”设计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对此,我们可以从雷克萨斯近年来推出的车型当中不难发现其“纺锤”的前脸贯穿了所有新车型的设计,这就叫“家族”设计。尽管日本设计专家对雷克萨斯前脸设计提出了过于夸张的说法,但外观设计整体上还是较为收敛。不过,相较于过去,雷克萨斯想通过外观设计来改变人们对其保守的印象。这无论从NX,还是ES,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前脸都是相似的,只是车身在变化。所以,当NX以高颜值的巨幅广告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时,旨在表明设计的年轻和时尚,还请来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为GS代言等。

这是否是一种趋势?回答是肯定的。但未必提家族式设计的概念,而在设计中秉承品牌基因,这是每个汽车设计师必须首先牢记和考虑并修炼的事,否则很难通过,也未必认同,只是表达和呈现的方式不同罢了。比如,沃尔沃最近推出的XC90就有鲜明的家族式设计风格。其特征就是“雷神之锤”,并在XC60身上也能看到,在马路上有很高的识别率。这与雷克萨斯的“纺锤”特征是一致的。我曾与沃尔沃的设计师交流过。他们认为家族式设计并不等于墨守成规,关键是要有变化,但基因不能变,这对于品牌的纯真和文化的继承有很大关系。用中国式思维诠释,叫神似,未必具象,或拷贝不走样。

从这样的角度去看所有的经典车型,都有这种“家族设计的意识”,通过设计将风格转化为对品牌的认同,又要与众不同,彰显个性,提高识别率。但事实上,汽车设计同质化业已泛滥成灾,趋于世俗化,尤其是SUV的撞车现象尤为严重,要想突破确实存在难度。为杜绝模仿或抄袭,故有人提出了特征性设计,如“纺锤”和“雷神之锤”等倒是颇为有效,至少不易山寨,可以被记住,而且形象。

从“大嘴巴”设计的奥迪到“飞翼”设计的全新别克君越以及宝马未来百年概念车等,这些都是一种给人以记忆性和识别性的设计,关键是要有寓意,打通“神圣与世俗”这堵墙才能获得共鸣和自由,能够成为流传下去的经典。

显然,汽车设计不是靠想象和技巧及经验就能完成,尤其是当汽车进入后时代的今天它已是一种文化的自觉体现,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敏感和超前意识的产物。惟有如此,才能收获掌声和鲜花。

猜你喜欢

套娃汽车设计
Package Deal
套娃为什么被叫作“玛特罗什卡”
BUBA台灯设计
汽车的“出卖”
有种设计叫而专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3D 打印汽车等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
我的套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