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一:做一名讲故事的小说人

2016-05-14

民族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笨人才情文学创作

小说写作要不要讲故事?

我的回答是要讲故事。我的写作目标就是做好一个讲故事的小说人。

传统文学的滋养,让我选择了故事。我是从小生活在湘鄂交界的大山里,童年时代的文化娱乐生活跟那片土地一样贫瘠。除了老辈人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再就是从民间艺人那里听来的中国古代传统故事。虽然免不了忠孝节义、善恶相报的俗套,但这样的故事适合大众胃口,乐于让人接受,并且根深蒂固地留存在我的记忆里。到了学生时代,我所接触的主流文学教育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它要求作家让人物处于不断的行动中,通过外在行动刻画人物性格、书写人物命运,说到底还是绕不开故事。所以,故事成为我先天的文学滋养。当我开始小说写作的时候,我给自己的文学创作定位为十六个字:“故事有趣,语言有味,结构有形,人物有神。”我把故事是放在第一位的。许多老师和朋友读了我的小说后说我是个“会讲故事的人”。这就对了,我认为这样的评价和我的文学追求是同步的。

个人才情的制约,让我离不开故事。写作是需要才气和灵性的,而我是一个笨人。我非常敬畏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写作技巧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我也乐于接受它的某些文学观念,但是,我写不来那样的小说。我连怎样把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写好都很费劲,就谈不上把小说写得如何空灵和飘逸。作家朋友吴刘伟给自己的小说创作定位为“超低空飞行”。言下之意,是他的写作离开现实的土壤不能太远,但又想在一定的高度飞越。他成功了,写出了许多好作品。以他的才情,尚且只能“超低空飞行”,那么,我除了“贴地行走”就不敢有其他奢望了。每当我看到有人说小说不是讲故事时,我就感觉是在向我开炮。我的创作自信在这样的炮轰声里一次次被摧毁,让我感到无地自容,羞愧不已。

笨人有笨人的方法。我的方法就是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写好自己熟稔的故事。

工作环境的便利,让我拥有了故事。我从学校毕业后,当过农民,干过民办教师、个体工商户和乡广播员,后来供职于县公安局,长期从事公安宣传工作,接触到各种案例。这些经历让我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留存于记忆中的人和事总是和一个个传奇故事紧密相连。尤其是在公安机关20年,每天都泡在故事堆里。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这个职业要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打交道,生活的舞台上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传奇。创作来源于生活,我不可能违背基本的文学创作规律,丢掉自己的菜园子不理,而去到处寻找写作素材。因此,书写生活中的各种故事成为我的文学宿命。我的小说创作从一开始就注定与故事结缘。我的文学责任和使命就是要把这个特殊领域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讲给读者听。

实践也证明,这样的写作让我沾光讨巧,走了文学创作的捷径。人过三十不学艺,我在知天命之年开始学写小说,没时间走弯路,没精力瞎折腾。立足公安题材,我因为有在场体验,写起来比别人有优势。我要感谢生活,我的小说创作还会在故事的路子上走下去。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用文学的形式把故事讲好。

猜你喜欢

笨人才情文学创作
咏北京冬奥会健儿
观菊赏鹦有怀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尊重
柳枝词
笨人吃盐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只骗聪明人
只骗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