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炬学: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2016-05-14

民族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时代性弘扬命题

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这两句话,是对作家艺术家说的。这两句话,是两个不小的命题。是我们作家艺术家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先说“讲好中国故事”。这句话比较好理解,而且也比较好实行。作家们,主要是中国的作家们,只要生活在中国,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自然是中国的。因此写作自然是离不开中国。中国故事,是作家讲述的主要对象,这是题中之义。

但是我认为,题中之义也还是有讲究的。中国故事,落实到每个作家身上,则应该是作家自己生活的那一方水土的故事。“中国故事”其实是一个暗示,是一个笼统的说法,这个短语要求我们作家讲的故事,要具有地方性、时代性、民族性这三个特征。重庆的作家去讲述哈尔滨的故事,不是不可以,但会比较困难。要是你没有那样的生活,那就更困难。这就像中国的作家去讲述拉美国家的故事,去讲述欧洲那些国家的故事一样。同样,作为苗族的作家,要我去讲述鄂伦春族的故事,我也是难以胜任的。说穿了,“中国故事”,其实是作家自己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背景下的故事。暗含了作家必须面对的地方性、时代性和民族性这三个特征。换言之就是那句老话:写你自己熟悉的生活。

问题还没完结。“中国故事”前,有一个限定词:讲好。怎么算“讲好”?你讲了一个情节曲折生动催人泪下的故事,算不算好?你讲了一个情节离奇让人惊悚的故事,算不算好?你讲了一个平淡无奇却发人深思的故事算不算好?对生活进行了忠实再现的故事算不算好?对生活进行了抽象甚至倒置的故事算不算好?讴歌生活的故事算不算好?批判生活的故事算不算好?

所以我认为,这第一句话,讲好中国故事,核心在讲好上。故事既重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怎么讲的。讲好,是关键的关键。很难很难的。

再说“弘扬中国精神”。这个命题表面上看,好像也是很明白的,也是很好实行的。问题是,什么是“中国精神”?这个概念非常的广大无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不是中国精神?那么,以柔弱胜刚强、以退为进,是不是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不是中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不是中国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不是中国精神?那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不是中国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不是中国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不是中国精神?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不是中国精神?那么“和光同尘”是不是呢?无为而无不为,是不是中国精神?那么敢于担当勇于争先呢?以德报怨,是不是中国精神?那么寸土必争寸土不让呢?勤俭持家,吃苦耐劳,是不是中国精神?仁义礼智孝悌忠信,是不是中国精神?那么一度激励革命者的诗句“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呢?很多很多,不胜枚举。

那么,中国精神究竟是什么?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吗?或者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显然,“中国精神”,远远要大于这两个概念。我以为,“中国精神”包括的范围,涉及到所有的认知领域。既具有中国特性,又具有世界特性。也就是说,既有中华民族的属性,又有世界人类的共性和普世性。从宇宙观、人生观,到价值观、伦理观,都有中国精神在焉。

我想说明的是,我们对“中国精神”的理解、认知,将是复杂而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的。因此,要弘扬中国精神,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这个命题,涉及到的是作品的功用,是作家的责任问题。这个命题虽然很大,但确实是作家艺术家们应该担负的职责。

猜你喜欢

时代性弘扬命题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中国共产党党员质量标准演进研究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