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应谨防痰作怪

2016-05-14武树霞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水液脾虚养胃

武树霞

中医学中“痰”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来讲,泛指停留于体内任何部位,如脏腑、肌腠、四肢、经络等,无形可见。但临床有“痰”证的表现,如头晕目眩、呕恶、癫狂不识人,或生于体表无名肿物等,认为皆因痰作祟。狭义来讲,是指贮存于肺,咳之能出,有形有物可见,触之可及,听之有声的痰。黏稠者称为“痰”,清稀者称为“饮”,形态不同,但实质相同,所以通称为痰饮。痰饮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有关,有时还与某些外感或内伤的因素直接相关,如感受热邪、湿邪,过食肥甘厚味或血淤内停等。

痰饮一旦形成,可随气血流窜全身,外而皮肉筋骨,内而五脏六腑,从而产生不同的病变。痰饮致病可阻滞气血运行,易蒙蔽心神,致病广泛,病证多端。善防病保健者,对痰应有高度的警惕,宜做到无痰应预防,有痰必治疗,以起到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保健作用。

1.避外邪杜绝诱发痰饮之源

人体与自然息息相关,风雨寒湿等气候变化对痰的形成亦有影响。老年人肺脏易虚,若遇风寒可致肺失宣发,肺津凝聚成痰。脏腑、阴阳、气血皆趋虚衰,在多湿环境下可引起湿邪内侵,困阻脾阳,使水液不化而成痰饮。

所以,应做到顺应自然界四时气候、昼夜晨昏、地理环境等变化,采取相应保健措施,防止寒湿之邪伤及脾、肺二脏,杜绝生痰之源。

2.重饮食以免湿热生痰之患

机体热盛“火大”者,往往因热熬津液而生痰。饮食不节,经常过食酒肉、油腻、煎炸、辛辣之品,能助湿生痰。合理膳食对防止痰热、痰湿的产生有积极作用。根据中医理论,选择性凉味苦的食物,如梨、丝瓜、竹笋、金橘、杏仁、苦瓜等皆有清热燥湿化痰之功。牛肉、羊肉、鲫鱼、龙眼肉、胡桃肉、饴糖等湿热之品应少吃。

中医认为,机体过于肥胖与气虚生湿、生痰有关,并易引发冠心病、高血脂等疾病。为避免痰饮疾患,应适当减肥,节制饮食,少吃高糖、高脂食物,减少热量摄入。

3.补脾肾求中医以祛痰防疾

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之说。痰浊类疾病与脾虚而致水液代谢失常生痰有关,脾失健运是产生痰饮的主要原因。

因脾喜燥恶湿,故脾虚之人可选服香砂养胃丸或香砂六君子丸,以健脾养胃,气充则痰湿之邪无化生之地。古人云:“年高之人,正气不足,易患痰饮,究其根本,起于脾肾阳虚。”可应用八味肾气丸,补养而使痰饮自消。

痰饮作为一种致病因素,能引起多种疾病。老年人宜根据机体阴阳气血的变化,适当服些化痰药,以扫清体内的“定时炸弹”。二陈丸、消食化痰丸、顺气化痰丸、礞石滚痰丸、橘红丸等中成药能预防痰饮,可咨询医生结合个人身体情况辨证选用。

猜你喜欢

水液脾虚养胃
联用建中和胃汤与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畏寒型价值研究
背后七颠百病消
老人说,多吃猪肚可以养胃有道理吗? 辟谣:油腻的动物内脏才伤胃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喝粥真的养胃吗
养胃有什么方法
养胃非一碗白粥的事
小穴位 大健康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