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审计工作创新
2016-05-14詹志敏
詹志敏
【摘 要】大数据时代无论对于社会、组织还是个人,都是一次革命,一个巨大的挑战,一个重大的转型机遇和飞跃的契机。对审计工作无疑也是如此。而在审计工作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挖掘蕴藏在数据背后的宝贵信息,从而让财务数据开口“说话”,为审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审计;创新
一、大数据成为审计改革发展的新方向
(一)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新实践,必将推进审计理论与时俱进。在“数据即资源”已成为社会共识的环境下,审计作为权力制约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的审计实践中已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审计的重要性。各行各业源源不断产生的数据,改变了传统的审计查账模式。尽管目前对财务电子数据进行审计是必选操作,但财政、财务数据只是大数据的一部分。随着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监督工作过程中采集的财政、财务收支账本所能显现和包含的数据信息量已无法满足审计需求,因此扩大数据来源,开启数据通道,全面掌握政府各部门数据资源目录,并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远程监督、数据说话的新审计模式已成为必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丰富多彩的经济社会实践,通过信息交换、权能传递和功效联动等方式,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网络时空观、数据挖掘、系统集成以及多媒体等多种学科理论和技术思想深层次地植根于审计理论,刺激审计理论的变革和创新。
(二)审计客体内涵和外延的扩张,必将呼唤审计权力边界顺势突围。经济社会实践活动中,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实物流、资金流表现向无纸化、数字化和信息流的转变,业务处理和财务管理逐步实现自动化和网络化。例如国库集中支付后,除了预算指标、会计核算、集中支付等预算单位财务数据集中在财政部门外,政府各部门掌握的业务数据各自管理使用,数据割裂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变。特别是财政、社保、税务、工商、住房等部门数据种类多、体量大,但部门间的数据没有共享,各自为政,各为其主,数据的叠加效应难以实现。只有将分散在不同部门中的数据相互关联并进行深度挖掘分析,跟踪资金与关联业务的使用情况,揭示存在的问题,让每一笔财政资金的运用纳入审计“云端”守护,才能准确揭示存在的问题,评估相关政策实施的效果,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防患于未然,发挥审计“预警”功能。
(三)构建数据审计强化监督力度。将传统的现场审计作业流程改造优化为:了解调查,获取信息;采集数据,整理数据;进行数据转换、清理和验证;创建审计中间表;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审计重点;构建审计分析模型,分析数据;延伸落实,审计取证。数据分析成为审计作业的核心。信息技术还可以优化审计项目管理,如利用信息技术为审计项目管理内置一个标准的、符合质量要求的审计作业流程,用以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作业行为,使不同背景、不同水平的审计人员能够执行相同的审计动作。
二、大数据审计的具体应用
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数据分析创新审计思路和方法,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构建“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同时依托审计数据平台,综合利用财务与业务数据、历史与当前数据,开展跨行业、跨领域的数据分析,综合对比,深入挖掘,揭示深层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在反腐、改革中所发挥重要保障作用。
(一)大数据助推审计全覆盖。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必须创新审计方法,近年的大数据审计在对象上,做到纳入预算收支单位无遗漏,在内容上,做到涵盖单位或项目的全部财政收支无死角。特别是在公款支出、公款消费审计中,如果采用传统方法以往只能选择10余家预算单位进行抽审。而借助数字化审计手段,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
(二)大数据审计实现深度挖掘。我们以多级数据、部门之间数据分析为平台,利用大数据摸清资金“最后一公里”走向。加快与被审计单位数据实时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为大数据审计提供数据载体;要逐步建立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审计数据中心,构建审计管理、审计业务、审计方法和评价信息资源库,加快推进国家电子审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实现数据大集中。在涉农、科技资金专项审计中,横向通过企业项目、补助资金、参保人数、营业收入、税收缴纳情况的数据分析,以及企业获取不同项目的补助资金和补助总数,纵向利用市区财政之间的联动分析、末端跟踪等,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数据发现审计线索进行核查。分析发现企业多头申报项目、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在税收数据大集中审计,将地税与房产、国土部门的数据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应缴未缴、拖欠税款等问题。通过追回被骗取资金或补交税款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绩效,增加财政收入,强化追责问责力度。
(三)大数据审计推进制度完善。大数据审计不仅可以通过对相关领域长年累月形成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某种群体行为的共同特点,提示某种社会现象的潜在规律,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关键依据,同时还可以评估政府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而帮助政府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比如在对社会保障审计中利用社保各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出重复参保的现象;在廉租房审计中,通过车管所车辆、房产以及公积金缴费信息等跨部门数据的关联分析,发现不符合承租标准的人员。通过大数据关联分析,针对存在问题,督促部门完善制度,创新管理手段,推动政策不断完善,更好地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三、大数据审计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
(一)提供真实完整的数据信息。《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应根据审计工作需要,依法向审计机关提供与本单位本系统履行职责相关的电子数据信息和必要的技术文档。”审计结果能否客观公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审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完整齐备。只有各级部门提供原汁原味,反映业务全过程的电子数据,详细说明数据结构和管理流程,审计时问题才能找得准,问题才能早发现早纠正,防止重大经济风险的发生,从而真正发挥审计监督治理作用。
(二)加快理论创新,为大数据审计落地提供实践指南。要坚持实践上的“摸着石头过河”与理论上的“顶层设计”相结合,加强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在理论上对大数据审计的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审计职能与任务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构筑起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可用于解释和预测多种审计现象的审计理论。加强与国家信息化咨询委员会、公安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和国家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合作研讨,多角度、更准确地把握客观现实及政策约束;组建由学术界专家、审计研究人员和实务骨干组成的团队,承担把握前沿热点、规划审计思路等工作,为加快大数据审计实践提供操作指南。要制定大数据审计发展的长远规划,坚持把大数据审计作为国家审计发展的核心战略,从数据、制度、人才和技术等方面逐步积累基础资源,有计划、有步骤、长期不懈地坚持推进。要加大宣传,营造数据审计文化氛围,革新思想观念,树立正确数据观,建立基于全数据模式、从整体到局部的审计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