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志愿者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6-05-14王洁清
王洁清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群众性创建活动的重要力量,是公共文化服务中人力资源的重要补充。文章阐述了文化志愿者服务的含义、产生原因、社会意义及对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以进一步推进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推动文化事业的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志愿者服务;公共文化事业;文化素养;服务活动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180-0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国力不断增强,社会文化也得到了发展。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广大公民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享受文化意识的加强,文化志愿者的队伍正像滚雪球一样的铺开、壮大。许多地方相继出现了文化志愿者招募条例、出现了文化志愿者组织、建立了文化志愿者档案库,同时,文化志愿者的各种活动也在蓬勃地开展。文化志愿者作为公共文化单位的补充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文化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志愿者的含义
一般来说我们对志愿者的理解是付出了时间与精力,向需要帮助的人提供爱心帮助且不收取任何与物质相关的利益作为回报的人,也可以理解为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利用自身空余的时间向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和帮助,通俗来说就是义工或者是志工。志愿者是推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一大助力,也是人们融入社会大家庭的润滑剂,有了志愿者的精神,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就有了保障,缺失了志愿者精神,社会文明的发展必将遇到很大的阻力,更为严重的会让社会的进化倒退进而引起不必要的混乱。一般来说志愿者按照年龄以及服务的目的等方式分为很多种,而为了弘扬我国精神文化,提高人们的情操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的繁荣的志愿者就是文化志愿者。
二、文化志愿者产生的原因
文化志愿者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小康阶段,生活富裕、物产丰沛为文化志愿服务提供了物质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志愿服务的繁荣;人们对志愿精神推崇,以及先进事迹的传播,为从事文化志愿服务营造了氛围;人们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文化服务的需求,使文化志愿者逐渐走进人们生活;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认识的提升,使文化志愿服务成为个人丰富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总之,文化志愿者的出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当下历史阶段的结果,它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与需要,也反映了文化志愿者自身的需要,彰显了进入小康社会的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美好诉求和时代特点。
三、文化志愿者服务为公共文化服务注入新的动力
1.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壮大,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补充新生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单靠公共性文化机构的从业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文化志愿者便是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最好的补充力量。他们依靠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才华,参与管理公共文化设施,生产公共文化产品,提供文化咨询、文艺辅导,策划、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
2.文化志愿者服务深入基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文化部、中央文明办已经将文化志愿服务列入重要日程,组织引导文化志愿者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广大群众中广泛开展文艺演出、文化艺术知识普及教育、文化艺术技能辅导、文化展览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引导基层群众创造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以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全民文化素质的明显提升。
3.打造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品牌,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各地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在进一步完善、优化长期志愿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全力打造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在2012年12月4日召开的全国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会议上,38个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品牌都得到了表彰,其中既有活跃在基层、深受百姓喜爱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品牌,也有紧贴少数民族文化需求、远赴边疆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品牌。这些品牌化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4.文化志愿者服务精神的传播,带动全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文化志愿者在提供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同时也传递了友谊、信仰、团结、奉献的精神。他们不仅是文化大使,更承担着社会责任。如今,公共文化服务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深入基层的文化志愿者,更有利于促成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全民行动,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他们心中形成的那种自觉、自愿回馈社会的风气感染和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文化志愿者的队伍中来,带动全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
四、推进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开发不同的志愿者群。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需要更多的文化志愿者,而不同的文化志愿服务所需求的文化志愿者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开发志愿者时要根据不同服务类型来开发不同的文化志愿者,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开发学生志愿者、老年志愿者、明星志愿者以及网络文化志愿者。其中开发学生志愿者可以与当地的各个学院合作,让在校的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以及假期的时间参与到文化志愿服务当中,这在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之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而老年志愿者的开发主要是因为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开发老年志愿者不仅能够让老龄人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让他们不再感觉到孤独,还可以让老年人带动更多的老年人群体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这样在提升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更够丰富他们的生活品质。而开发明星志愿者主要是依靠他们的影响力以及感召力来带动更多的人们参与到文化志愿服务当中。开发网络文化志愿者主要是利用各种网络互动的阵地发布各种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消息,以此来展现文化志愿者们的精神面貌,进而吸引更多的人群加入到志愿者服务当中来。
2.不断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机制,使其纳入规范化、常态化管理。目前,文化志愿者流失率较高、人员构成单一、缺乏健全完善的志愿者管理体系以及志愿者服务下缺乏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等,不断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制度与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文化志愿服务进行法律支持、规范,对文化志愿服务的立法有助于提升公民对文化志愿服务的认知水平;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和引导,促使志愿者更好地提升服务水平。
3.建立文化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促进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健康发展。文化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极易受到侵害。为了提高文化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应该建立文化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支持、肯定文化志愿工作,对志愿者绩效进行评估,对优秀志愿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同时,进一步探索文化志愿服务的自身特点与内在规律,逐步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志愿者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促进文化志愿事业健康发展。
4.加强对文化志愿者的培训和辅导,确保文化志愿者的服务质量。文化志愿服务涉及的面很广,需要懂得多方面的知识,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公共文化机构阵地活动管理知识、广场文化活动管理知识、图书管理和借阅知识、知识共享工程知识、博物馆管理和讲解知识、音响使用知识、文化活动的策划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文化政策法规知识等等。文化部门可以根据自愿者的素质情况以及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从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管理能力、文化素质、服务能力等方面,对文化志愿者进行相应的培训,从而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文化志愿者队伍。
5.丰富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方式,推进文化志愿者服务品牌建设。文化志愿服务品牌要在提升文化服务品位、创新文化服务形式上做文章。善于挖掘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志愿品牌,努力使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成为当地主流文化和时尚文化的一部分,并自觉担当起公共文化服务的重任。
五、结语
总之,加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拓宽文化实践的视野,推进文化服务、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志愿者的重要性,并加强领导,切实加强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才华,以扎实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让文化志愿服务进一步充分发挥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珊.谈文化志愿者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中国民族博览,2015(20).
[2]方文.试论文化志愿者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4(4Z).
[3]何思清.浅谈文化志愿者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