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美·平常美·社会美·人文美
2016-05-14郭吉兴
郭吉兴
摘要:六集系列纪录片《光阴大连》因为真实而唯美地记录了大连的百年变迁而享誉于广大观众。还原市民记忆的真实美,体现市民情结的平常美,呈现市民精神的社会美,展示市民凝聚力的人文美,是《光阴大连》的美学意义之所在。
关键词:《光阴大连》 美学意义 纪录片
电视媒体的纪录片记录城乡的历史变化并不罕见。为了使节目更具美感,记者需要运用一点美学手法,在摄制六集电视系列纪录片《光阴大连》时,笔者和同事做了一点尝试,受众反映很好。本文试从纪录片的真实美、平常美、社会美、人文美四个方面,来分析探讨《光阴大连》的美学意义。
还原市民记忆的真实美
记录真实的环境,真实的事件永远都是电视纪录片的魅力所在。在《光阴大连》中,以环境优美、建筑别致著称的太阳沟、桃源、桥北、青泥洼桥、青泥河畔、复州城,一个个充满历史记忆的地点缓缓地向受众展开。大连的这些地标建筑都是有历史的,用现代建筑技术美的标准衡量也毫不逊色,所以游客乃至一些建筑专家把大连称作“建筑博物馆”。无论是在《青泥洼桥市井图》中,还是在《青泥河畔思乡园》以及另外的四集纪录片中,都可以看到一张张关于大连的老照片。从日伪到沙俄时期,每一个时期都会出现相应的老照片,帮助受众回到历史的时空里深刻体会,展示了老大连最真实最美的一面。
青泥洼桥如今是大连最繁华的一片市区,而作为便利通行的桥梁早已罕有人知,这次纪录片以寻找桥的视角为主要线索。最早的青泥洼桥是俄国侵占时期的一座木桥,只能找到一帧老照片,日本侵占时期的青泥洼桥是一座石桥,解放后青泥洼桥已经多次改造扩建成为大连港、大连站与腹地沟通的多线铁路桥。伴随每一次改变都是青泥桥的重建,而每一次重建都印刻了老大连曾经发生过的最真实的变化,时代的变迁让人们感怀万千,让人们对大连历史的美产生另一种感受。
体现市民情结的平常美
平常美是电视纪录片中最常态的一种美,这种美多取材于身边普通人的生活,但当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情境被一一搬到电视纪录片中时却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同时也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在《青泥河畔思乡园》一集中,创作者从劳动公园的前身到劳动公园建成的往事中娓娓道来,从老照片里的青泥河、荷花池和虎溪桥的记忆中慢慢诉说。我们知道,在那个物料匮乏的年代,照相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很多大连人都在劳动公园留下了珍贵的记忆,特别是荷花池和虎溪桥,几乎所有的留影都离不开这两处景点。
邵春香是一个老大连人,1979年她作为下乡青年第一次回到大连就在劳动公园的荷花池留下了影像。时过境迁,曾经风华正茂的女孩如今已年过半百,老照片里的那块大石头依然默默地伫立着,在迎来送往中被无数大连人铭记。很多大连人是和劳动公园一起成长的。片中,高泉的童年就是在劳动公园里度过的,高泉的父亲时任大连少年宫的美术老师,喜欢拍照。高泉五岁时,父亲在荷花池畔给他拍了一张照片。四十年后,照片里的孩子早已长大成人,而当年拍照的老父亲却已不在,留下的只有生命中曾有过的暖暖温情。有的人在这里长大,恋爱、约会、散步,所有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情都在劳动公园里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看看曾经坐过的石凳,走过的河畔,往昔的一切都恍如昨日。《光阴大连》通过劳动公园,在人们生活中再也平常不过的地方,展现了它最质朴、最平常的美,温暖了一代又一代大连人。
纪录片虽然不是艺术创作,但其对现实生活的客观记录也应该选择包含让受众得到视听感官刺激和快感的内容,让受众看到纪录片中的美、丑、悲、喜、崇高与雄伟等这些美的表现形态,从而作为审美主体在情感方面对美有共同的认识。大众生活有大量寻常百姓生活的生动新鲜的细枝末节,有极为普通的群众生活境况的原生态,其中并不缺乏审美思想的光辉,蕴含崇高和优美,这就是记录平常美的作品社会价值所在。媒体以人为本,就要注意大多数受众平常中的不平常之处,给以不平常的重视和真实的纪录。
呈现市民精神的社会美
当人们体会到了片中老大连的平常美,人们会更加深入地体会这部片子的社会美。社会美是体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或是社会实践中的一种美,是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和现象呈现的美,与自然美合称现实美,包括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等。它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因此人的美在社会美中占有中心地位。社会成员之间互爱互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重要的特征。
大连的劳动公园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两万五千名大连市民集体义务劳动修建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劳动公园的大门也多次修葺,但是关于修建劳动公园的历史已深深地印在了老大连人的心里。记录这段往事可以让下一代更好地去了解大连的人文历史,共同的、集体的创造是一段深刻的经历,使得每一个大连人都为此骄傲。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媒体要为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记录一座城,不单纯是历史教科书呈现的样子,还是生活在这座城里的人们记忆中的城市模样。”这是纪录片《光阴大连》导演刘日中最初的想法。导演希望通过拍摄来留住和记住老大连,利用反映大连社会美的作品,凝结、鼓舞广大受众的心气和激情,为我们共同书写的大连历史续写新的光辉篇章。
展示市民凝聚力的人文美
纪录片必须把人文价值放在重要地位,体现人文美。《光阴大连》不仅展示了大连市发展进程中最真实最平常的美,在这些细节的背后它又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发掘出快速城市化的浪潮中被淹没的价值,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很多时候,在弥漫着雾气的城市里,我们万般无奈地身处在千篇一律的建筑群中,我们看到很多建筑也都丧失了关于美的思考。在权力的蛮横和资本的傲慢中不停地制造肤浅的华贵,昔日各色各样的建筑物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我们所有人都在面临着故乡沦落的真命题。
《光阴大连》里的太阳沟、青泥洼桥纵然在历史的大潮中几经易名,但大连人记住的依然是它们带着乡土气息的名字。多年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外观早已失去了故乡的气息。作家冉云飞在书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思考,“试问,谁的故乡不在沦落?”如今的大连是快速现代化发展后的样貌,我们早已不记得她当年的模样,只能在那些斑驳的老照片中暗暗缅怀。尽管这样,《光阴大连》还是尽量体现其对人文美的追求与展现,包括人类生存方式的奇迹给人以人文奇美之感。海滨山水的怡静,大海恩赐的特殊环境,奔放的性格,当年这一块土地接纳数不清的闯关东的“海南丢”(指闯关东后祖籍是山东的大连人),近些年又接纳许多走南闯北的各地以及异国的移民、客商。他们和谐相处,构成大连人文美的世界。这部纪录片始终坚持传播正能量,展示市民凝聚力的人文美。(作者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钟大年,朱 冰:《纪录是一种态度》,《现代传播》,2006(2)。
2.范文德:《电视纪实作品的人文思想》,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3.史可杨:《影视传播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