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独来独往的孩子李跃儿

2016-05-14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6年8期
关键词:佳佳毛巾积木

我不要她的帮助

中午吃饭前,我在洗手池旁看到了这样一幕。

小朋友们排队洗手,准备吃午饭。5岁的萌萌落在队伍最后面,跟着大家洗完手后,杵在水池前一动不动,并没有随小朋友们一起移动到饭厅。

“萌萌,你是不是要这个?”这时,站在她旁边的佳佳递给她一块毛巾。

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萌萌转头看了一眼佳佳。佳佳将毛巾递到萌萌面前,冲她微笑,可萌萌好像没看到一样,并没有伸手去接。

看萌萌没理她,佳佳急了,把毛巾递得更近一些。

萌萌看了一眼佳佳,又看了一眼毛巾,似乎在犹豫要不要接过来。最后她垂下头,甩了甩手,在衣服上抹了抹,对佳佳说:“不需要了。”最后也没接过佳佳递来的毛巾。

看到这一幕,我走了过去问萌萌:“萌萌,佳佳是想帮助你,你知道吗?”

萌萌不说话。

我接着问:“萌萌,你为什么不接受佳佳的帮助呢?”

萌萌还是不说话。

看来,我得换一个问法。“萌萌,如果有人帮助你,不管你接不接受,都需要说谢谢,这是礼貌,明白吗?”

“我不需要她的帮助。”萌萌终于开口说话了,“别人帮助都是有目的的。”

天啊,这是一个5岁孩子说的话吗?我以为她不接受别人的帮助,是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没想到是这个原因,这么小的孩子防备心竟然这么重!

第二天,我看到萌萌一个人玩陶泥,别的小朋友邀请她和大家一起玩儿,萌萌对他们充耳不闻。有个小朋友请求萌萌帮她拿一块积木,也被萌萌拒绝了:“你不会自己拿吗?怎么这么麻烦!”萌萌似乎不愿与人合作,不愿帮助他人,也不愿向别人求助,喜欢自己一个人独自工作。

一般来说,5岁的孩子正处在渴望交友的阶段,也开始适应群体,慢慢地在群体中培养合作意识,愿意表达沟通交流,乐于和他人合作。萌萌显然比其他孩子要冷漠,甚至排斥和别人的合作。我很担心萌萌这样下去,会没有人愿意和她做朋友,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我和萌萌妈通了电话,约个时间到萌萌家做家访。

没有温度的家庭

初次到萌萌家,这个家的环境和我预想的差不多,没有生机,显得有些死气沉沉。我告诉他们不需要招待我,就按照家里平常的样子,做自己的事情。萌萌爸一直在屋里玩游戏,萌萌妈在厨房准备晚餐,萌萌自己在客厅搭积木。我惊奇地发现,这3个人竟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零沟通、零互动,家里出奇的安静。

直到萌萌妈准备好晚餐,喊了一句“吃饭了”,大家才开始有了反应,停下手里的事情向餐厅移动。我默默舒了口气,觉得这种压抑冷清的氛围终于可以打破了,可结果并不是这样。聚到饭厅里的3个人仍然没有交流、没有合作,萌萌自己在椅子上坐好,萌萌爸也坐在椅子上,没有丝毫要帮萌萌妈端菜的意思。萌萌妈一个人盛好饭菜端上桌,拿来碗筷,然后一家3口默默地吃晚饭,还是一点儿沟通都没有!

这种氛围我见所未见,实在是太诡异了!

吃完晚饭,我实在受不了冷冰冰的气氛,开口提议说:“萌萌爸,您看萌萌妈准备饭菜已经很辛苦了,您要不要帮她刷个碗?”还没等萌萌爸开口,萌萌妈条件反射般接口说:“不需要他,我自己就行。”我顿时有些尴尬,看了萌萌爸一眼,示意他还是搭把手,可萌萌爸放下饭碗就退出客厅,坐到沙发上去了。

我只好自己撸起袖子,帮萌萌妈把剩菜和碗筷都拿到厨房,来回几次后,萌萌爸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又回到餐厅,接手了我的工作,还主动提出要刷碗。萌萌妈看了他一眼,没有拒绝,只是站在萌萌爸身后。

这对夫妻终于有了互动!我正为这温馨的一幕有些欣喜,很快,现实又打击了我。“洗洁精放太多了”“水开这么大,多浪费啊”“你看这刷完的碗,碗底还有油呢”“行了,你靠一边吧,不用你了,这么点儿事都做不好”,萌萌妈对于丈夫的帮忙,没有丝毫感动和感谢,只有责骂和怪罪。

萌萌爸心安理得地放下手中的碗筷,那表情就像在说:看吧,我就知道是这样。对于妻子的责备,他好像已经习惯了。

晚饭后,我提议萌萌爸妈和萌萌一起玩积木。萌萌爸立即显得有些为难:“孩子一个人玩就行了,她自己也能玩儿得很好。”我试着问萌萌的意思,萌萌虽然不愿和小朋友合作,但并不拒绝爸妈,还有我这个“新朋友”,她点了点头说:“爸爸妈妈一起。”于是我就看到了这样一幕,孩子一个人搭着,萌萌爸妈在旁边各搭各的,大家都不说话。我帮萌萌拿积木,试图增进互动。很快萌萌搭出来一个尖尖的小房顶,叫爸爸看,萌萌爸看了一眼似乎有些不屑,没有任何话语。萌萌又叫妈妈看,妈妈说:“看你搭得这是什么,都多大了,搭个积木都搭不完整。”萌萌没再说话了,她用求助式的眼神转向我,我说道:“哇,尖尖的房顶像小矮人的家一样!”得到回馈的萌萌顿时开心起来。

等到萌萌又沉浸在游戏中后,我们几个大人撤了出来,开始了和萌萌爸妈之间的谈话。

为家庭点燃互助互爱的火

我和萌萌爸妈走到对面沙发坐下,十分严肃地对他们说:“萌萌爸妈,实话跟你们说,我到这么多孩子家里做家访,你们家是让我觉得最冰冷、最没有温度的家,家庭成员之间没有沟通、没有帮助,仅有的言语也是责备。你们觉得,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心智会健康吗?”

萌萌爸妈一听,有点儿紧张了:“是不是萌萌在班里出什么事了?”我把这几天观察到的萌萌的情况详详细细地描述了一遍,还拿出手机,找到一张照片给萌萌爸妈看。照片里,萌萌一个人在玩陶泥,而一旁较远处是一帮小朋友聚在一起开心地笑。萌萌爸妈显然有所触动,萌萌爸皱着眉,而萌萌妈已经开始抹眼泪。“萌萌在班级里已经被孤立了,她快没有朋友了。”我特意强调了萌萌在班里的处境,萌萌妈听到这句话,开始崩溃大哭。

看到萌萌妈哭了,我有些心软,看来还不是没有转机。我又问:“萌萌对我说,别人帮助自己都是有目的的,这句话是你们说的吗?”萌萌妈点点头:“是我教她的,外面坏人太多,我怕她分不清好人坏人,轻易相信别人。”

“可是萌萌却错误理解了这句话,拒绝了小朋友的好意,她并不知道小朋友只是想帮助她。”

“那我们该怎么做,大李老师?”萌萌爸妈向我求助。

“首先你们要学会彼此关爱,彼此照顾,让这个家有点儿温度。”我指出萌萌爸妈平时在家的互动太少了,也没有互动的技巧,给孩子做了错误的示范。所以爸爸妈妈首先要改善他们之间互动的模式,让孩子看到并学习和他人沟通的技巧。帮助孩子先从父母做起,父母改变了,孩子也会随之有变化。

“我给你们布置一个作业,你们需要共同合作解决10件事,并记录下来。”

萌萌爸妈边听边记,决定立马尝试。他们列出了10项需要一同完成的任务,并承诺每完成一项,就给对方一个爱的抱抱和亲亲,不再指责和埋怨对方。于是,夫妻之间的交流讨论逐渐变多,有爱的互动也越来越多,孩子逐渐被感染到,看到父母恩爱,萌萌也很开心。

这天,萌萌爸妈陪萌萌玩积木。“萌萌,你想搭什么?我们一起玩好不好?”萌萌爸问。萌萌开心地鼓掌,把所有装积木的箱子都找出来,将积木一股脑儿都倒在地板上。萌萌这次依然搭了尖尖的屋顶,担心父母责怪,小脸有些紧张。萌萌妈温柔地说:“萌萌大胆搭吧,不管搭什么都是你自己的想法。”萌萌开始放松了一点,并且之后萌萌每次和他们互动,都得到了爸妈的表扬:“萌萌,我发现你越来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而且会请求帮助了。”在这个过程中,萌萌爸妈也经常提出好的建议:“萌萌,我需要你的帮助,你可以帮我吗?”

萌萌在班里也开始变得活跃,慢慢地和小朋友有了互动。她开始理解小朋友施以援手时的好意,并懂得表达感谢,还学会主动关心别人,对别人的求助也乐意提供帮助。我欣喜地看着这个孩子的改变,她终于能够融入群体,并有了几个特别要好的朋友。

猜你喜欢

佳佳毛巾积木
堆积木
欢乐的歌
南瓜灯
我的校园
选择
推理:大毛巾,小毛巾
洗毛巾
怎样使毛巾变软
有趣的积木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