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个人心里都有病,不要对心理咨询抱有羞耻感

2016-05-14武志红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6年8期
关键词:羞耻感中国式心理咨询

北大心理学系研究生毕业的武志红在心理咨询行业中属于科班出身,但他却从没有把自己定位为学院派,而是一直在运用专业知识和心理学理论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析中国家庭中存在的一些独特现象。

《为什么家会伤人》《为什么爱会伤人》等一系列作品,撕开了很多家庭温情脉脉的假象,也让很多人意识到自己的痛苦究竟从何而来,当然更为他吸引了人数众多的粉丝。

“爱只会导致好的结果,而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

“每一种心理的痛苦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有无数方式降低痛苦,逃避痛苦,但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种:直面痛苦,认识痛苦的意义,领悟到问题的来源,并由此成长。”

朋友圈和网络中广泛流传着武志红的心理学金句,他成了中国最接地气、广受欢迎的心理专家及心理畅销书作家。

他喜欢用“中国式”这三个字做标签来定义他发现的问题,比如中国式好人、中国式婚姻、中国式父母。在谈到情感模式时,武志红说:“中国人的情感模式普遍都是在找妈。男人找老婆就是在找妈,只要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觉得自己像小孩儿,那他就一定被收服了。女人同样也是如此,她们渴望宽厚无私的爱和照料。这种心态的失衡也导致了很多人走进婚姻,却无法正确应对婚姻问题。”

追根溯源,武志红用客体理论来解释中国人之所以解决不好自己的亲密关系问题,是由于在婴儿期没处理好母婴关系问题。“中国父母有一个十分陈旧的观念,认为孩子小的时候怎么对待他都无所谓,越大就越应该重视、尊重他。声称最重视孩子的中国父母,实际是最容易忽略孩子的。婴幼儿时期不亲密,长大后又瞎亲密,处理不好爱与自由的关系。人们成年后的很多问题的根源都来自这个阶段。”

说到中国人最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武志红毫不犹豫地说出了“面子问题”。他认为中国人从小被教育要“听话”,长大后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团和气”,这让我们困于其中,很难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而心理咨询能做到的,就是帮助大家摘下沉重的“面具”,逐步找回内心真实的感受。

之所以有这么深刻的分析,是因为武志红从没有把自己置身事外,在他的文章中,我们常常看到他拿着“手术刀”解剖自己、解剖自己的家庭。他承认自己也会有心理问题,因此,他大胆抛出“看心理医生没有错,每个人心里都有病”的宣言,他告诉人们“不要对心理咨询抱有羞耻感”。这句话说出了当下国人对心理治疗的误区,同时也指出了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瓶颈,引发了业内广泛认同。

目前武志红在北京、上海、广州成立了工作室,他希望做更多的事情来促进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除了招募资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人们提供咨询服务,还会给很多在校的心理学专业学生学习、锻炼的机会。“我很羡慕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生在资讯如此发达的时代,心理学知识和学习机会有很多,这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这也是武志红从业多年的遗憾,他说:“我很后悔自己在上学期间没能再多看些书,多消化些知识,也缺少更多的实操性训练。虽然我是在北大心理学系读到了研究生,但仍觉得自己30岁以前跟心理学真实的接触太少,没有做过大量的咨询个案,这对一名心理咨询师来说是种缺失。”

“一名心理咨询师没有经历过大量的实操训练和个案分析,拥有再精进的专业理论也是纸上谈兵,这无法真正帮助别人。”武志红认真地说。

猜你喜欢

羞耻感中国式心理咨询
人的羞耻感从哪儿来
中国式民主
“暴怒”的背后,原来是“羞耻”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你永远不可能通过羞耻去真正改变一个人
心理咨询不简单
另类行为
陷入羞耻感泥潭的高二女生
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