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求新成为一种习惯

2016-05-14梅晴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思考力时时尝试

梅晴

第一次作为嘉宾参与这样大型的全国作文教学研讨会,我只觉得世界太大,风景太多,目不暇接。作为一个学习者,我仔细聆听每一位做课嘉宾思想的声音,用心体会组织者每一步设计的良苦用心,受益良多!时时都有新的观念让我激动,帮助自己认可平时的想法和做法,坚定自己的信心;时时都有新的做法让我倍受启发,鼓励自己和伙伴们继续努力寻找新的路径;时时都有新的探索让我也萌生新的思考,冷静面对每一种尝试和探索,探寻创新背后应该守住的根。确实不虚此行!

关于“三新”之“新”,会长黄厚江先生如是说:“新”就是“守正创新”。守正,是尊重写作规律,尊重作文教学的规律;创新,就是活跃我们的思想,不断探索新的路径,不断尝试丰富多样的形式。值得庆幸的是,有了这样的引领,“创新”没有变成盲目的创新;值得敬重的是,有了这样的引领,“创新”能以一种客观的态度示人。所以,我们在研讨会上听到的报告、和学生们一起体验的实践课、参与的论坛分享,都将“守正”作为根,“创新”作为枝叶花果呈现在听众面前,期望在新的探索中呈现新的思想。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不忘初心又不断进步的态度。这也是这次大会能给予教师们的最好的营养。

然而,对待“新”,如何摆正自己的“心”,却不是容易做到的。在会议的交流互动、论坛争鸣中,在对探索实践课的评价、质疑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口中喊出“创新”是轻松的,真正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教师的观念更新却并不轻松。我想这也许正是一个契机——我们得认真思考如何在行动上真正做到“求新”,才能让“求新”成为一种习惯。

一、“求新”须跟上时代的节奏,让大脑保持更新状态

“新”,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间哪有绝对的“新”呢?只有在与旧的、老的东西的对比中,“新”的意义才能得以体现。所以这个意义上,“新”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时间的推移、情境的变化,新的会变老变旧,更新的会层出不穷。这就更需要教师要拥有一颗“善变”的心,能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

世事在更新,每天不一样。每天发生的新的事件都能够成为我们教学的资源,教师如何思考问题,学生就会如何跟进与模仿。黄厚江先生在“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及其实现的路径”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自由的写作就是让学生在生活的海洋里,培养对生活的关注,用好日常生活,培养写作的意识,在小事件中提炼生活感受。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率先垂范。一个大脑处于更新状态的教师,时时关注生活,时时在思考,及时与学生分享,他带出的学生自然也会是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的。

也只有把自己放在生活的海洋里,不断地学习,才能让自己的大脑处于更新状态,适应时代需要,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许我们有很多教学的套路与方法,但如果已经跟不上时代,跟不上学生的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要果断更新。正从年轻走向年老的教师,特别要学会更新,更新观念、更新看世界的眼光、更新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正处于年轻状态的,要保持新鲜,保持对社会生活的敏感,保持对生活的爱心、童心,保持思考生活的状态,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与生活水乳交融。

二、求新须从发现问题开始,给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

作文教学中的“求新”其实都是从给予学生的需要出发的。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尝试一些有别于以往的做法,这就是 “求新”。

这次研讨会上,“童话续写”一课的尝试,正是金戈老师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缺少思考力而设计的。“童话写的是一种可能”—— 恰恰是现实的介入。也只有现实的介入,才使童话具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不然为什么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会有那样的魔力呢?这也是培养学生思考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从读懂作者的思维方式,到借助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教给学生的是一种终身受用的能力。这样的新探索,也许有一堂课时间不够用的局限性,但掩盖不了设计者在对学生思考力培养方面的光华。也许我们更应该赞赏的是教师基于学生需要而进行的大胆尝试。

解决同一个问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不同课堂里所用的方法会不一样,这也是根据学生的需要而进行的创新。学生在更新,当我们发现三年一轮,学生有大不同的时候,我们所用的方法又要发生相应的改变。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教师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行为总是处于一种“求新”的状态。

三、求新须从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出发,给学生们最具体的指导

作文教学在“守正”的路上,从未忘记过给学生最需要的帮助;而在“求新”的路上,是要根据个体的需要来给予最具体的指导,这样的帮助才会更有效。

袁源老师在“变‘随笔为‘妙笔”的报告中,就给了我们最好的探索新路径。让学生从平凡的生活细节入手,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生活,去体察每个学生写作进步的细节,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需求,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地方给予最具体的指导。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生命个体,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个全新的挑战,“求新”—— 基于个体的需要来设计和实施,才是最有效的。所有方法的总结,都来源于这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案例,产生于这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

谭蜀娥老师的课“做一个文艺的‘吃货”同样是有意义的探索,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吃食入手,细细探寻将味道写细、将故事写活的过程,是对每个学生个体生命体验的最好尊重,看似没花很长时间,实则花了很大的气力—— 让学生架起了从感官体验到心灵体验的桥梁。带着真情的写作是值得尊重的尝试,也是学生难以忘怀的写作经历。“求新”并不在于形式的新颖,而在于教师观念的更新,给学生最入心最体贴的帮助。

求新之情,情切切;求新之路,路漫漫……

所幸,在“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的倡导下,我们已经行进在“求新”的路上,只是还需要每一个语文人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能不断地突破自我,不断地更新观念,去尝试做一些真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有利于表达能力提高的新探索。

让“求新”成为一种习惯,不必畏惧不同的看法,只要是走在“守正”的路上,怎样“求新”都是有意义的。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430000)

猜你喜欢

思考力时时尝试
“我时时被中国运动员激励着”
都市度假屋
时时可学,处处能学
导数时时用,“忽视致误”防
Logic Dots
Logic Dots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