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触摸夏天
2016-05-14施淑群
施淑群
【设计思想】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暑假中的每一天,我们都经历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感受着属于自己的酸甜苦辣、快乐悲伤。如果把这些丰富的体验真实细致地表现出来,就是动人的文章。因此,要写出优秀的文章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只有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有所收益。所以,我让学生了解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重要性,并且要求他们不只用眼睛看,而是用耳朵听,还要动脑筋想,用心去发现,用情去体会。
课件展示夏天的情景,师生共同找寻夏季的诗句与词语,同时把夏季有关的资料(名家作品及以前学生的美文)引入课堂,进行认真地朗读、认真的品评,感受夏季独有的特点。同龄学生的作品,更能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热情,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面比较狭窄,平时很少读到描写夏季风景人物的文章,写作水平普遍低下,但生长在农村的他们,对夏天有很深的生活体验的,只要他们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是可以写出独特的夏日的。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引下归纳写景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3.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
1.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导入,出示夏日图片并聆听夏日声音。
2.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地说出自己对夏日景色的独特感受。
3.教师加以肯定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1)写景时应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借景抒情,这样才能使景物活起来。切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要突出主体,可以采用点面结合和烘托、衬托的手法;
(2)写景物时还可采用远景、近景、特写镜头这些拍电影的 手法;
(3)对于动词或形容词应字斟句酌,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词语。
师生共同在黑板上归纳写景方法: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使景物描写有声有色,鲜活生动。动用联想、动静结合和各种修辞手法,还要注意写作顺序等。
4.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1分钟内说出与夏季相关的词语和诗句,比一比哪组说得多?
5.下发描写夏季的名家作品和历届写得较好的学生作品,师生共同反复朗读并让学生谈感受。
附学生佳作展示
我眼中的夏夜
初三九(6)班 单 阳
夏,与苦涩、疲倦一同来了。
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我被午夜混浊的空气扼着脖子缓不过气来。一睁眼,一点一丝的夜的气息从四周迎来。依稀看见房间内一成不变的摆设。只是,摸一摸后背,潮湿的,似一个洞将体内的液体倾倒于我略微蜷缩的脊背上。
一个激灵,我浑身打了个寒战,随之一个喷嚏。而仅仅是这样的一个举动,我便已能察觉身上的某个部分被抽空,眨眼间空虚无物。把身体靠在后背上,做着深呼吸,一吐一吸,似能听到分子相互接触的声息。闭上眼睛,用手轻轻寻觅着玩偶,然后,猛地一用力,把它拉到胸前,紧紧贴着我的身体。不想睁开眼睛,不想凝视夜间飞舞的蚊子和尘埃,可是那睫毛的抖动却一次次地挑逗着我,眼眶涩得蓦地睁开。而迎接我的只是一双空洞无神的“眼睛”,却又不能称其为眼睛。看着它宁静的“眼睛”,心口突然停了一拍,而在这一拍之间,我把手覆在玩偶的背上。那是绒毛独有的触感:温暖。它不同于人类,会在不同时刻充满潮湿,带着浑身的罪恶自深渊攀爬至上。抖了抖上衣,想把背上那团润湿不安的汗渍拉至皮肤所无法接触的地方。在这一间隙,夜的阴冷从房间的各个角落向我的颈部涌来,阴冷、惨淡,在与我的肌肤相融时,一次次遭到我的皮肤的排斥。而越是这样,它们就越多地与我的身体融合,悄无声息。两手握在一起,竟发觉它们如没有任何“生命”迹象,僵硬地、枯直地接在我瘦弱的手臂上。
这个夏夜竟如此漫长,幸而有了它的陪伴才不至于如此难熬。
(浙江省慈溪市沧田中学;3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