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节起伏有致
2016-05-14沈国华
沈国华
【教学目标】
1.叙事要让情节起伏有致。
2.会用一些技巧: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3.技巧为目的服务,更加突出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个富贵人家的老太太做寿,子孙们请来唐伯虎来为她题诗。全家老少及亲朋好友都围着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顿时在座的人都大惊失色;诗人笔锋一转接着写: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转怒为喜,大声喝彩;不料他又冒出一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儿孙惊怒;但他马上又写:偷得寿桃献至亲,于是大家齐声叫好!
短短四句话,一会儿让人惊,一会儿让人怒,一会儿又让人喜,何以如此扣人心弦呢?只因唐伯虎写诗一波三折,吊足了人们的胃口。我们写文章也要这样,“文似看山不喜平”,叙事的时候平铺直叙,一马平川,就没看头。只有尺水兴波,波澜起伏,才会引人入胜。
二、课文示例
师:很多课文是我们学习写作的范例。我们来看《散步》一文,先请同学们自由地阅读,找出文章的波澜起伏处。
(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
交流:我们要去散步——母亲不愿去——母亲愿意去——分歧——“我”拿主意走大路——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我”和妻子背起老人和孩子。
师:大家能从这些起伏里看出它们的共同 点吗?
(生沉默)
师:我们看,本来要这么办了,但是,忽然来了一个意外,所以说,这些事儿都是——
生:意料之外。
师:虽说是意外,但是,所发生的事情,又是我们可以理解的,是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所以说,又在——
生:情理之中。
(屏显)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师:作者把平常的散步,写得如此跌宕起伏。为什么要写得如此起伏呢?仅仅为起伏而起伏吗?
生:事中见人性,从每一次起伏处,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母亲是一个爱幼的老人,一家人其乐融融。
师:可见,起伏,更能显出文章的主旨。
(屏显)
起伏更能突出文章方旨
三、小试牛刀
师:现在,让我们也来学一学这招儿,阅读《西瓜里的温馨》,补充括号里的内容,使文章显得一波三折。
西瓜里的温馨
烈日炎炎,知了声声,爷爷奶奶还是在田里 “锄禾”。
“热死了!渴死了!”我坐在电扇前,还觉得热,直到把电扇开到最强档,才觉着好受了一些。
“聪聪,我们回来了!看我们买了什么东西来。”门外传来妈妈的声音。难道有什么好吃的?我跑出自己的小房间,果然,一个翠绿花纹的大西瓜正稳稳地躺在客厅的餐桌上。
“咚咚咚”,我敲敲西瓜,听到的仿佛是“真凉爽”。我拿来一把刀就要切,可———— 等爷爷奶奶的过程可真是漫长啊!一分钟、五分钟过去了,门口还不见他们的踪影。我的口水都“飞流直下三千尺”啦!盼望着,盼望着,日头升中天了,爷爷奶奶终于出现在家门口。看爷爷,头戴草帽,肩背农药桶,衣服湿得紧贴在身上;瞧奶奶,手拎竹篓,满脸汗珠,一手拿着草帽不停地扇着脸。我想去迎接,才一出门,———— 将我逼到了房檐下。我叫起来:“爷爷奶奶,快来吃西瓜!”爷爷奶奶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全然忘记了刚才的辛劳。
“吃西瓜喽,吃西瓜喽!一口咬下去真美味哎!”我不停地在桌子边转啊跳啊。爸爸一刀一刀地切着西瓜。鲜红的西瓜瓤水汪汪的、凉丝丝的,令人垂涎欲滴啊!不知道爸爸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那西瓜切得一片大一片小的,我抓起一片大的就往嘴上啃,———— 赶紧拿了一块最大的给奶奶送上,然后自己忍痛割爱换了一片小的。妈妈用欣慰的目光看看我:“我家聪聪懂事了。”然而奶奶———— 边说边把那最大的塞到我手里。我说:“爷爷奶奶干活辛苦,应该吃大的。”正当我和奶奶争执不下的时候,爸爸又切了一块大的,———— 爸爸和妈妈各拿起一块小西瓜,津津有味地吃着,我望望爷爷奶奶,又望望爸爸妈妈,只觉得自己陶醉在浓浓的西瓜亲情里。
师巡视,8分钟后交流。结合学生回答,师逐一屏显相应内容:
1.可妈妈说:“等等,你爷爷奶奶还没回 来呢!”
2.灼热的阳光将我逼到了房檐下。
3.“孔融让梨,孔融让梨”,爸爸连声提醒,我想起爸爸以前常给我讲的“孔融让梨”的故事。
4.然而奶奶摸摸我的头:“我家聪聪还小,多吃一点,有利于长身体。”
5.放到我的手里。爸爸说:“聪聪,你和你爷爷奶奶都吃大的,我和你妈妈吃小的。”
师:这些波折,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温馨幸福。
四、当堂练习
师:现在咱们另起炉灶,自己也试着写一个 片段。
(屏显)
调动你的记忆,或者结合生活见闻,请你写一段话,写出上学途中的小小波澜,让你平淡的上学之途也显得起伏有致。命题作文《总算到校了》。
师:大多数同学写好了,咱们现在交流吧。当一位同学读他的片段的时候,其他同学听并想:他写的情节是否起伏有致?这起伏,是否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生展示并朗读)
春眠不觉晓,今天,我醒来的时候,已经6点50分了。“要迟到了!”我一骨碌起床,刷牙、洗脸,背上书包,推上自行车,夺门而出。才踩上两三脚,我才想起,还没吃早餐呢!赶紧掉头回家,盛一碗白米粥,再捞两个馒头,“呼——”我嘴对粥碗,一大口喝下去,太烫了!我想起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又想到“每逢大事有静气”这句名言,按捺住一颗焦躁的心,把粥吹凉了才喝。终于吃好早餐,蹬车出发,也在学校规定时间到校了。
师:大家看,这位同学所写内容里,有哪些起伏啊?
生:酣睡到醒来迟,是一折;由出发至未吃早餐,返回,是一折;喝粥时因心急而喝了太热的粥,是一折。可谓起伏有致,而这些又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真会遇上的。
五、课堂小结
文章,起伏有致,才能引人入胜;起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起伏,让文章主旨更突出。我们不仅要懂得这个道理,更要在写作实践中体现这个观念,从而让我们的文章更上一层楼!
六、作业布置
写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写出波澜曲折处,让文章引人入胜。
(浙江省慈溪市杭州湾初中;3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