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永和中学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
2016-05-14胡小平傅灿辉叶明瑜
胡小平 傅灿辉 叶明瑜
搞要:本文选取晋江市永和中学的511名从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邬庆祥等制订的《一般人际关系测验》,测查了晋江市永和中学中学生的人际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1)511名中学生当中,人际关系很差的占0.6%,人际关系较差的占2.5%,人际关系一般的占17.0%,人际关系较好的占43.1%,人际关系很好的占36.8%。(2)男生和女生的人际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在比男生的要高。学生的人际关系与性别存在相关。(3)不同年龄的中学生的人际关系质量存在显著差异,19岁的中学生与13岁、14岁、15岁、16岁、17岁、18岁的中学生存在着显著差异。(4)高一学生与高三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年级没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人际关系;中学生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387-021.前言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生活幸福、身心健康,而且还有助于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人际关系对中学生的社会技能、自我意识、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中学生的社会技能、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学业成绩的提高。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必然会在其人际交往中体现出来。本研究旨在调查晋江市永和中学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状况,考察不同性别和年龄中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差异,从而为改善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提高心理素质提供量化数据和依据,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
2.研究方法
2.1被试。从福建省晋江市永和中学选取中学生被试526名,有效被试511名,其中初一104人,初二66人,初三77人,高一116人,高二88人,高三60人,其中男生273人,女生238人。
2.2测量工具。采用邬庆祥等制订的《一般人际关系测验》,有36项是或否的选择型测题。
2.3方法。所有测试均以年段为单位,各班抽取尾数为3、5、8的学生进行集体测试,所用时间大约20分钟,采用统一的指导语,采用问卷法,要求被试逐一在"是"、"否"上划圈,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进行。发放问卷526份,收回问卷526份,剔除无效问卷15份,对511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4数据处理。运用SPSS 20.0 for windows 对数据进行进行因素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等。
3.结果分析
4.讨论
4.1中学生人际关系现状。本研究表明,511名中学生当中,大部分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在较好这个等级以上,只有极小部分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的等级属于较差和很差,但中学阶段,是交往需要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会不断提高,但由于心理不成熟、社经验缺乏等原因,在交往过程中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所以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沟通,教给中学生一定的交往技巧和方法,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4.2学生人际关系水平的性别差异。男生和女生的人际关系总体水平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均高于男生,表明女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在比男生的要高。
造成男女生人际关系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生理发育的时间差。一般来讲,女生的生理发育和成熟要比男生早一到两年左右,因此,相同年龄的女生的心理趋于稳定和成熟,她们的人际关系也要好于男生。
(2)社会角色的差异。由于社会角色期望的不同,女生比男生所表现出来的亲社会性要强,一般女生人际关系优于男生。
(3)男女生个性特征的差异。一般来说,与女生相比,男生的独立意识更强,情感表现更为内隐和深沉。而女生个性较活泼,爱表现,情感较外露。所以女生的人际关系要好于男生。
4.3学生人际关系的年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上高一学生与高三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年级没有明显差异。
从初一到初二,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均值上升,从初二到初三,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均值下降;从初三到高一,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均值又上升。高中生的人际交往水平高一和高三存在显著差异,高一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而高三则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是由于高一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高一学生与交往对象之间相处的时间还不太长,交往不深,对彼此的缺点和不足还没有深入地了解,彼此之间的利益竞争和冲突还不是很多。因此,高一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最低,受到来自家庭、学校、老师、同学、朋友的更多关注与支持,他们的人际关系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高三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和人生抉择,学习任务繁重,竞争激烈, 其内心冲突、变化强烈,再加上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去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种冲突和问题,因而他们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最高。而此时他们正处在青春期初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使得他们更多的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更加具有独立性和反抗性,因而高三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最低,从而使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高中生从同伴中获得尊重、赞赏、关心与帮助,不仅满足了高中生爱的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还能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自己,建立自我同一性,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的连续感,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别,认识现实的自己与理想的自己之间的关系,达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统一,使自己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形成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
此外,对于高中生而言,父母老师无疑也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他人。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向学生传递包括价值观、对学生成就的期望以及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重要性等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一旦得到内化,成为学生自我的有机组成部分,就会形成一种激励力量,促使学生良好人际交往动机的提高。而父母除了给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方面的客观支持外,还满足学了生的爱和归属感的需要,形成轻松融洽的气氛,使他们的社会化顺利进行,从而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颜桂梅.高中生和谐人际关系、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3]沃建中、林崇德等.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
[4]符明弘、李鹏.中小学亲子关系现状及教育建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
[5]屈卫国.初中生同伴关系的特点研究[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
[6]杨建艳,姜琨.高中生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 理论版,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