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交往交融问题研究
2016-05-14吴春燕
吴春燕
摘要:民族交往交融问题是当代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选择。在文献分析和调查基础上,探索城镇化进程中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交往交融问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探讨城镇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探索促进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交融的可行思路。
关键词:城镇化;民族交往;交融;研究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383-01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在民族地区,各民族人口在相互交往交流中,逐渐交融,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生产、生活方式会有些许不同,但在日常交流中渐渐融合成统一的整体。我们应该关注新来的民族同胞能否快速适应城市环境以及当地原居民是否能完全接纳新的民族同胞的问题,在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进行思想引领和协调。将民族学、社会学结合,用共同的价值观引领民族交融与和谐的城市建设,极具现实意义也有学术价值。
1.城镇化与城镇化进程的本质
城镇化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指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经济、政治、文化等结构的转型以及生活方式、文明程度的现代化。
城镇化除了有人口的增多、地域的加大外,实际上是人追求现代化生活的结果,更代表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也是衡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是现代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代表了一个时间范畴,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我国的城镇系统本来就包含着市和镇两个部分,他们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单位,在不同的层面发挥作用。在城镇化建设中,一般是通过小城镇建设以及农村人口的就业、升学等方式完成人口转移模式的。我国也是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逐步探索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这也是时代的选择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2.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人口变化,也有经济发展增长方式的转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等,涵盖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适应与转变。城镇化进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规划无序化或过度化、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区域性结构问题、生态问题等。
在民族地区,形势复杂多变,比如在城市周边的农牧区就存在城镇化进程中牧民的适应问题,也有相应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子女教育的变化,社会交往交流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内蒙古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也在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进行加快新农村牧区的建设,例如2014年开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开始了为期3年涉及基本公共服务的"十个全覆盖"工程,从危房改造到安全饮水,从街巷硬化到电力及农网改造,从广播通讯到校舍安全,从卫生室建设到文化室建设,从便民超市到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程,农牧区发生了很大变化,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和通广播电视,农村牧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重大改善,真正把三农问题落到了实处,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让人民得到了实惠,有利于地区稳定、民族和谐和民族团结。
因此,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打造符合国情的城镇化模式,以共同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做指引,缩小城乡差距,使得各类措施更加有序、逐步解决一系列问题,促进民族融合是主要的解决思路。
3.城镇化进程中多元文化与民族交融
现阶段我国面临生产力水平亟需提高、多种所有制和分配制度并存、政治利益主体多元的现实,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是多元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城镇化进程带来了文化的开放与包容,在多元文化整合过程中,实现着民族融合。
多元文化(Pluralculture)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出现,到七十年代成为西方思想政治舞台关注的焦点,我国学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关注并进行研究,一般是指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社会中存在的多种文化共存的文化现象的总称。而且,价值体系、思想观念的差异不只在民族间才存在,在各阶层、地域、年龄、性别、群体、教育水平差异等同样存在多元文化,这个多元文化是几乎任何国家都存在的现象。也有学者早就指出,多元文化是指"人类群体之间价值规范、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方式上的差异"[1]。笔者认为,多元文化是一种文化的多样性,存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差异,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中多种文化共存的现象。
在城镇化进程中,多元文化伴随着各群体之间经济上的相互共存来实现,其中,各族成员群体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侧重于情感性和非功利性的融合,有利于民族地区各成员在保持各自文化认同和民族身份的同时,拥有中华民族统一性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有利于民族交融。
城镇化进程中面临传统与现代的交锋,面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同时还要完成从农业人口比重大到城镇人口比重大的转型与过渡,面临经济、政治、文化等结构的转型以及生活方式、文明程度的现代化。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接近、相互认同的过程,就是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2]。面对城镇化进程中多元文化冲击,面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的多种问题时,社会需要有统一的价值观引领,吸取多元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建设精神家园,促进民族交融。
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交融,要尊重民族的多元文化,在尊重民族文化的差异性的基础上,重视民族交往的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加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对国家的认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能更好地促进民族交往和交融。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多元文化教育[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 1-3
[2]路晓峰.民族交融:民族理论的创新和突破[J].中国民族报,2011- 11 - 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