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培养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途径
2016-05-14覃少玲
覃少玲
摘要: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习惯,营造适宜的文明礼仪环境,寓文明礼仪教育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利用节日渗透礼仪教育,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家园合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此帮助幼儿理解文明礼仪的内涵,感受文明礼仪带来的乐趣,自觉践行文明礼仪,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文明礼仪习惯;途径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356-01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行知先生也说:"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打下适当基础"。3—6岁正是幼儿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对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塑造健全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习惯,由此帮助幼儿理解文明礼仪的内涵,感受文明礼仪带来的乐趣,自觉践行文明礼仪,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1.营造适宜的文明礼仪环境
著名教育家布罗菲、古德和内德勒曾为幼儿园环境设计提出了11个目标,其中有"能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有积极的情绪氛围,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等。因此,我们精心创设园内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直观积极的教育。如我们在幼儿园的所有电器插座旁都贴上了幼儿自制的安全标志;在教室有棱角的地方装饰举着写有"别碰我,危险"字样小牌子的小猫咪;洗手池上贴着皱着眉头的水龙头,旁边写着 "请关紧我";另外,美工角、娃娃家、小超市等活动角也成为孩子礼仪实践的场所。孩子身处其境,耳濡目染,自觉养成了很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2.寓文明礼仪教育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使幼儿时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园礼仪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认真做好对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等。如督促幼儿勤洗手、不乱扔东西等,培养幼儿注重卫生习惯。其次,利用幼儿好玩、爱做游戏、好模仿的特点,把各种生活习惯内容渗透在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把枯燥的内容转化为生活的游戏。如我们通过自主性游戏中的"娃娃家"和"点心屋",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帮助娃娃折叠衣物,帮助娃娃把凌乱的"娃娃家"收拾干净整齐,把各种糕点归放整齐。我们还通过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故事等,让孩子学习与同伴交往的语言技能和技巧,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3.利用节日渗透礼仪教育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百般宠爱。而在幼小的他们眼中,父母的一切关爱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没有引导教育,大部分的幼儿确实不懂得感恩。为此,我们利用各种节日渗透礼仪教育。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开展了《我的好妈妈》主题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三八妇女节的来历,音乐活动中学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语言活动中教幼儿朗诵《别说我小》,美术活动中制作《送给妈妈的礼物》等等。孩子们从此了解到妈妈抚育自己的辛劳,懂得了爱妈妈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让孩子懂得在接受爱的同时,也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爱他们的妈妈。五一劳动节时,我们让幼儿了解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人每天都在做什么,他们的工作是怎样完成的,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什么方便。还在游戏活动中让他们模仿成人劳动,从而懂得工作之不易,教育幼儿要尊重每一个辛勤工作的人。
4.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讲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教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幼儿一个学习的榜样。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老师每天来园或离园主动向同事、家长、小朋友问好、问早、说再见等,接待家长及来园客人礼貌热情,说话态度谦逊,处处为幼儿做出行为学习的榜样。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时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榜样教育。比如,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适时使用"请"字,比如:"请你让一下好吗?""请你把手伸出来好吗?""请坐""请说"……总之,使幼儿在教师的榜样下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5.家园合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孩子良好礼仪的形成还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除了传统的各种形式,我们还利用网络,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便于与家长沟通。我们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观点、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等诸多内容既通过书面形式印发给家长,也发布在群里,和家长进行充分的探讨,再一起实践于对孩子的教育中。作为家长,应努力创设与之适应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幼儿在和谐关爱的环境中养成好习惯。如平时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也参与接待:请客人坐、倒茶给客人喝、陪客人聊天等;有针对性地与孩子外出做客,让孩子观察成人之间友好的交往;在公共场所知道要主动让座给老、弱、病、残的人;在公共场所遵守纪律,不插队、不抢先;与别人发生矛盾时要主动认错等。通过家长的参与让孩子直接深入社会生活,在交往中激发孩子的社会情感,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热情大方、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孩子社会性行为的良好发展。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唐骏波《习惯主导人生》,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高石《儿童全面素质教育法》,改革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3]凌小云《成功家教》,重庆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4]沈亚娟 多途径的渗透礼仪教育[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9,(10)
[5]徐文君 让礼仪教育回归幼儿生活[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09)
[6]俞淼.浅谈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礼仪行为的培养[J]华章,2008,(10)
[7]《幼儿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林正文 著
[8]关鸿羽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6月 印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