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让幼儿在快乐情境中学数学
2016-05-14刘天会
刘天会
摘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乐趣,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和谐、宽松、乐学环境,大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萌生创新意识的机会,数学课的设计上根据内容力求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变幻,做到新、奇、趣的统一。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真正做到让幼儿学中有乐,学有所得。
关键词:快乐情境;幼儿数学中图分类号:G61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353-02 数学是一种系统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感到比较困难,幼儿在教学中感到比较枯燥。如何使幼儿数学教育变为教师愿意教、幼儿愿意学的一门学科,我进行了探索。根据幼儿天生好奇心强,喜欢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特点,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宽松、和谐的操作环境,开展生动活泼的游戏,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尝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见解。
1.以声激趣,渲染课堂气氛
声音具有可感性,儿童的接受能力强,模仿力和记忆力好,亲切的语音语调激趣,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如数学的"同样多"、"同样少"、"比多"、"比少"的概念教学。是"比多求知"、"比少求差"应用题在教材中的渗透。若概念模糊,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要求学生每人带一个铃鼓,自己也准备了一个鼓。先突破"同样多"的概念,安排了敲鼓游戏。要求:老师敲几下,小朋友也敲几下。我敲时,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各种器官都处在"一级备战"状态:眼睛看,耳朵听,脑子记,甚至动手敲。当学生有了一些感觉后,我告诉学生:老师敲几下,小朋友也敲几下,我们就说,小朋友们敲和老师敲的"同样多"。在明确了同样多的概念后,我又提出更高的要求,小朋友敲的要比老师多{或少}几下,学生除了要看、听、数外,还要迅速地算加{或减}法,才能作出反应,以声激趣,学生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发散,不仅理解了"同样多"、"比多"、"比少"的概念,儿童的潜在的创新意识经历了一番洗礼,受到了启蒙教育,创新能力得到了初步培养。
2.抓住取材于生活的教育情境
我们数学情境中所凸现的问题是开放性的,开放性的问题能给孩子更多的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思维路线来解决问题。这样,不同的孩子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教学,不同学习水平的幼儿均有所获,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享受到"情境教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我是购物小能手"教学活动中,用"十元钱逛超市"买物品的活动,帮助幼儿积累对于货品的认识、钱币的使用、消费理财等多方面的经验,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比较、计算及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此次活动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融生活、游戏、学习为一体,凸显了幼儿数学学习寓真实生活情境之中,每个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去选取、付钱、计算查看自己还剩余的钱币作出在此次购物的意愿,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活动的指挥者变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和幼儿的玩伴,以朋友身份关心幼儿购物付钱,询问价格以及提醒思考剩余多少钱,还能买那样货品……这一变化,为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起到了保障作用,同时也使活动气氛活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幼儿在理财意识方面的个性表现的萌芽。
3.在游戏活动的操作中,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获得数学知识,并有机会自由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娃娃家"的游戏,请客人吃饭,分碗、分汤匙、分蛋糕、分水果等,发展了幼儿一一对应的概念。在教学"比较多少"时,我首先让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我将本班幼儿分成每组人数为4的若干小组,而每组的小椅子却只有3把。游戏开始,幼儿听音乐围着小椅子转,当音乐停止时,幼儿抢着椅子坐,但每次结果总是一个小朋友没有椅子坐。我问小朋友:"怎么会有人没椅子坐呢?你发现了什么?"有一个聪明的小朋友回答:"我发现人多椅子少。"其他小朋友们也伸出手指头点数后,争着回答,"小椅子有3把,小朋友有4个。""小朋友比椅子多1""小椅子比人少1",有的小朋友一下子就悟出了:"4比3多1,3比4少1。"接着,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怎么样使人数和椅子数一样多呢?"有的幼儿说:"再添上一张椅子"有的说:"去掉一个小朋友",并根据幼儿想的办法再一次做游戏进行验证、表达:"3添上1是4,4去掉1是3。"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 ,幼儿亲自尝试,得出了一个个正确的结论;幼儿主动的学习,保持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4.把美工操作作为辅导手段,让幼儿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
如:通过画"时钟"感知钟面所具有的特性,懂得数字的固定位置,三个针的粗细不同,长短不同,促进幼儿的认识。特别是在空间教学中,美术有着极其独特的作用:在泥工中感知体验几何体的特征和守恒;在折纸活动中感知体验图形的转换与等分;在几何图形粘贴画中感知形体分割、学习等分;在数的组成、加减法运算的教学中也与美术有机结合起来,采取"一图多式""多式一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比较多少"时,我首先让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我将本班幼儿分成每组人数为4的若干小组,而每组的小椅子却只有3把。游戏开始,幼儿听音乐围着小椅子转,当音乐停止时,幼儿抢着椅子坐,但每次结果总是一个小朋友没有椅子坐。我问小朋友:"怎么会有人没椅子坐呢?你发现了什么?"有一个聪明的小朋友回答:"我发现人多椅子少。"其他小朋友们也伸出手指头点数后,争着回答,"小椅子有3把,小朋友有4 个。""小朋友比椅子多1""小椅子比人少1",有的小朋友一下子就悟出了:"4比3多1,3比4少1。"接着,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怎么样使人数和椅子数一样多呢?"有的幼儿说:"再添上一张椅子"有的说:"去掉一个小朋友",并根据幼儿想的办法再一次做游戏进行验证、表达:"3添上1是4,4去掉1 是3。"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幼儿亲自尝试,得出了一个个正确的结论;幼儿主动的学习,保持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将数学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个活动当中,特别是主题综合探索活动中,使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得到运用。
总之,在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有趣化,游戏化。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