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

2016-05-14孟祥超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物理方法教师

孟祥超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270-01教学问题说到底就是学生的学习问题,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的自学、自主能力,是既有现实意义,又能对学生的未来产生积极影响的教学活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自主能力,只有这样,他们的能力才能在探索中形成,他们的智力在探索中才能得开发。

1.创造培养自学自主能力的环境,抓住关键,点拔引导

施教有方,贵在引导。教师应充分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抓住关键,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改变他们过去形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具体地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引导。

1.1引导在知识的产生处。教材中有许多知识都是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对比,推理和抽象而产生的。当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比较实验结果时,教师要精心设问,引导他们参加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教学活动。从而得出正确物理结论,如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当同学们分析、比较出:小车在表面粗糙不同的毛巾、棉布和木板上的运动情况,并得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就运动得越远,它的运动就越接近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可设问:木板表面如果非常光滑,对小车阻力等于零时,小车将会怎样运动呢?经过这启发式的提问,凭着学生的想象能力不难产生出:"小车将沿着直线永远匀速运动下去"。有了这一基础,接受牛顿第一定律就没有多大困难了。

1.2引导在知识的连接处。知识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沟通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在知识的连接处为学生提供知识迁移条件,让学生凭自己的思维能力能探究出新知识。如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是由固体压强、密度、重力等知识推导而来的,教学时只要引导他们复习密度、质量、体积、重力、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等知识。学生就能自发地进行知识迁移,登上知识新台阶。

1.3引导在知识的关键处。关键之处就是指对突破重点难点能起"画龙点睛"作用之处。如分析消楚浸在液体里物体受力情况是完成"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任务的突破口,教学之时引导学生画出浸在液体里物体受力情况图,然后让他们进行受力分析。通过分析、比较就能很快得出浮沉规律。

1.4引导学生在知识的转折处。有些新知识要在熟悉多种知识之后才能进行知识迁移,反之,一种知识有时也能发生出多种结果。教师应在这个转折点上加以带路,指明方向,促使他们尽快进行有效思维。如密度概念小"单位体积"和"质量"的单位具体化是密度单位产生的转折处,学生会想象出多种不同级的单位组合起来,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自学复合单位构成一文,这样学生便顺利掌握密度单位。

1.5引导学生学习思路分析。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要引以思路,导在概念。特别是碰到按常规思路难以解答,或思路进入死胡同时,要引导突破模式,另辟蹊径,寻找新思路。如计算题:"一块铁块浸没在水中时,称出它的重量是36牛顿。已知铁的密度是7.8×103千克/米3,求铁块的体积"。按常规解法,思路的产生是困难,且需解方程才能求得。这时可以设问:"假使1立方米的铁块浸在水中称其重量应该是多少?这样一问,问出每立万米的铁块浸没水中称其重量都相等的(G'=G-F=6.8×9.8×103牛)。在归纳思想指导下,借助除法马上可以悟出解题方向(V=G视 /G')的。

2.在讲解物理学史中渗透

物理发展学史既是记录成果的历史,也是记录研究方法,学习方法的历史。著名科学家对自己方法论的评价,远比科学成果的评价高得多,巴甫洛夫认为"认识一个血液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们的成果价值更大"。科学家在科学发现的创造性劳动中所采用对比,类比,等效等物理研究方法的各种事例,应结合教材内容介绍给学生.我们对科学家的介绍应该突出科学家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在必要时结合重要的物理史料用模拟科学认识过程的方法进行物理教学,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模拟科学认识过程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遵循前人科学发现和发明的思路来学习,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具体地讲就是善于把学生推到若干年前,让他们从当时的科学背景出发去重温科学家们在什么问题上,什么环节中,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做出了科学发明和发现,从而把这些关键的步骤联系起来.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首先阐明早在2000年以前,亚里士多德针对力和运动关系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要维持物体做匀速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恒定的力,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然后让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现象得出物体运动似乎也需要力的作用;再指出伽利略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进而介绍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推演过程.让学生从这段物理学史中认识到伽利略之所以敢于批判亚里斯多德的学说,是因为他此前已进行过长期的实验研究,伽利略认为自然界"总是习惯于运用某种最简单最容易的手段"这一哲学思考,他的研究方法是"观察——假设猜想——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抽象思维,数学推导,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科学研究起到了重大的启蒙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物理学发展,是人类物理思想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然后引导学生体验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加深对研究方法的理解.还有在"电磁感应"教学中,先介绍安培坐失良机,科拉顿跑失良机的故事,再介绍法拉第的科学研究方法.这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在建立概念,发现规律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要感情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教师。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形成"参与一体验一内化一外延"的"科学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下面以"欧姆定律"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3.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以调光台灯切入,问:调光台灯是调节了电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灯的亮暗发生变化的?再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与灯亮暗变化的关系,问:"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与电阻、电压有关系。这样就确定了研究方向。

3.2引导讨论,设计方案。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电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以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

3.3学生操作,实施方案。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教师在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予帮助。

3.4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用计算和图像分别分析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得到结论。

3.5反思应用迁移。用一组简单的小练习巩固探究过程中得到的欧姆定律;巩固电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等基本操作技能;小结反思探究过程,理清思维线索。物理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与创新精神。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潜能的开发。

猜你喜欢

物理方法教师
只因是物理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我不是教物理的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