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精讲,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
2016-05-14冉国平
冉国平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数学解题能力缺失,严重影响着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只有找准学生解题能力存在的基本问题,我们才能准确制定其排解对策。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250-0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读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有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应用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具体说来要做到:
1.培养学生严格审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对数学题的解读能力
审题要注意看得准确,分得清楚,要多琢磨,细推敲。教师在讲解题目时要在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上下功夫,给学生以示例,引导学生要细心读题,题目长的可以回头看,要求学生保持对题目的较为深刻的印象,丢开原题要能基本复述,通过过电影似的回顾题目让学生搞清楚题目的要求是什么,给出了什么条件,有没有隐含的或可以进行转换以后使用的条件,有什么限制因素或是解题陷阱;指导学生善于去解剖一道题,以自己的方式理清和呈现一道题的各个部分、各种因素、各个方面、已知和未知等等,分清主次,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对接好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对题目的深入研究盘点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把一道数学题解决好,使学生认识到审好题审对题是解好题的关键,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并逐步提高学生对数学题特别是繁和难数学问题的解读能力。
2.扎实基本功,一例多说,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道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也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关注 "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解题能力的基本功培养。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囿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相悖。另外,从学生解题的实际表现看,学生解题的错误,一般是由于缺乏细致而周密的逻辑思考和分析。特别是当作业量稍多时,这种表现就更为突出。从教师教学实际看,教师为了强化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往往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分析思路图,或画出线段图。但这项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因费时多,学生持久性不够,往往收效不大。笔者认为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说题训练",即采用"正反说"、"等价转换说"和"争辩说"等几种训练形式,养成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将基本功练好。
3.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解题中探索方法的多样化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同一个题目,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经验等条件的不同,可能会出现多样的解法。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多样化算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此外,提问时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偏爱"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