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次
2016-05-14仁央拉
仁央拉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148-0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说明了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自己始终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陪养,并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鼓励学生思考,对已掌握的知识产生联想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显示,新知识在记忆系统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从前的课堂学习和生活学习使他们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教师要在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使之与文本知识之间实现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用已知去触类旁通,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感悟才能真正发生。
2.联系实际生活,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尤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使语文学习成为关注实际生活问题的学习活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尽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作为阅读感悟的切入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唤起学生曾经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阅读感悟。
可见语文教学也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来理解教材。课外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语文的气息。学生是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去解读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教材,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现在的用教材教。让教材成为学生通向真实生活,通向广阔世界的桥梁。通过课本文本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学得更深,更广。
3.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是需求的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就像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学生努力寻找阅读机会,从中获取信息,得到了阅读的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因此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质量,也可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常常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不只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给他们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供学生阅读。如向学生推荐科幻小说、童话故事、传记、游记、各国的风土人情、名人奋斗故事、百科全书等。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得到阅读满足,产生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就更会增加阅读的兴趣。为了使学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我还注重依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让他们在有目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兴趣,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品味汉语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阅读方法和技巧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阅读也不例外,好的方法和技巧在阅读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1比较性阅读。著名教育家马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发现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中的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在小学教材中,相同体裁而主题不同的作品,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作品,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方法来理解其内容:如《凡卡》和《小英雄雨来》人物与环境的对比;《秋天的思念》、《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爱与母爱的对比;《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亲的对比;毛泽东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主题与风格的对比。另外,还有体裁上,寓言与童话的对比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区别与整合的思维过程中,能力有所提高。
4.2文体性阅读。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体裁广泛,题材丰富多彩,有散文、诗歌、记叙文、寓言、神话、童话等,体裁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所以不同文体的作品阅读方法也不同。如: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品格等进行分析理解,写景的文章应抓住从哪些方面描绘的哪些景色。寓言、神话要抓住蕴含的哲理和启示等。
5.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晰等。如前所述,学生语言发展是一个不断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其中"内化"是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就不能"外化"或不能很好地、有效地"外化"。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正如张中行先生所说:"读,为的是吸收","使身外之文变为身内之物,并积少成多,这就成为写作的资本。"他又指出:"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手。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6.选择合适的书籍
小学低年级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很多小学低年级考试中的作文体裁都是想象文。而童话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想象力的书籍。童话语言简洁易懂,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小学生都很喜欢这样的童话故事。以孩子的兴趣为阅读的起点,更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再者,童话中有不少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能从文字中学到一些简单的写作手法,这也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描写划火柴的场景"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又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见了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一只烧鹅突然从盘子里跳出来,背上插着刀叉,摇摇晃晃地向她走来。几只大面包也从桌上跳下来,一个个像士兵一样排着队向她走来。就在这时,火柴又熄灭了,她面前只剩下一面又黑又冷的墙"。这些简单的描写都很适合小学生去学习。想象文并不限于童话,孩子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其他的书籍,女孩子会比较喜欢童话,而男生或许会比较喜欢冒险类的想象故事。如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罗琳的《哈利波特》和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7.积极引导,热爱阅读
老师要求学生多阅读的同时,自己应该先树爱阅读的榜样。给学生树立一个爱阅读的榜样,再鼓励学生去阅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学同一时期阅读同一本书。然后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讨论读书的心得。如读海伦·凯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以讨论生命的意义、我们该如何去珍惜生命,读《少年维特之烦恼》可以讨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这样就深化了学生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有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自觉性。
其次在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课内加以延伸。如学习老舍的《草原》后,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他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然后根据书上的内容可以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如对人物的点评,对故事的讲解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通过这些活动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了解课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