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的探析
2016-05-14李雪清
李雪清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通过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现在教育工作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对小学语文课堂关于提问技巧方面的讨论掀起了一阵热潮。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进行提问的设置,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学习效果,甚至可以成为课堂教育的核心内容。课堂提问还能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师生互动的常用手。但是,现阶段教师确没有利用好课堂提问技巧,或者是有的教师直接运用的是错误的方式,导致教学的失败,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应该如何改变教学状。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课本的内容对小学语文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然后以课文实践为立足点,对语文课程的提问技巧进行提升,保证实际的操作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 课堂提问技巧;分析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137-02有效的思考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关键,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应该把握住课前提问这一关键,通过问题的设置,提升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上更加的专注,增加学生的课堂思维量。课堂提问的关键性决定了这个提问不能是随意的,应该在仔细的斟酌之后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提升提问的科学性。通过课前的问题引导,还能让学生更好的融合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方式之一。
针对现在教师提问不当行为的不断增多,语文教学质量不佳的情况,本文对课堂提问技巧进行详尽的分析和研究。
1.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的多元性
这里讲的问题多元化,说的其实是在问题的提问层面、问题的提出对象以及问题解决的多个方面,通过学生预习、思考、练习各个环节进行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一步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差别,所以,教师应该在提问的对象上保证层次性,如果教师只把问题抛给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虽然他们能及时的给出正确的答案,但是,确打消了其他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些教师总是会注意那些学习成绩优异、课堂表现力强的学生,忽略那些性格内向不喜欢发言的学生。提问对象的多层次,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设计稍微简单的内容,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重视和关爱;对于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稍微有难度的内容,然后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独立的思考,最终获得答案,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就需要提出有创新的问题,让他们思维更佳活跃。
例如,就在一个重点句子的解答问题上,可以让一些学生用查字典的方式让他们对字面意思进行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上下文意思来进行理解,这些对于课文的理解可以不用非常精确一点不差,但是需要围绕中心思想,文意与想法相结合。
2.课堂提问要把握住提问的时机
课堂问题的提问时机也非常的重要,如果时机掌握不对,再好的问题提问也是徒劳无功。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在课堂学习上是非常容易分心的,如果不能把握好提问的时机的话,学生就会整堂课程不在状态,或者是出现因为准备不充分、启发效果不佳等情况的发生;要是提问的时间比较晚的话,那么就浪费了提问的时机了。教师还可以根据要提问的问题设置一定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只有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起来,然后抓住时机,就能让学生引入到思考之中。例如,在讲授《春江晚景》这首诗歌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根据文章的注解,提出了:河豚要是浮上了水面,那不就成了死鱼了吗?这样的问题。可能教师对这个问题没有预先想到,这就考验教师的应变反应能力,然后给出一个恰当合理的解释,这样有一定难度的。如果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把问题再交给学生,让其通过诗文的学习找到答案,教师可以问学生:本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是根据画面内容写出的文章内容,那么,画面上究竟有没有学生刚刚问到的那只河豚呢?为了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课堂保持活跃的氛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勾勒出学习的画面,画面与诗词相结合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氛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课堂提问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的课堂已经与传统的教学课堂有很大的区别,教师需要重视和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对自己有疑问的问题大胆提问、乐于提问,保证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是对课文内容所涉及到的关键处进行提问。这里所说的关键处可以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短语、词句、段落等方面,教师需要对关键处进行处理,然后达到提问以点带面的效果,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感受到课文的整体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