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怎样从语文教学中获取作文的素材

2016-05-14尹新华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拟题课文教材

尹新华

摘要:教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能找到一些可值借鉴的捷径或模式用于学生的写作实践,学生自然易学易用,定能事半功倍。在学生的词汇量与生活积累已达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写的问题上。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素材;写作水平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115-02我认为提高课堂作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从现成的教材中学写作。尤其是我们这样的边陲小县,师生获取资源的渠道比较窄。那么,新的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我们就可以以现有文本为基础,在作文的拟题、立意、语言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很多行之有效的写作范式,将文本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为一体,那么语文教师再不会为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个难题而绞尽脑汁了。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借鉴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以献与同仁,借以抛砖引玉。

1.从课文中学拟题

拟题,永远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可是我在看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是写完作文才拟题,以至于文章看不出中心和主题,或者是话题作文中直接用话题当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而中学语文课本中所收篇目,标题可谓异彩分呈。或直奔主题,气势逼人,如七年级上册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八年级《新闻两则》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或托物言志,巧用修辞《海燕》《丑小鸭》《大自然的语言》;或意境深远,含情脉脉,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孤独之旅》;或高度概括,如《杨修之死》《香菱学诗》《唐睢不辱使命》……

对这些颇具特色的标题,在导入新课释题之时,我们可以着重从内容、范围、文体、修辞等方面启发学生品味,抓住文章的"眉眼"让学生明白绘人重绘眼,写文先抓题的道理。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命题技巧,又深味了文章内涵,如果时间充裕,我们还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拟题法,如诗词(歌词)拟题,修辞拟题,在自命题作文课上学生根据平时的训练,随性而作,应该可以拟出一些颇具吸引力的好题目。

2.从课文中学立意

"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意旨犹如作文中的太阳,太阳一出,光芒四射,整篇文章顿时生辉。反之,则使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同坠入雾中。作文构思立意方法很多,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可供借鉴的佳作。例如莫顿o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此文记叙在前,抒情议论在后;记叙生动细腻,抒情议论生动简明;记叙着眼于表现人或事,抒情、议论借文中故事的意义表明自己对人生的感受,从而在立意上以小见大,"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蕴含在"小"(故事、细节、情节)里面的东西,二者是不可分离的。这种"人生经历+人生感受"的两段式结构是写作的基本结构,叙议结合,结尾画龙点睛,深化主旨,学生易学易用。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也用四次背影的描写,极其自然的体现了在乱世之中弥足珍贵的父子之情。对这些构思精,立意深的课文,在教学时则不必面面俱到,选其最精当的一点与学生共同揣摩、研讨,引导学生悟出"怎样写"的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准相似点,快速运思成文。学生经过"借瓶装酒"到"借神骨以创新篇"的历练,很快会有新的发挥与突破。

立意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盲目跟别人的风,无论是怎样的题,选择立意时,一定要选自己熟悉的平时训练过的内容从小处切入,切忌一时心血来潮写一些不熟悉的东西,勉为其难,这是写不出优秀作文的。

3.从课文中学语言

课文多为名家名作,可谓字字珠玑。先说句式,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和"或许……或许……或许……",《星星变奏曲》中"如果……如果……谁不愿意……谁不愿意……"都给学生们创造了仿写的空间。再说词语,可以说每篇文章都有各自独特的美文美词。例如《老王》中"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镶嵌"二字用得精妙,不说站,不说立,不用伫,也不能用靠,只有这二字能把老王病如膏肓、骨瘦如柴、身体僵直的形态刻画出来。再如社戏中"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的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了。"其中"回望""漂渺""罩"这些词语都值得细细品味。

在平时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一要咀嚼,领悟美文,感受它美在何处,培养语感;二要多读多写,以读促写,注意对课文中词汇的积累与摘抄;三要学以致用,要在课堂说话训练与写作训练中运用所学词语。最重要的是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点,感悟美点。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好用活课本这个"例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这种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有利于师生省时省力。由于这种方法重视挖掘教材资源,在平日的文本教学中即可边学边用,学生进行词句段篇基础知识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时即练就了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些知识技能通过领悟内化,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写作能力,既节省了资源,又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老师也不用绞尽脑汁遍翻典籍,只需借这一泓活水来引导写作。二是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虽然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资源定义很广,但对于农村、山区偏远地区的教师而言,教材仍然是最直接,最普遍的信息载体,而其他的如图书、报刊、电影、报告会、网络等课程资源使用起来要受到当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制约,不如教材这种经典的资源易于发掘与捕捉,更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三是有利于从课内走向课外。教材是最有效的课程资源,但它也只是课程资源的一种,是学生生活与大千世界的桥梁,活用教材,超越教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每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将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课堂、教室、学校、社区形成一个丰富的资源空间,语文即生活这样的大语文观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存在教材中。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重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学生那种"腹中空空,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其写作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秀凤.农村小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12.5-24

猜你喜欢

拟题课文教材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高考作文的拟题不可小觑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例谈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