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美育元素优化诗词教学

2016-05-14曹延恒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诗词意象诗歌

曹延恒

摘要:新的高中语文教材加大了诗歌课文的比重。新课标也对诗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在讲授诗歌时不应以讲解为主,而应带领学生去涵咏,去感悟,去思索,让学生体味揣摩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激发学生对诗词的激情、敏感和直觉,培养学生欣赏美、鉴别美、追求美的情愫,从而形成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美育元素;挖掘运用;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065-02我们分析研究新的高中语文教材,会深深感到诗歌所占的重要分量。教材体现了新课标对高中生较高美学鉴赏要求的重点是诗歌教学。为什么美学鉴赏以诗歌为载体呢?因为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陶冶美好情操的最佳媒介之一。怎样挖掘与运用古诗词的美育元素呢?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些教学方法。

1.要深刻理解诗歌的美育价值

我国历史悠久,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熠熠生辉。而诗歌又是我国古典文化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是中华古文化的标志性文学形式之一。尤其是现代我国的诗歌创作更是百花齐放,绚烂多彩。

诗歌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对诗歌的激情、敏感和直觉,那诗歌对他而言是味同嚼蜡了;如果老师还是那样把一首首优美的、空灵的、清新的诗歌肢解成字、词、句、篇的语言知识点堆积;还不会带领学生去涵咏,去感悟,去思索,那我们就不要指望语文课能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文学综合素养了。

2.运用美读方法,注重以读带讲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语言这个东西靠老师讲和分析是不能学好的,为什么不多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味,去揣摩呢?学诗歌尤其要重视读,美读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用美读法来体味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美读不同于朗诵,最大不同在于是否有强烈感情的倾注。如果一字一板,平平正正的朗诵,就不能将作品的内涵借助疾徐抗坠的音节在相当宽广的限度里表现出来,更别说把味诗歌的"三美"了。

以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第一节用五个意象写祖国"数百年"的贫穷落后,美读时,语调应偏于低沉哀婉,语速缓慢。第二节写"千百年"来希望难以实现的痛苦和悲哀,爱之愈深,责之愈切,被压抑和折磨着的情感更是炽热如火,读时,语调略高,语速略快,读出诗人激愤、急迫的心情及内心波澜起伏的变化。第三节写焕发新的生机和希望,情绪强烈转折,从低沉到开朗,从悲哀到欢笑,要用明亮的声音和欢快的跳跃感来读。第四节写要为祖国做贡献,美读时要把握由上一节的快节奏的惊喜跳跃转为较慢节奏的深刻的思索,以及饱含深情的咏叹。美读时,教师要适当指导点拨,学生要倾注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很容易探求诗人内心情感变化的脉络和作品的内涵。

3.运用品味活动法,坚持以练带学

且不说楚辞乐府的辉煌灿烂,也不说唐诗宋词的登峰造极,单说多灾多难的近现代中国,也涌现出无数极富创新精神、取得卓越成就的诗人,甚至在那专制黑暗的动乱年代,对生活抱有信心和希望的人们也在手抄,在传诵。就让我们以校园为阵地,让我们的学生感受诗歌的美的真正享受。一位著名文学家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发动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等,这些都是学生去很好地挖掘和品尝清泉的做法。

4.注重教法的艺术性,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诗歌作为一种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除了在形式上具有其特定的声韵、节奏、格律等要求外,好的诗歌还必然表现出艺术思维和艺术语言高度的创造性的特征,以便调动读者的创造性思维再创诗境。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针对这一特点探究诗歌教学中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观。"知其人,方能解其言。"只有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了解他的为人和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这种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来理解作品的方法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它既是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前提条件,也是一种基本方法。

如我们了解了杜甫一生中的四个阶段的经历、怀才不遇的遭遇及忧国忧民的思想,对他在《秋兴八首》《登高》《旅夜抒怀》《登岳阳楼》等诗中所抒发的感情及寄予的思想便易于理解和把握。所以,研赏古诗词课前,应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一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并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打开方便之门。

5.运用抓住意象欣赏法,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

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我们可以从诗歌的意象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像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

如,李清照的词《声声慢》,抓住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一系列典型意象,来诉说词人受尽磨难与内心煎熬的凄惨心情,倾吐着词人哀愁凄苦、孤寂悲愤的内心感受。如果我们抓住这些意象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就可以对这首词做深刻而准确的理解了。不过,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让学生积累常用意象具有的象征意义。如月(明月、残月、新月)多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寂氛围;斜阳,多表现昏黄暮色中愁思万千;凭栏,多为思恋他人或发泄心中忧闷之意。

总之,诗歌鉴赏是培育学生美好心灵的田园,是升华他们道德修养的精神食粮。所以,我们必须对此深入探索,努力提高诗歌育人的效率与质量。

猜你喜欢

诗词意象诗歌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词之页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