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新课改中的问题与应对
2016-05-14李卫东
李卫东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061-01"预设——探究——生成"教学设计策略统领下的导学式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教学设计策略。它符合现代教学论对"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形态、教学过程、教学发展"的要求,遵循了"学为主体、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该模式以新的教学预设、新的教学过程、新的课堂体验和新的知识记忆、理解、接受和运用,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赞许。但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出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新课改的顺利进行,需要我们积极的反思和应对。
1.当前新课改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1合作学习小组怎样进行合作,怎样奖惩,怎样做到传帮带,组内成员怎样竞争和协作。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班内团结。
1.2导学案上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好,很多问题讨论无结果。相当一部分学生像个观众,没有真正的参与进来。
1.3学生课堂展示时,往往不着重点。台下学生不耐烦,喝倒彩。有些学生认为这样纯粹是浪费时间,因而产生抵触情绪。
1.4学生基础差,自学能力不强。预习环节抓不住,探究环节不积极,讲授过于肤浅。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往往无人上台展示,出现冷场现象。学生勉强上来,讲的也是语无伦次,不着边际。
1.5课改刚开始时,学生兴致高,热情高,老师充满信心。但随后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下降,参与不积极。有一部分学生利用分组讨论的机会说话、聊天。讨论时声音过大、过激,课堂显得杂乱无章,课堂有失控感。
1.6教师对课改重视程度有差异。有些老师在思想上不能接受课改理念,有抵触情绪。
1.7.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有差异。能力强的老师课堂扎实有效,能力差的老师课堂秩序差,效率低。部分教师备课准备不足,课程设计随意性强。
1.8课程进程慢,教学效果不理想。一节课的任务往往要花费两倍甚至三倍的时间,很多知识,学生讲完后,老师需要重讲。
2.对存在问题的应对和思考
2.1教师层面。首先,教师要坚定信心。
导学式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托,以学习小组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通过创设情景——问题呈现——-合作讨论——展示交流——问题训练——回归整理的教学程序,打造高效课堂。该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亮点就是将课堂教学设计策略转化为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从规范教学和学习行为入手,落实"教学重心下移,学习重心高移",实现养成习惯、内化方法、提升品质的效果。许多兄弟学校经过长期的探究,用成功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政治教师要拿出勇气,与过去的"满堂灌"、"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决裂,积极投身到新课改的实践中去,不动摇,不犹豫,不怀疑。
其次,教师要编写好导学案。
政治导学案为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托,是贯穿学生学习过程的主线。导学案编写应做到:① 一课一案,周末编印完成。② 预习检测问题设计要体现"低起点、多台阶、缓坡度、有高度"。③ 要做到知识问题化,设计的问题要为教学的目标和教学重点服务,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提无效问题,不直接给出答案,最终答案的生成必须经过学生探究、思考、讨论。
再次,教师要增强科学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在新课改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没有弱化,而且应该强化。教师是一节课的"导演",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设计和宏观调控能力。教师应根据每一节课知识容量的大小、知识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好、计划好每一节课的时间,如提问、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课堂练习及评价等环节的时间,打造高效课堂。教师通过严谨设计、分秒必争、适时调整,克服新课改以来学生普遍反映的教师拖堂问题。同时,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学生全体,多思考教学的标高问题,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既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又不能撒手不管。要动静结合,避免课堂讨论乱哄哄、收效甚微现象的存在。
2.2学生层面。
2.2.1教师要理解包容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课改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高中学生对新课改陌生,没有参与新课改的经验,不熟悉新课改的程序和参与形式。新课改以来,他们也走过许多弯路,他们也在积极思考、总结和探求。对此,我们应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允许他们走弯路,允许他们积极探索,善于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要求,适时调整思路、方法和教学技巧,使他们能保持信心和热情,能经受住失败、彷徨和迷惑的考验。
2.2.2教师不能把对学生的希望值定的太高,不能急于求成。新课改中学生层面存在的问题,政治教师应积极应对。教师不能怪学生,不能一味的埋怨学生,应关心照顾差生、边缘生,给他们机会。一些学生有思想、在努力,但在小组发言时,他们缺少勇气、信心,容易放弃。教师要注意观察这类学生的动态,给他们设置一些低门槛的问题,给他们一个课堂展示的机会。在新课改中,许多类似的学生由于受到了有责任心的、有爱心的教师的关注和照顾,从而积极投身到新的教学模式中来。他们受到了锻炼,他们增长了勇气,有的甚至后来居上,成为班里新课改的标兵。
2.2.3教师应备好学生,善于观察和把握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新课改过程中,学生接触的问题多了,迷惑不解也随之增多。对于学生在课堂讨论中遇到的难以理解、难以讲清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点拨,认真参与学生小组的讨论,给学生一个准确规范的答案,避免学生在课堂上久议不决。否则,既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确定有些问题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适度生成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研讨,提升学生的探究和理解能力。
2.3考评层面。考评机制在教师层面,第一,具体考评到教师,评价到个人。第二,设立考评小组,依规考评。学校应设立学校层面的考评小组,每天抽查一定数量的班级,及时向教师们反馈、通报。第三,课改考评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年终评优、学年考绩等方面有机联系起来,奖惩分明。
考评机制在学生层面,第一,对开展好的小组要鼓励。每周、每月评出先进小组,在班会、升旗仪式上公开表扬,将先进小组的事迹在宣传栏介绍。第二,学校制定统一、合理的评分标准。使新课改通过小组的得分得以量化和考评,也为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打分提供标准、依据。第三,教师给学生的打分要合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切实掌握好打分标准、宽严尺度,不随意给分,不给照顾分、人情分。该给的分一定要给,有鼓励效果的分要给,有争议的分不给或少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