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的实践与体会
2016-05-14单士文
单士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025-02教师对教学反思既要反思成功之处,又要反思不足之处,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间思维情感的不断碰撞,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同时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所以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加以捕捉记录,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添砖加瓦。教师课堂教学思维的活跃性往往因此得到激发,产生一些瞬间灵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完善了教学设计。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的: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所以教学反思,可使教师改变多年来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教师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进步,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使我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感觉到反思对个人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而年轻教师在教学上表现得经验不足,只能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把妹一探每一节课的感觉都写到本上,都总结出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逐步完善教学。教学反思主要集中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按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没一个阶段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1.落实教学反思,提高自我能力
教学后的反思是教师最常见的、运用最多的一种反思形式。教学后的反思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总之,只有通过的教学反思,来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教师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地提升。
2.注重教学中的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在前面的教学实践中,当学生对利用大气压测量氧气的体积分数已非常理解时,我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水没有颜色,学生不易观察到现象,我及时调整方案,滴入几滴红墨水,效果非常好,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而用一张实验失败的照片分析该实验测得的值偏小的原因时,学生讲出了可能红磷偏少或氧气消耗得少。再也讲不出其他原因时,这是课前没有想到的,提示学生除了从药品和仪器方面考虑外,还可从什么方面考虑?学生还是讲不出。这时再提示:"我刚才为什么拿着瓶子转了那么久才打开夹子,为何不燃烧后马上打开,还要振荡?"这时学生受启发,想到了放热,要冷却。我想如果开始实验时,把教材上操作的关键词:立即塞紧瓶塞、振荡、冷却至室温等用红色的字重点突出,且先分析前面实验成功的原因: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压变小,内外气压差把水压进瓶内。 可见,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及突发事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3.重视教学前的反思,提高分析设计能力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4.传统的教学形式受应试教育影响
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将课本知识机械地塞进学生的头脑里,日积月累,学生再也没有什么创新意识,学生没有教师的指导就没办法深入地学习。在单纯以书本知识为内容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课堂上的讲解、演示、布置习题,而学生只能采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进行机械的听、背、记、练。教师只重视学生最终掌握知识的结果,而不是掌握知识的过程;学生只关心自己有没有"学会"知识,而不是自己"会学"知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平等地位、对话机会荡然无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重视培养学《黄河魂》教学设计何伟(重庆市璧山区鹿鸣小学校重庆璧山402767)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026-01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体现,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力求准确定位,在不同的时候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推动者。
本文是一篇思想性、人文性很强的文章,语言和课文内容都很有特色。学生在读中有所悟、有所感、有所获。通过朗读,体会渴望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
了解虎口瀑布的雄伟壮观,感受祖国的母亲河——黄河的伟大。
教学目标:
1.1通过学习,了解虎口瀑布的雄伟壮观,感受祖国的母亲河——黄河的伟大。
1.2通过朗读,体会渴望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
1.3欣赏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句。
1.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虎口瀑布的雄伟壮观,感受祖国的母亲河——黄河的伟大。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渴望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诗词名句导入,激发兴趣。
1.1师:谈起黄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来为人们称颂和赞美。古人描写黄河的诗词名句也有很多,你都积累了哪些,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描写黄河的诗句)
1.2师:这些诗句无一不显示了黄河汹涌壮观的气势。在滔滔的黄河沿线,还有着气势磅礴的全国第二大瀑布——壶口瀑布,那更是一道奇观。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作者一同来感受壶口瀑布的魅力与风采。
1.3师:上课之前,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关于黄河与壶口瀑布的录像。(生:想)下面我们就先睹为快。
1.4师:看了这段录像之后,谁能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2.初读课文,孕育情感
课件展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是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自读自悟,学生相互交流)
3.再读悟情
3.1议读。 课件展示:读一读描写壶口瀑布磅礴气势的自然段,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然后在小组内评读赏析。
3.2评读。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互读互评。
4.抓住中心,升华情感
4.1师:在1938年9月,正当抗日战争极其艰苦、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壶口,他的心骤然被奔泻的瀑布所征服,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就在这里,他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回到延安,冼星海为这首诗谱了曲,杰出的《黄河大合唱》就此诞生了。这首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的组歌,曾响彻大河上下,它不断地鼓舞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浴血奋斗。请欣赏《黄河大合唱》组歌中的《保卫黄河》的歌舞视频。(出示课件)"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中华民族抗击外强的英雄儿女?(引导学生交流各自搜集的有关中华民族抗击外强的历史资料和中华儿女的英雄事迹。)
4.2师:请同学们研读第六、七自然段后思考:课件展示:壶口瀑布如此气势磅礴,作者为什么不以"壶口瀑布"为题,却以"黄河魂"为题?(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4.3师: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当历史上出现一次又一次的民族危难之时,就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民族英雄。他们以动人心魄的力量,无坚不摧的气概,一往无前前赴后继的民族精神战胜劫难,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民族壮歌,而壶口瀑布所体现的正是整个黄河的灵魂,整个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课文以《黄河魂》为题。
5.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气势磅礴的黄河壶口瀑布。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并积累了一些语句。建议同学们按照课文中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和写作方法,观察我们家乡和河流,写一篇短文。
6.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动人心魄的力量
一往无前的壮举
前赴后继的精神
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气概黄河魂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规律;关注实施"因材施教"的方式和方法。同时,教师应做好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成为他们探索知识的领路人,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他们学习的好伙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教师,要用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孩子,用诚挚的心去理解孩子,与学生交流、互动。同时这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5.师生互动交流
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发展。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全身心动起来,感受学习的乐趣。通过师生互相交流、评价,可以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这种交流是多向性的群体交流,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的交流方向。让学生知道从哪几方面交流,如何交流?(2)要合理安排交流方式。要保证人人发言、个个参与。就要根据不同问题、选择恰当交流方式。才能达到科学安排,省时高效的目的。(3)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互动。教师结合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合适的设问方式,并启发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并提出新的异议,充分让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质疑和教师做出肯定和否定评价过程中得出新知。
总之,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人的发展性和主体性,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变为学堂,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我相信,学生在这种交流互动的绿色课堂中一定会健康成长。 所以,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