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五策略,教会学生预习

2016-05-14赫金贵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长方体习惯数学

赫金贵

摘要: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学中,笔者采用"改变教学模式,保证学生预习时间;精心设计预习,保证有'法'可依;注意循序渐进,培养预习习惯;重视预习反馈,激发学生预习兴趣;鼓励学生质疑,促进学生学会思考。"五策略,培养了学生预习习惯,提高了学生预习能力。

关键词:策略;预习;小学数学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021-01古语有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我们现在实施的导学案中,预习环节还被单独列了出来,并有明确规定,没有预习的课不能上,预习不充分的课不能上!预习的作用可见一斑。可在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预习基本上停留在完成预习环节中的填空、问答上,难以达到预期要求,致使一堂课很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别说课堂的高效了。反思我们的教学:预习环节中,在教学设计上,是否合理?是否真有利于达成我们的目标?在指导中,我们做到位了吗?教给学生方法了吗?很多时候答案都是否定的。学生对预习的重视不够,教师对预习的指导不到位,导致我们的课堂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因此,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的预习收到实效呢?

在数学教学中,我采用以下策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学生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1.改变教学模式,保证学生预习时间

按照以往的习惯,我们一般把预习布置在课下,在学生新课之前。但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如果开始就把预习布置在课下的话,学生很难认真去预习,这样不仅起不到预习的效果,更难养成预习的习惯。因此,在开始阶段,我们可以将预习任务放在课内进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预习。将课堂教学设计成"合作探究交流-当堂检测——预习下一节新知识"的模式,让预习任务在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待学生形成习惯后,再放手让学生课下预习。

2.精心设计预习,保证有"法"可依

教师要细心钻研教材,将知识点问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在设计"预习任务"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预习任务: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只要仔细看书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促进学生养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可以设计一些不能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的问题,调动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可以设计一些学习新知时必须用到的旧知识的复习,通过温习以前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还可以设计一些需用新知识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这些不同类型的问题,就是学生预习时的"法"。当学生明白了预习该怎么做,才能收到教师期望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中位数》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任务:先让他们通过预习,在课本中找什么是中位数?然后让他们把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或不理解写下来,在上课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在书上写到:"几个数中间的这个数就是中位数。"在交流时,其他学生是这样给他提示的:"你再看看书吧!",此生通过看书,了解了中位数的准确概念,这样促进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在教学《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时,学生在书上找不到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我们设计的预习任务是:(1)回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2)回忆长方形的面积的算法;(3)试推导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或公式。通过对旧知的复习,整合运用,学生就比较容易探究出新知。

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书上有这样一个数学活动——《粉刷教室》,我们设计的预习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用卷尺测量出粉刷教室所需的数据,然后进行计算。学生通过合作动手操作的预习,不仅解决了问题,并感受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兴致很高。

另外,在设计预习任务时,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实际,分层设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设计导学案时,我针对教学实际设计成挑战赛的形式,把预习的任务依照易难程度分为A、B、C层,A层为书上就能找到答案的,B层为新知的运用,C层为新知的发展、变换运用。A层任务要求全班学生必须完成,B层要求中等以上学生完成,C层为优生准备的加餐。

3.注意循序渐进,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凡事都不可一蹴而就,预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由低级到高级、由不习惯到习惯、由粗浅到精细的实践过程。因此,预习习惯的培养也比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注意开始的预习内容要简单,因为学生需要台阶。有时如果很多学生对完成预习任务感到困难,那就应该考虑是否是我们的台阶架设得不够?难度过大?就要及时做适当地调整;预习开始的要求也不要太严格,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做这件事,能做多少做多少。形式可以丰富些,可以独立预习;同伴一起预习;小组集体预习等。总之,让学生感觉预习是件容易完成的事。

4.重视预习反馈,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美国著名专家H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要想让预习真正有效,而且做到持之一恒,预习结果的及时反馈尤其重要。人都有惰性,尤其是学生,自觉性、约束力不够强,如果不及时检查预习结果,一来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学生预习的程度。二来预习好的学生因得不到教师的认可,时间一长就会缺乏预习热情;而缺乏主动预习的学生就更不会把预习当一回事。久而久之,预习则流于形式。所以,对每次预习结果必须及时反馈。老师可以在预习环节完成后,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检查。如,在上课以前,教师批阅学生的预习任务,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评价;同组中学习伙伴互相检查;组与组之间互查……无论哪种方式的检查,检查后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反馈。反馈以激励为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对预习产生一种期待。要大力表扬预习效果好的同学或小组,可以给他们加分,给他们画小红旗、小红花……还可以评预习小能手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对做得不够好的同学提出改进意见,以推动下次的预习。这种做法,既帮助学生发现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疑惑点,督促学生保证预习的效果,又为教师找准讲点,还使预习认真的同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预习得不够好的同学受到启发,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5.鼓励学生质疑,促进学生学会思考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列为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有些同学容易忽视,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有意回避。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在每个新知识点学习的导学案的"预习任务"中都设计一个质疑问难的题目,引导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整理下来,以便于在课堂上学习时加以解决,或者主动向老师请教。然后在导学案后设计一个问题解决汇总,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这项要求应该持之以恒,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勤思考,自己不能解决就寻求同伴和老师帮助的好的学习习惯。这种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们的预习指导能做到位,那学生的预习习惯就会逐渐养成,预习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猜你喜欢

长方体习惯数学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错在哪里